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交会福州交上满意答卷
签约183项外资项目,利用外资26.73亿美元,比上届增长48.01%
第十二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和第七届中国福建商品交易会已于22日圆满落幕。昨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本届“5·18”经贸盛会的成果。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本届海交会,福州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本届海交会六“新”六“大”
本届海交会围绕“对台交流,互利双赢”主题,充分体现了两岸交流不断扩大的良好趋势,充分体现了进一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携手合作,充分体现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作为。概括起来说,就是六“新”、六“大”。
——移师新展馆,打造海峡会展品牌凸显大手笔。海峡国际会展中心是为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福州城市发展而建设的省、市重点工程和标志性建筑,作为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投入使用后举办的第一个大型展会,本届海交会成为海交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届。
——实现新突破,拓展榕台经贸交易凸显大市场。本届海交会在台湾馆设立了台湾县市映像展区、台湾生物科技展区、两岸消费电子展区、台湾智慧绿建材及现代家居展区、台湾珠宝及婚庆用品展区、台湾特色食品展区、台湾儿童用品展区、台湾茶叶展区、台商创业展区等9个展区,与台湾各县市联手打造和培育台湾特色产业和名品市场。
——彰显新亮点,荟萃创意产业精品凸显大盛会。由省政府和中国版权协会主办的首届海峡版权(创意)产业精品博览交易会的加盟,进一步提升了本届海交会的规模和档次。其中,动漫展区有150幅作品图片展示,同时举行第三届海峡两岸创意设计作品巡回展、两岸机器人展演、创意集市、动漫角色演出等活动,是本届海交会的一大亮点。
——把握新形势,展示海西建设风貌凸显大窗口。本届海交会中心馆设立600平方米的海西20个城市图文展示区域,并配置大屏幕滚动播放胡锦涛总书记春节期间来闽视察的纪录片。同时,重点推出了平潭综合实验区规划介绍,重点展示平潭综合实验区整体布局、两岸合作远景规划以及平潭岛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旅游景观。
——推出新举措,实行先行先试政策凸显大平台。在国台办和国家质检总局等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本届海交会经特批允许从福州口岸引进台湾大米,这是海交会先行先试政策的又一次重大突破。福州市还将以此为契机,利用松下港区作为国家东南沿海重要粮食集散基地的区位优势,促进两岸粮食产业对接,扩大两岸粮食贸易往来,拓展两岸农产品贸易新领域。
——扩大新交流,构筑亲情沟通渠道凸显大桥梁。本届海交会继续加大了与台湾的亲情沟通和文化交流,举办了“花莲山海之恋”文艺联欢晚会、“游闽江·观焰火”等一系列对台交流活动,加深了两岸相互了解与沟通。
外资签约成果实现历史性突破
一年一度的海交会,是福州市招商引资工作中活动最集中、客商最密集、项目洽谈签约和动工投产最频繁的招商“黄金”时期。本届海交会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加注重项目招商,狠抓项目落实,外资签约成果实现历史性突破,民营企业投资势头强劲,显示了海峡西岸经济区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发展势头。
——外资项目签约成果实现历史性突破。利用外资金额全面、快速增长,共签约外资项目183项,利用外资26.73亿美元,比增48.01%。本届海交会签约项目投资领域进一步拓展,项目主要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涉及电子信息、汽车、冶金、通讯、商贸、旅游、动漫创意、建筑工程及设计、农林渔等各个行业。主要特点有:重大项目比例大,对台重点项目对接成效显著,先进制造业项目多、水平高,总部经济项目成为新亮点,现代农林渔业项目持续升温。
——全市内资项目总投资超600亿元,民营企业投资势头强劲。主要特点有:轻工业、商贸、房地产行业比重大,其中中国软包装集团投资90亿元的聚丙烯项目占轻工业总投资额的62%,大广场、大酒店、总部经济项目多达15项,占商贸项目数的78.95%;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的签约成为内资经济发展的一抹亮色,随着永泰县海西创意产业园项目的出现,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开始展现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苏宁广场项目投资50亿元,将开发集高档购物中心、高星级酒店、精英公寓为一体的商业综合体;旅游行业特色鲜明,充分发挥了福州温泉资源丰富、临江滨海的优势。
——动工、投产项目持续密集。海交会期间福州市动工投产项目共计321项,总投资954.19亿元。其中建成项目124项,总投资346.61亿元。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7项,主要有福州长乐国际机场高速公路二期(马尾互通至国货互通段)项目总投资54亿元,华能电厂三期项目总投资53亿元等。
下一步,我市将及时跟踪签约项目进展,狠抓项目落实,尽快将本届海交会签约项目和赴台重点洽谈项目分解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责任人,作为政府的重点工作抓紧抓实,尤其是对合同项目要督促审批和动工,对协议、意向项目要促升级转化,并全面加强对项目的全过程服务与协调,促进更多的项目尽快转化为拉动发展的现实生产力和新经济增长点。
海西主题迅速升华
今年海交会是在胡锦涛总书记春节期间考察福建并发表重要讲话,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一周年的新形势下举办的海峡两岸大型经贸盛会,海内外各界对此热烈响应。实践证明,本届海交会在两岸交流的规模、层次、形式、影响、成效等方面都实现了新突破。
——媒体立体聚焦 “5·18”。
省、市宣传部门积极组织策划,注重以多种形式加大海交会的宣传力度。海交会报道登上中央网络媒体首页,网络媒体参与规模为历届之最。中国最大的新闻网站之一——人民网在首页发布海交会开幕新闻,并对开幕式进行视频直播,中国网在新闻中心首页链接为期一周的海交会专题。全球华文媒体首次集中报道海交会,形成了各类媒体立体聚焦“5·18”,关注海峡西岸,宣传福州的良好舆论氛围。
——海内外各界热烈响应。
海内外各界重要人士参展、参会热情高,体现了广大客商对海西建设的认同感,折射出海交会的强大凝聚力和吸引力。
——展会行情异常火爆。
“两岸互动、中外交流”的展会格局已经形成。作为今年“5·18”一大亮点,本届版博会呈现两岸同台、名家荟萃、精品纷呈的热烈场面,其规模大、展品精、档次高的特点吸引了大批观众驻足忘返,数万份宣传资料在展期第三天就派发一空。
——海西主题迅速升华。省、市各级各部门各行业紧紧抓住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一周年这一大好机遇,借助“5·18”平台,充分调动各自的资源和优势,积极服务海西建设大局。活动期间,我市共举办“连接国际”、“聚焦海西”、“沟通商机”3场主题峰会,推出2010年福州市对外招商项目60个,涉及电子信息、机械、石油化工、基础设施以及商贸物流等多个领域。
——市民百姓日益认同。通过多年不懈宣传,海交会服务大众、贴近民生的功能和形象越来越贴近人心,广大市民百姓真切感受到海交会对省会福州带来的经济社会综合效益,从不了解到自觉参与和拥护支持。大批市民踊跃参观展馆,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关注、参与、服务“5·18”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