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为精神文明建设注入创新之魂
东南网-福建日报8月21日讯(本网记者 吴育卿) 20日11时许,家住福州康城小区一期7号楼的杨女士有事要外出。小区离公交站还有一段距离,面对火辣辣的太阳,她正发愁呢。此时,3号楼的林先生开着车也要外出,杨女士就搭了他的车。现在,康城小区一期业主相互间搭“爱心车”渐成常态。他们把自己的小区称为“康城四合院”,很形象地表现了业主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共享文明”的氛围。康城小区一期是福州市文明城市创建的一个缩影。福州市在文明城市建设中创新理念带动手段创新,创建文明活动成效显著。
“创新是精神文明建设常抓不懈的主题和永无止境的追求。”福州市文明办副主任王苏闽说。今年是福州市进入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头一年,市文明办创新观念,城市文明建设从宣传向传播转变。“宣传是为了影响受众,传播则是为了服务受众。作为一种社会性传送信息的行为,传播要考虑广度、深度和速度。”
观念决定思路。以传播的观念来思考城市文明建设,福州市从细小做起,让百姓人人可以做到、能够做到、也应该做到。这样才能实现政府有倡导,市民来响应!于是从百姓日常生活行为出发,涵盖一个公民在公共环境中的一种社会责任的“公共文明好习惯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启动。
“公共文明好习惯主题道德实践活动” 倡导“五好”习惯,举办“四大”活动,进一步提高市民精神文明素质。“五好”习惯包括公共卫生好习惯、公共交通好习惯、公共交往好习惯、公共环境好习惯和公共生活好习惯。“四大”活动即开展“争做文明人,共创文明城”活动、举办第五届邻里节活动、手机动漫大赛和系列十佳评选活动,将评选出十佳魅力小街巷、十佳农民工等。
思路决定手段。福州市在文明城市创建中创新手段,有效提高文明传播的速度和覆盖面。“12345,有事找政府!”12345便民呼叫中心,覆盖福州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政府部门,有1176个单位加入,为市民提供互动式、全天候服务。署名酷酷的诉求人8月16日19时21分网上提出的小孩报户口的问题,长乐市公安局于8月17日17时18分回复完毕。在文明创建过程中,12345成为福州市委、市政府倾听民意、凝聚民智的重要渠道。市民通过这一渠道,先后提出了近10万条建议、意见和诉求。福州市文明办在全国首开先河,与企业合作,开展文明公益手机动漫大赛。大赛进行一个多月,已收到1300多件作品,访问量达3万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