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移民收入连续4年两位数增长
古田县发竹湾村是个库区移民村,地处库区岛上,交通不便。在库区移民资金扶持下,村里不仅通了桥,还修了4公里的水泥路,多年的“出行难”得到彻底解决。近日,村民兴奋地用红纸写了《通路感恩歌》,专程送到县移民局表示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这是全省77个县(市、区)2400多个移民村民生持续改善的一个镜头。
项目实、民生惠,资金安、库区稳。记者日前从省移民开发局获悉,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从2006年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推行以来,我省库区移民人均纯收入连续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去年达到6029元;库区社会持续保持稳定,全省库区移民和连带影响人口来信来访量连续3年呈现下降趋势,省移民开发局被中央综治委评为2005-2008年“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据悉,目前全省库区全部的移民建制村道路实现硬化,90%的移民自然村解决了饮水安全问题,还有30%的移民村建成了移民文化活动中心等一批社会事业项目。日前,省移民开发局对全省库区移民进行问卷调查,全省移民对我省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满意度达97.9%。
为让民生雨露润泽更多库区百姓,省移民开发部门从移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饮水安全、道路硬化、农田水利、环境治理等问题入手,自2006年以来全省共投入资金21.6亿元,在各地库区实施项目7426个,极大改善了库区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
项目和资金是移民群众关注的焦点,省移民开发部门把制度的约束和规范贯穿于各个环节,先后出台了20多项规定,形成了一整套严格的监管制度体系,确保资金安全。健全了年度预决算、县级报账、会计核算、内部审计等管理机制,实行全封闭的运行管理。严格把好项目选择、质量管理、施工监督、规范验收等关口,确保建成的项目达到质量目标要求。编印《项目和资金管理手册》发放到各个移民村,将项目资金管理工作重心下移到库区乡镇、移民村和具体项目上,实现关口前移。强化监督检查,对全省9个设区市77个县(市、区)进行内部审计或专项稽查。
库区民生问题,归根到底要靠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解决。在库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之后,我省移民部门进一步创新移民资金投向,创新移民开发性生产扶持新方式,让有限的移民资金发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开展“库区小康百村行动”,在库区原有项目规划基础上,另外增加投入扶持资金8755万元,安排450个项目对100个人数较多的示范村进行重点扶持,带动库区新农村建设。搭建移民创业平台,投入2000多万元,扶持移民农业、工业创业园建设,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移民在园区自主创办企业。积极引导移民村调整产业结构,抓好库区产业发展,培植和壮大库区产业化龙头企业,投入5600万元,建设集中连片种养业基地的生产道路、喷灌设施等;投入500万元,引进新品种,扶持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带动库区农业增效和移民增收。同时,启动“移民就业培训工程”,连续4年每年有针对性地开展移民实用技术技能和中专教育培训3万人以上,促进更多的移民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培训后的移民就业率达90%。(记者 吴宏雄 通讯员 胡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