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推进“八大工程” 促进农民增收
全省促进农民增收工作视频会议召开
10日,全省促进农民增收工作视频会议在福州召开。省委副书记、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于广洲,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张昌平出席会议并讲话。
于广洲指出,要按照省委八届九次全会的部署,围绕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宽思路、夯实举措,扎实推进促进农民增收“八大工程”的实施,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深入研究国内外市场动态,以大开放、大流通来促进大增收。
于广洲强调,要依靠城镇化发展带动增收,通过城镇化为农民提供就业创业平台,让农民在进城务工中获取更多工资性收入,让广大农民群众分享小城镇建设的成果;依靠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增收,优化种养结构,做大做强规模,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强我省农业综合竞争力;依靠市场导向带动增收,加强市场供求的分析研判,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引导农民有组织地进入市场,提高各类农产品产销率和市场占有率;依靠科技进步带动增收,利用“6·18”平台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加强闽台农业技术合作交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建设农村科技人才队伍,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农民增收致富能力;依靠项目带动增收,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基础设施和品质提升等项目,不断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他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确保工作力量到位,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促增收,大力推广“168”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对农民增收的引领作用,使基层组织负责人真正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带头人;确保政策落实到位,用好用足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对惠农资金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和专项审计;确保指导服务到位,提供市场供求、价格动态、农资供需等服务信息,帮助农民解决增收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努力为农民增收提供有力保障。
张昌平在会上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实现今年农民增收目标的艰巨性,强化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实施农民增收“八大工程”过程中,始终抓住高效农业不放促增收,推广名优品种、提升种养效益,在品牌结构调整和发挥品牌效应上下工夫;要大力推进农民就业创业促增收,拓宽非农就业渠道、加强就业技能培训、扶持农民自主创业;要不断拓展农产品市场促增收,搞活农产品流通,提高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规模经营;要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增收,为农民长远增收奠定基础。他强调,必须大力加强强农惠农资金管理,给农民的补贴资金谁都不能占用,强农惠农专项资金任何部门不得截留、挪用,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党和政府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措施的落实和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实施。(记者 周琳)
政策详解
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保证农民增收,今年力争来自经济作物生产的人均纯收入达1200元,产业化经营组织总数发展到1万个以上,农户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收入增长10%以上。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85万人次以上。全年为贫困农户提供生产周转资金2000万元。
我省近期将出台《关于贯彻落实省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全力推进农民增收“八大工程”的实施方案》,确保实现省委八届九次全会提出的今后几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实际增长7%以上的目标。
粮食生产“一稳两高”工程
目标:努力实现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930万亩的生产目标,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保证农民增收。全省秋粮面积力争达到1342万亩,比上年扩大41万亩,增产10万吨以上。
措施:落实完善惠农政策,及时兑现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四补贴”政策,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新增种粮补贴重点扶持种粮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对超额完成粮食种植指导性计划的产粮县给予奖励。
经济作物提升工程
目标:扎实抓好9个国家级标准化茶园、果园、蔬菜园和15个种植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三品”认证增加210个,总数达到2100个。力争今年农民来自经济作物生产的人均纯收入达1200元,人均增收85元。
措施:下半年重点抓好茶叶、水果、蔬菜、食用菌、花卉等五大优势园艺作物的增产增效。其中安排现代农业发展资金8300万元,集中支持15个现代茶业重点项目县的标准化生态茶园建设;1500万元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用于扶持花卉产业发展。
畜牧水产健康养殖工程
目标:力争今年农民来自畜牧水产养殖业的人均纯收入达580元,人均增收40元。
措施:实施5万亩标准化养殖池塘改造,对符合条件的养殖池塘予以财政补助,力争新增产量2万吨以上。抓好20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辐射带动健康养殖2万亩。
林竹产业挖潜工程
目标:力争今年农民来自林竹产业的人均纯收入达220元,人均增收28元。
措施:省里安排2550万元资金用于6个竹业开发重点县的示范项目建设;中央、省级财政安排4770万元扶持油茶产业发展;在全省扶持建设以丹桂、樟树等名贵绿化树种为主的11个绿化大苗培育基地,建设面积4000亩。
农村服务业拓展工程
目标: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业和商贸流通业,拓展农民非农收入渠道,促进农产品产销衔接。
措施:今年要建设改造50个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3000个农家店和一批配送中心;省级财政安排1000万元扶持“新网工程”建设,力争今年农资经营网点覆盖全省55%的建制村,生活消费品经营网点覆盖全省60%的建制村。
农业产业化带动工程
目标:力争年内产业化经营组织总数发展到1万个以上,新增带动农户26万户,总量达到612万户,农户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收入增长10%以上。
措施:省级财政整合1亿元资金,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与农户利益联结紧密的重点龙头企业予以贷款贴息或补助。结合“一村一品百千工程”,对服务能力强、民主管理好、经营规模大、产品质量优的9个部级、5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予以补助。
农民就业创业工程
目标:把扩大农民就业创业作为增收的重要增长点,争取全年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15%以上,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工资性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58%。
措施:在上半年转移就业25.5万人的基础上,再新增转移20万人以上,力争全年转移45万人。根据获得初、中、高级工和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的职工人数,分别按人均400元到1600元标准给予开展技能培训的用工企业培训经费补贴。开展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每月举办一期,在上半年已培训35万人次的基础上,全年培训85万人次以上。抓住当前扩大农村内需的有利时机,组织农民工参加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
扶贫开发到户工程
目标: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行扶贫到户的政策措施,着力提升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和增收致富能力。
措施:继续采取“部门挂钩、资金捆绑、干部驻村”的有效方式,组织实施第三轮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在完成今年6万人搬迁任务的同时,将实施集中重建的农村因灾倒房户、严重危房户和地灾点整体搬迁户全部列入造福工程,追加安排搬迁指标;安排1000万元扶贫资金,重点为符合条件的农村计生家庭发展生产给予贷款贴息扶持;在原有52个贫困村互助金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再安排600万元,新增40个贫困村开展试点,全年为贫困农户提供生产周转资金2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