海西春风暖巴蜀 八闽大爱铸金彭
我省对口援建彭州两周年纪实
2010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两周年。
5月的彭州,处处生机盎然。漂亮的中小学校园、崭新的市妇幼保健院、独具一格的广电中心大楼、川西民居风格的永久性住房……两年来,我省援建的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先后竣工,农房重建、城镇建设,产业援助、技术援助、支医支教支警等援建工作硕果累累。
“三年任务两年完成”、“建精品工程,树海西形象”、“彭州需要什么,福建就援建什么”……援建者们挥洒着汗水,与时间赛跑,以“海西精神”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福建速度”。
海西春风暖巴蜀,八闽大爱铸金彭。福建援建者们与彭州人民心手相连,用爱心与汗水谱写出一曲波澜壮阔的援建壮歌。
同舟共济 合力援建
对口援建彭州灾区,福建责无旁贷;援建工作要经得起历史检验,要善始善终
按中央统一部署,我省对口援建极重灾区彭州市。2008年6月福建省对口支援彭州市灾后恢复重建前方指挥部挂牌至今,已有140多位援建干部与上万名援建者陆续奔赴彭州,与灾区干群一起重建家园。
不久前,省委书记孙春兰在会见成都党政代表团时说,福建和成都交流交往密切,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过程中更是结下了亲如兄弟的深厚感情。她指出,对口援建彭州灾区,福建责无旁贷。省长黄小晶近日对援建工作的批示中说,我省援建工作卓有成效,要经得起历史检验,要善始善终。省委常委、副省长陈桦等省援建领导小组领导多次深入灾区检查指导援建工作,要求圆满完成援建任务。
2009年和2010年的春节前夕,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带着省直有关部门领导组成的党政代表团专程赴彭州慰问。他们充分肯定我省的援建工作,肯定援建人员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肯定援建人员艰苦奋斗、爱拼会赢、团结友爱的精神,鼓励援建人员不断学习彭州人民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共同进步。
两年间,省、设区市及有关部门领导根据援建工作需要,多次到彭州开展工作、看望援建者们。
家乡的关注和牵挂,为援建者增添动力;领导的肯定和亲人的支持,是他们力量的源泉;四川省、成都市及彭州市有关领导和灾区干群的感激和微笑,更让他们感受到浓浓的第二故乡情……
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说,福建在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等诸多困难的情况下,仍自始至终、不遗余力地援建彭州,不仅留下了一个个精品项目,更留下了福建援建队伍和全省人民情系灾区、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的动人事迹和宝贵精神财富。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援建资金盘子由地方财政性资金安排1%,另外再加上13.95亿元的社会各界捐赠资金,在18个援建省市中最早明确社会捐赠资金不计入1%的援建资金之内,在四川灾区反响强烈。
在援建过程中,闽彭感情日渐深厚,没有你我,只有我们。遇到问题,双方及时沟通;逢年过节,四川省、成都市及彭州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到援建第一线热情慰问。浓浓情谊,让援建者们鼓足了战胜困难的勇气,一路高歌前行。
海西精神 福建速度
援建者以建设海西的气魄援建彭州,用600多个日夜的坚持,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两年来,在援建这个平凡而又特殊的岗位上,福建援建者充分发挥自身聪明才智,勤力实践,锲而不舍,攻坚克难,以极强烈的责任感创造出高效率、快节奏的“福建速度”。
2009年9月1日,灾后彭州最大教育援建项目——成都石室白马中学开学。这座现代化庭院式学校,融入了福建和川西民居风格,古朴典雅,从动工到交付使用,仅用了9个月。包括石室白马中学在内,福建援建彭州的9所中小学校成为四川灾后重建第一批整体竣工并交付使用的学校。
争分夺秒,奉献无私大爱。援建者们用“海西精神”和“福建速度”创造了一个个奇迹——提前20天完成中央下达的36522套过渡安置房建设任务,成为参建省市中最早完成板房任务的3个省市之一;在援建省市中最早完成援建项目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根据中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我省把解决灾后群众最急需、最困难的民生问题作为援建切入点和突破口,以最快的速度为灾区建房、通水、修桥、铺路。
援建者克服余震不断、饮食不惯等困难,600多个日夜坚持“几个人的活一人干,几天的事一天做”,白天抢着干、雨天巧着干、晚上挑灯干、双休日加班干、合理安排科学干,“没有假期、只有工期”,确保了工程项目顺利、高效推进,确保福建援建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目前在我省对口援建彭州市总投资33.39亿元的143个援建项目中,115个“交钥匙”项目已基本建成,实际工期比定额工期平均缩短25%;28个交支票项目已有25个项目资金拨付到位。
援建项目 座座丰碑
现在在彭州,最好的学校是福建援建的,最好的道路是福建援建的,最好的桥也是福建援建的
让灾区群众早日住上永久性住房,让孩子们早日搬进永久性校舍,是援建者的愿望;把每一个援建项目打造成优质工程、精品工程,经得起考验、负得起责任、对得起历史,更是援建者的信念。
在援建工地上,处处可见“建精品工程,树海西形象”的标语。“每一个援建项目,都是民生工程,关乎百姓利益,也关乎海西形象,马虎不得。援建工程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在短时间内加以解决,建章立制尤其重要。”省前方指挥部工程组组长林增忠说。
用制度管项目资金,《福建省援建工程施工管理暂行规定》等文件,对参建各方主体的质量安全监管、概算控制等11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建立前方资金管理平台,确保援建资金拨付合法有效。用制度管人,对前方指挥部工作人员“五严禁”、工程管理人员“六不准”、援建项目“七严格”作出具体规定。
有了制度,关键在落实。省前指明确责任,并建立监管平台——质量安全、文明工地考核办法。按工程质量、施工安全、文明施工三个单项进行考核评价,采用“月份考核评价,季度汇总评比”和“比优秀、授红旗;评落后,挂黄牌”的考评模式进行。
目前,在福建援建项目中,已有9个项目被评为四川省“天府杯”优质工程,达到“天府杯”申报规模的援建工程优质率达100%,在18个援建省份中名列前茅。“福建援建项目,建起的是一座座丰碑。”来检查我省援建工程项目的专家赞叹道。
成都市市长葛红林说,现在在彭州,最好的学校是福建援建的,最好的道路是福建援建的,最好的桥也是福建援建的。
援建工地 党旗飘扬
洪水暴涨之时,党员第一个冲在前方;余震发生之际,党员最后一个撤离;万家团聚之刻,党员还坚守工地
党建促援建。省前方指挥部党组从援建一开始就重视党建工作,注意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对口援建就是一所特殊党校,各设区市分指挥部都把这项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由一把手亲自抓,哪里有援建者,哪里就有党员,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建工作。
甄宁是厦门住宅集团副董事长、援建彭州项目部经理,施工任务紧张时,常常连续10多个小时坚守现场。党员在援建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让他真实感受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去年5月,甄宁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根据他的表现,去年11月16日,厦门分指挥部党总支批准接纳他为中共预备党员。今年初,又有6名援建人员递交入党申请书,4名入党积极分子被吸收为预备党员。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鲜艳的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大雨过后洪水暴涨时,是党员第一个冲在前方;余震发生的千钧一发之际,是党员最后一个撤离险地;万家团聚,举国欢度的佳节,又是党员在坚守工地。正是这种坚强党性和它带来的示范效应,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迎来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软件援建 授人以渔
我省援建工作坚持硬件与软件结合、“输血”与“造血”结合、当前与长远结合,为彭州提供实实在在的特色援助
今年初,四川省政协委员唐明远在政协会议上递交提案《建议将恢复重建工作重点放在帮助灾区培养“造血功能”上》,专门提到福建软件援建彭州的经验。
从对口援建彭州开始,我省就提出硬件与软件结合、“输血”与“造血”结合、当前与长远结合的思路,为灾区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智力支持,提供实实在在的特色援助,重在持续、有序、有效。
彭州市红岩镇及周边乡镇居民有种植食用菌的历史,但品种单一,管理水平低下,效益不高。负责援建该镇的三明市,发挥食用菌产业的优势,启动珍稀食用菌试验示范培训基地项目。如今,这个农业产业化项目已建成,对帮助彭州市提升食用菌生产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今年3月19日,投资1.5亿元的福建亚通(四川彭州)年产3万吨塑胶管道项目动工,这是我省产业援助的最大项目。我省有志于投资西部的企业纷纷落户彭州,迄今已有21家闽企在彭州落地。投资1亿多元的川闽产业园应运而生,建成后将承接我省援建及东部产业转移企业100家以上。
此外,省前指还成立了就业援助中心,举办了10多场大型就业援助招聘会,近万名彭州劳动力与闽企签订了就业协议;在彭州市建立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基地,累计培训1500多人次。
今年4月,在省前指的协调下,由福建省农科院和科技厅的12位专家组成的生态农业技术专家组来到彭州,为彭州农民送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远程培训设备。
支医支教 情注灾区
606位医疗卫生队队员用精湛的医术守护生命;两批支教老师用一年的时间,做一生难忘的事
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队伍。从第一批到现在的第七批共606位医疗卫生队队员们一直在努力实践着这个理念,忘我工作,用精湛的医术守护生命。
医疗卫生队里,有夫妻先后来支医的,有即将退休的老医师……他们在帮助受援医疗机构开展新医疗项目、新技术的同时,不忘举办业务讲座、培训班,不遗余力地传授技术和经验。
卫生防疫监督队员进驻彭州后,与当地卫生防疫监督人员混合编组,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被当地群众喻为“送瘟神的神圣使者”。
目前,医疗队员累计诊治患者91300多人次,专家门诊23600多人次,会诊3500余次,手术2900多例,举办业务讲座、培训班980余期,共13900多人次接受培训,帮助受援医疗机构开展298项新技术。
用一年的时间,做一生难忘的事。这是两批赴彭支教老师的共同感受和信念。
第二批支教队伍中, 44岁的许秀嫌是泉州市安溪县魁斗中心学校的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在彭州支教期间,她的每一节课都深受当地师生喜欢。去年12月体检,许老师被查出患有子宫肌瘤。医生建议尽早手术,但想到离学期结束还有三个单元,许老师坚持把课上完,到今年1月底才回家乡手术。术后本该好好休息的她,又赶回了彭州。
长效机制 亮点频现
援建灾区是特殊的考场,灾区人民是特殊的老师,我们是来赶考的。我们决心要向人民和历史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今年3月23日,围绕“乡镇结对子、学校手拉手、医院姊妹情、企业谋双赢”主题,我省和彭州市共97家单位签订了长期合作交流集体协议,率先拉开闽川两省建立长效合作交流机制的序幕。
20个镇结对子针对性强,亮点频现。作为我省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龙田镇、水头镇、岩溪镇、西天尾镇和秦屿镇与彭州各镇结对子后,双方将分享成都在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方面取得的经验。
参加“手拉手”的福建学校纷纷表示,要继续与彭州学校拉紧双手,共同合作,共同发展。确定福建对口援建彭州后,福建省先后有6家医疗卫生机构与彭州5家医疗卫生机构结为协作单位。
福建省还将利用自身产业优势,着力帮助彭州市培育特色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在轻纺、建材、石化、机械等领域有所突破。
此外,福建省和四川省的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也提上了两省决策层的重要议事日程……
因为一场大灾难,海峡西岸的福建与川西坝子的彭州结下历史之缘。正如省前指指挥长余军所说:“援建灾区是特殊的考场,灾区人民是特殊的老师,我们是来赶考的。我们决心要向人民和历史交上一份满意答卷。”(本报驻彭州记者 方承 龙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