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增绿”:延伸海西之绿
郁郁葱葱的参天古树遮挡住烈日骄阳,徐徐清风吹来久违的清新自然。每逢周末,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总是游人如织,人们或在大树下纳凉、或在林荫小道上踏青,享受着海西绿色之美。
“城市里的商品房越建越高,可绿化地带却不见增长。我们只能带小孩到大自然里走走,感受一下天然氧吧。”漫步在龙潭风景区,60多岁的“老福州”王茹萍感叹地说。
森林覆盖率是衡量生态环境的最核心指标。福建森林覆盖率达63.1%,多年来保持全国第一。“绿色海西”早已成为闽人的骄傲,成为福建一张靓丽的名片。然而,来自省林业厅的资料显示,福建森林覆盖带主要分布在山区、林区,而城市、村镇分布较少。目前,八闽城市、县城规划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为38.9%、33.1%,居全国第六位;镇和乡所在地的绿化覆盖率更低,仅为15.9%和12.7%。个别地方新区和新村建设存在“只有新房、没有新绿”的现象。
“福建森林覆盖率也存在二元结构,与经济发展的二元结构正相反,与我省森林覆盖率全国第一的‘称谓’也不相称。”省林业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受“八山一水一分田”地理条件限制,福建森林覆盖率最多可达67%,因此目前只剩4%的潜力。“至今我省还没一个城市列入全国22个森林城市名单,如果一直在山上做文章,想保持森林覆盖率全国第一很困难。”
今年初以来,我国多次发生洪水、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脆弱的生态呼唤人们建立完备的森林生态系统。省委八届九次全体会议提出:要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施城乡绿化工程,继续保持森林覆盖率居全国首位。面对有限的绿化空间,福建该如何作为?
今年起,我省开始实施城乡绿化一体化的“四绿”工程,着力建设森林城市(县城)、森林村镇、森林通道、森林屏障。这说明,我省已下决心在未来几年打一场“身边增绿”攻坚战。
省林业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省首先要重点抓好平潭森林海岛建设、厦门森林城市建设和长乐机场到福州城区的森林通道建设,带动其他8个设区市的中心城区、21个小城镇及有条件的县(市、区)的植树造林,建设一批城市森林公园和城市片林,形成城区绿美相拥、城郊森林环抱、林水相依、林路相连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力争到2013年,我省城市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0%以上,村镇绿化覆盖率提高到18.5%以上,21个小城镇与各主城区的通道可绿化里程绿化率达到100%,全省主要交通干线、重点流域一重山和沿海基干林带可绿化宜林地的绿化程度达到100%,由此挖掘出4%的绿化潜力。
“绿化重量、更要重质。目前我省约有低产林1100万亩、低效林900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1/6。只有提高针阔混交林比重,增强森林生态功能,才能有效防范水土流失等次生灾害。”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开明建议,各地加快“身边增绿”进度的同时,要尽快查清低产低效林分布情况,制定改造规划,通过采取全面更新、补植补造、抚育管护等措施,着力营造阔叶林、混交林,提升森林生态功能。
此外,我省还有无林地1060万亩,其中宜林荒山和迹地632万亩。 未来3年内我省还要全面完成宜林荒山造林,特别是明年至少要完成300万或400万亩造林任务,使造林数量纳入2013年覆盖率计算范围,从而提高我省森林覆盖率。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培育新“绿”增长点、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不仅可以营造绿树成荫、春色满园的宜居环境,还可以把林业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农民。据介绍,随着海西之绿的不断拓展、延伸,未来我省竹业、森林食品、生态旅游等林业产业总产值年均递增可达15%,持续保持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