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客人” 习近平走八闽大地寄殷切期望
在全省上下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今年春节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总结“十一五”,为“十二五”谋篇布局,全力推动福建跨越发展的关键时刻,9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福建的老领导——习近平踏上了阔别八年的八闽大地。
时隔多年,福建的干部群众依然深深记得,习近平那真诚温暖的笑容,那平和谦逊的语气,那务实求真的作风,总让大家感到那么亲切;
大家依然深深记得,他虽然不是福建人,却与大家一样挚爱着这片山山水水,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了如指掌;
大家依然深深记得,当年他结合福建实际,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科学发展规律,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工作思路和重大举措,有力地推动了福建的改革发展。
从省会福州,到闽东宁德,再到特区厦门,短短4天的时间里,习近平在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省长黄小晶等的陪同下,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谈,饱含着党和国家对福建人民的亲切关怀,表达着他对八闽大地的浓浓情意。
抚今追昔,他的心中感慨万千:“我为能亲身参与福建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感到十分自豪。”
宁德市规划展示馆里有一张珍贵的照片。照片拍的是1989年的隆冬,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扛着锄头,冒着严寒,带领机关干部参加南漈水利清污排障、修理水渠劳动。
照片已然泛黄,但恰是他当年一点一滴为福建发展腾飞打下坚实基础的生动写照。
在福建工作时,习近平着力打基础、绘蓝图,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离开福建后,他也时刻关注着福建,为福建的每一个发展进步感到由衷的高兴。
1992年,冠捷科技集团福清厂区奠基,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到场祝贺致辞。十多年来,企业发展突飞猛进。厂区从1999年的3万平方米扩大到现在的40万平方米,销售量由每年100万台显示器等产品增长到3000万台,销售额达40多亿美元。
看到昔日种下的“树苗”茁壮成长,他十分欣慰。从新产品展示厅到液晶显示器生产线,从公司的发展目标到工人待遇保障,习近平一一详细询问。习近平握着老朋友——冠捷电子董事长林文镜和冠捷集团总裁宣建生的手说,经过多年发展,冠捷已经成为福建最具代表性的台资企业之一。我们一定要为台资企业的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
“习副主席,十年前,我们三个人照过一张相,今天我们能再照一张吗?”林文镜和宣建生提议。
“好。”习近平欣然应邀,并祝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继续为两岸产业对接和交流合作多作贡献。
秀丽的福鼎市秦屿镇备湾村正悄然发生巨变。在这里,闽东历史上投资最大的项目——宁德核电项目建设全面铺开。
登上观景台,迎着猎猎海风,俯视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习近平倍感振奋。“当年,闽东人有三个梦想:一是撤地建市,我在任上时实现了;二是建设温福铁路,现在梦想成真;三是开发三都澳,如今也指日可待。而核电项目,却是当年想都想不到的。”抚今追昔,他感慨万千。
站在建设者们中间,习近平希望大家再接再厉、艰苦拼搏,争取早日完成这个具有标志性和历史性意义的项目,造福闽东人民,造福福建人民。
25年前,习近平到厦门工作时,特区范围仅仅是湖里的2.5平方公里,接着又扩大到全岛131平方公里,今年6月,中央批准特区扩大到全市1573平方公里。按照一届届领导班子绘就的蓝图,厦门市着力提升岛内、拓展岛外,加快岛内外一体化建设,特区像拳头次第展开为手掌,更好地发挥窗口示范作用和龙头带动作用。
走进厦门规划展览馆,厦门的昨天、今天和未来,越看越精彩;驱车环岛路,风光旖旎,游人如织;登上集美新城建设指挥部高楼,新城建设快马加鞭、气势如虹……看到经过多年发展的特区处处生机勃勃,习近平十分欣慰。
他说,厦门改革开放30年,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特别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发挥了排头兵作用。作为建设者,我们能够身在其中、身临其境,参与过、战斗过,感到十分自豪。
乘动车一路飞驰,亲眼目睹八闽大地发生的巨变,习近平为之兴奋、为之激动。亲身经历和领导了福建改革开放波澜壮阔、日新月异、沧海桑田过程的他,已把福建发展深深地烙在脑海里。
谈自然人文资源、说独特发展优势,习近平如数家珍:
福建的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居全国第一;福建的十大特色农产品是茶叶、水产、水果等;特别是闽台有着深厚渊源,两地血缘亲、习俗近……
谋科学发展、议跨越发展,他言之切切:
在戴姆勒汽车等企业,他强调,福建要增创发展优势,必须加快推进自主创新步伐,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中、向产业聚集,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在福建大剧院等文化单位,他指出,文化产业极具发展潜力,文化事业更是地方综合实力特别是软实力的表现。希望福建突出自身特点,努力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如何发挥福建对台优势,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习近平牵挂在心。
9月6日上午,台胞李世伟一家人正准备从厦金客运码头登船回到金门。习近平的到来让他们喜出望外——
“在厦门生活习惯吗,往来方便不方便?”习近平问。
“很习惯,一样的气候,一样的话,和在台湾生活没什么区别。”李世伟说,这两年他在福建的事业越做越大,一有事,回到金门不到一个小时,随到随走。
“这就好,两岸刚刚签订了ECFA协议,更为你们做大事业提供了商机。”习近平祝愿他生意兴隆。
“希望你们常来常往。”习近平向徐徐启航的客轮上的台胞们挥手告别。台湾同胞也纷纷热情地挥舞双手,向习近平致意。
这一幕,体现了习近平对台湾同胞的深切情谊,也反映了两岸割舍不断的血肉亲情。
调研中,习近平还听取平潭综合实验区工作汇报,对实验区的建设思路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要求实验区敢于先行先试、创新机制体制、完善发展规划,努力在两岸交流合作中走在前头。
亲民爱民,他的眼中满是温情:“让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是党和政府的应尽之责”
“我们是人民政府,要始终牢记‘政府’前面‘人民’二字。”在福建工作时,习近平这样要求。正是在时任省长习近平的推动下,民生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大山村民走出山坳,连家船民摆脱“逐渔而居”,棚户区改造有力推开,“餐桌污染”治理成效显著……
多年过去了,如今福建群众生活如何?有没有什么困难?对党和政府有什么要求?八闽百姓的冷暖,习近平念兹在兹。
9月6日上午,习近平来到厦门市高林居住区金安社区。
走进社区,绿树如荫,鲜花怒放,老人在亭间休憩,儿童在草地嬉戏,一派和谐景象。这是个纯社会保障性住房社区,有居民7000人,其中低保户83户,残疾人81人。
厦门灯泡厂退休的林永春,一家三口长年挤在仅27平方米的小仓库里。2009年,通过申请保障性租赁房,林永春一家搬进了金安社区一套面积为62平方米的两居室。
明亮的卧室、整洁的客厅、通透的阳台,习近平一边看一边点头。房租每月多少钱?退休金够用吗?小区的服务好不好?拉着老林坐在沙发上,习近平细细地问。
“我们很满意!”林永春回答。他告诉习近平,房租政府补贴80%,小区绿化很好、设施齐全,买东西也很方便。特别是自己有了医疗保险,妻子吴惠贞每月也能领取200元的基本养老金,日子过得舒心多了。
“我们老林原来很瘦,现在都胖起来了!”吴惠贞的一句插话引来了一片笑声。
“这就好。”习近平笑着说,我们要多关心你们,多了解你们的需求,推出更多的利民措施,让你们生活得更美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习近平走下楼,早已等候多时的居民们纷纷围了上来,争先恐后地说着身边的变化和自己的幸福生活。“我们老人要跳舞,社区就买音响,住在这里我们很满意”、“厦门空气好、环境好,住在这里能多活十年”……
“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有了这么甜蜜的晚年!”手拿“福”字的李文玲老人特地挤到习近平跟前激动地说,“习副主席,我把自己剪的‘福’字送给您,祝您幸福。”
“谢谢,我收下这珍贵的礼物。”接过“福”字,习近平说,看到大家安居乐业,我很高兴。我们一定不辜负大家的期望,推动国家繁荣发展,让大家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热切的话语,让大伙的心和习近平紧紧贴在了一起。热烈的掌声顿时在人群中响起。
山清水秀的闽东,人民群众生活也是蒸蒸日上。
在福鼎市硖门畲族乡柏洋村,党支部坚持“办事有公心、工作有信心、发展有恒心、为民有爱心、团结有诚心”,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村民发展多种产业,大伙的日子越过越好。2009年,村民人均收入达12660元。
走进村民雷增喜家的小楼房,习近平坐在条凳上和雷增喜拉起了家常:盖房子花了多少钱?做饭烧什么?电视能看几个频道?
柴米油盐,事无巨细,习近平耐心询问。看到中央领导这么平易近人,有点拘束的雷增喜顿时放松下来,一一回答。“我家收入在村里只能算中等,去年收入才5万多元。”雷增喜信心满满地说,今年还得想想办法,再增加收入。
“好啊。”习近平点点头说,村里发展有了新气象、新成就,这说明新农村建设正扎实推进。他要求当地的干部要围绕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光荣任务,围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继续努力。
加快福建教育事业发展也是当年习近平关心的一项重点民生工程。如今,他组织实施的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项目已由蓝图变成了现实。9月4日,习近平专程来到福州大学新的校区,了解学校办学情况。
“呀,是习副主席!”习近平的到来,让安静的图书馆顿时沸腾起来。正在这里学习的同学们呼啦啦都围了上来。
看着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庞,习近平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正值学习的黄金年龄,要抓紧时间打好基础。基础打好了,楼才垒得高,才能终身受益。他接着说,学习知识就要服务社会、报效国家,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这就要面临就业。一方面党委政府要尽可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学校要为学生们就业提供指导,但另一方面同学们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只有通过明确目标、努力学习、正确选择,再加上锲而不舍地努力,才能真正成为对祖国、对社会、对人民的有用之才。
记下谆谆教诲,争先握手合影,同学们以自己的方式感谢党和政府为他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每到一地,习近平身边总是围着一群群热情的干部群众,耳边时不时响起阵阵热烈的掌声。亲民、爱民、为民,这位福建的老领导赢得了八闽干部群众的敬重和爱戴。
舒卷蓝图,他的语气坚定豪迈:“我为福建光明灿烂的未来而期盼祝福”
福建的今天,让习近平倍感欣慰;福建的未来,他更是系在心头。
一路走来,他叮咛切切,寄语殷殷。
——滴水穿石就是锲而不舍努力,不断探索、不断实践。滴水穿石与跨越发展高度契合,既要滴水穿石,又要跨越发展,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就必须贯彻“又好又快,好字优先”的方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注重经济发展的结构、质量和效益;就必须加强闽台产业对接,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发展;就必须充分挖掘独特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特色经济,形成比较优势;就必须在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上下工夫、见实效;就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为加快福建的发展增添新动力。
——我们当年许多办不成的事,今天不怎么费力就办成了;当年许多不敢想的事,现在也都变成了现实。这就是时代发展的力量。我们为当年的尽责尽力而无怨无悔,我们更为当前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欣慰。希望大家再接再厉,把我们的事业一棒接着一棒干下去。
……
福州五一广场于山堂里有一幅漆画《闽山闽水橘子红了》,表现的是金秋时节,闽江两岸层林尽染的景象。
看到这幅当年挂上的漆画,习近平很高兴。它不仅寓意着福建红火的发展前景,更寄托着他对闽山闽水的眷念之情。
“我是客人,也是回家的亲人。我为福建更加光明灿烂的前景而期盼祝福,衷心祝福福建明天更美好。”
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宏伟蓝图。老领导对福建的深情厚谊和殷切期望,必将更大地激发全省干部群众豪情壮志,在推动跨越发展征程上大步向前。(来源:福建日报 记者 兰锋 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