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经济,福建转变发展方式的新路径
近日,安溪铁观音集团公司老总王大庆表示,公司今年要继续以总部经济为依托,做强全国内需市场近500家专卖店的同时,把直营或加盟专卖店开到欧美去,向世界第一茶业品牌英国“立顿”红茶叫板。
安溪县委书记李建辉告诉记者,一年来已有超过100亿元的异地资本涌向安溪,追捧“中国茶都”的总部经济。
5月23日,石狮富贵鸟服饰公司洪总告诉记者,其全国加盟店同比成倍增长。为奖励全国各地加盟商的贡献,公司刚刚从石狮总部一口气送出7部奔驰轿车给最优秀的经销商,并请来著名影星陆毅为服饰品牌代言。
连日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牢牢把握品牌、技术、信息、人才、资本等无形的核心竞争力的“总部经济”模式已在八闽大地深入人心,成为福建转变发展方式的强劲引擎。
“微笑曲线”两端翘起“迷人酒窝”
美国有关专家不仅自告奋勇,当起安溪铁观音等福建品牌的形象代言人,而且在很多场合告诉记者,安溪铁观音、德化瓷器、南安水暖和石材等的成功发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微笑曲线”理论:曲线的中间是制造,左边是设计研发,右边是品牌营销。在这条曲线上,产品的高附加值更多地体现在两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杨东辉告诉记者“当前的产业升级,也同泉州模式的成功经验一样,就是要翘起两个嘴角,才能提升纺织业和整体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记者看到,石狮富贵鸟服饰公司的辉煌业绩证明了“两个嘴角”的“酒窝效应”,同时代表了石狮市、泉州市乃至福建全行业结构调整的乐观局面。在富贵鸟服饰身后,是石狮市庞大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这个当地最大的支柱产业,力克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成功闯过难关,呈现明显的恢复性增长势头。5月中下旬,石狮做内单的童装企业忙得不可开交,经销商们催货的电话一个接一个,生怕晚一步货就被别人抢走了。据了解,随着石狮童装在海博会、海西国际时装周、春季广交会等专业平台的一次次亮相,石狮童装又一次在国内市场引起强烈反响,5月之后,很多做国内销售的童装企业出现供不应求的喜人现象。
最新消息传来,中国五大著名童装品牌已有四个分别被泉州市的南安九都镇、丰泽区和石狮市收入囊中。泉州市众多童装企业整体亮相各种展会,不仅展示了整体形象和实力,也让国内外客商看到了泉州童装的魅力所在,纷纷加盟。泉州童装不仅没有在世界金融危机中趴下,而是在危机中崛起,与厦门女装、晋江运动鞋一道,成为福建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三张顶尖的“中国名片”。
从全省来看,早在今年4月2日,福建省经贸委信息中心在公布有关数字后宣布,福建纺织行业结构调整闯出新天地。据悉,2009年,福建省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完成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1%;今年1至2月,纺织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我省纺织行业遭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但在国家一系列政策促进下,通过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行业平稳较快发展。
“两难”权衡企业总部“把根留住”
正当举国上下致力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时,福建过去一些行之有效的发展思路和办法,在新形势下遇到挑战,有些还面临着“两难”选择。对此,福建人坚定不移地让企业总部“把根留住”,在发展中解决前些年的争论。在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的发展争议上,结论是搞高附加值产业;在白领产业和蓝领产业的争论上,结论是搞金领产业;在重化工业和新兴产业争论上,结论是搞低碳产业。福建人还根据不同的竞争矛盾做出不同的应对策略:
——积极应对国内经济格局调整带来的区域竞争。上世纪80年代以来,福建因为紧紧抓住世界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服装、鞋业、纺织行业等)由台湾、香港等地向中国大陆转移的历史机遇,充分借助侨乡优势,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进入90年代中期后,国内经济出现新的格局,福建处在长三角、珠三角两大经济圈之间受“南北夹击”,以及土地、资源、劳动力成本和贸易壁垒等因素的影响,使区域产业经济面临潜在危机。具体分析福建企业应对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选择中西部等地“中进”,目的是追求劳动力、水电和土地等方面的较低成本,此类企业一般是广办分厂,“借地养鸡”,如惠安达利集团。二是福建民间的富余资本,在福建暂时找不到好的合作伙伴,因此需要到外地“借鸡生蛋”,此类企业往往是全国“广进”,哪里能发,触角就伸向哪里,如南安金鹿集团。三是当地中大型企业到外地开办分公司或设立设计、研发、商务和品牌中心,以利于企业吸引当地高级人才,此类企业一般是到北京、上海及欧美等大都市,如泉州石材业。由此,福建巧妙实现了同全国其他地区既竞争又合作,以维护并促进福建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让福建企业“把根留住”。
——着力提高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长期以来,福建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区域产业价值链虽渐成雏形,但大部分均位于产业价值链的底端。以制鞋业为例,福建作为全世界最大的中低档鞋材供应基地,在行业价值链的分工中却处于底端,产品利润低,企业赚的是“打工钱”,卖一双鞋子只能赚几元钱。反观世界制鞋业巨头耐克,是福建制鞋业利润的几倍,甚至几十倍。究其原因在于,人家总部几千号人马,都在干研发设计和品牌运营的工作,而将生产制造等低利润的环节外包给珠江三角洲和福建等地厂家。目前,随着安踏、361°、特步、匹克的上市,被资本市场输血强身的福建运动企业,已加大对研发的投入,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年前,阿迪达斯的业绩被泉州一家企业超越,改变了洋运动品牌多年在我国的霸主地位。
——从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转变。缺乏创新,一度是福建众多企业发展中的最大障碍,特别是私营企业中普遍存在着家族管理模式。反观国际企业,摩托罗拉、沃尔玛等许多“百年老店”,在其近百年企业发展史上,渐渐与科学的管理模式相接轨,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突破和优化家族式管理,对于福建企业实现“二次创业”来说又是一个新的飞跃,如泉州恒安集团。
一句话,总部留住,高端产品输出、品牌输出、标准输出、资本输出、文化输出,打造不烧资源、不留污染的GDP ,这就是福建经济发展的新的成功路径。
近日,一些福建知名本土企业,如中国牛仔第一品牌“旗牌王”公司、木林森集团、霸岛公司,都表示,总部出击,福建为圆心,全国全世界为半径,是实现企业上市扩张和地方经济科学发展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