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头条新闻 >> 正文

加快现代物流项目建设

福州构建海西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

2010-10-25 09:19:08来源:福州日报
      尽管秋雨绵绵,昨日,在海西国际物流商贸城建设工地上,工人们仍坚守岗位加紧施工。这,正是我市加快现代物流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
      现代物流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充分利用省会中心城市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相对密集的比较优势,努力构建海西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我市物流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区域物流合作不断拓展。2009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达到6731亿元,同比增长12.9%。今年,我市还被商务部评为“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
系列大型物流项目总投资逾60亿
      海西国际物流商贸城位于福峡路与三环路交叉路口的西南侧,占地面积378亩。项目相关负责人吴景良告诉记者,该项目年度计划投资2亿元,自今年5月19日开工以来,实际已完成投资1.65亿元。一期、二期项目建成后,物流商贸城可同时容纳2000家物流企业入驻。
      我市大型物流项目正加紧建设,目前在建或年底前开工的还有长乐松下物流园区、苏宁物流配送中心、连江钢贸城等。此外,长乐钢铁物流基地、福州北郊物流分拨中心等项目也在积极推进。值得一提的是,海峡农副产品批发物流中心、海峡(马尾)水产品交易中心已于国庆前建成并投入使用。这些单项投资均过亿元的大型物流项目,总投资额超过60亿元。
      现代物流业框架初步形成
      福州发展现代物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2006年,福布斯中文版发布了“中国大陆最适宜发展物流的城市榜”,福州列第十三位。2009年,国务院出台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福州市是我国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
      近年来,我市大力建设江阴港区等六大物流园区及三大城市物流分拨中心,积极推进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为重要内容的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目前,以国内外物流企业为主力、本地物流企业为基础的现代物流业框架已初步形成。大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如马士基、伯灵顿、联邦快递及中远、中海、中外运等纷纷落户福州。与此同时,一大批传统的运输、仓储、货代、贸易、商业流通企业开始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工业制造业逐步开始实施主辅分离,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开始出现,物流服务企业逐渐走上集约化、网络化、规模化和国际化的发展道路。
      我市物流企业涵盖货运企业、集装箱运输企业、仓储企业、货代企业、商业配送企业和速递企业,基本覆盖了现代物流业主要领域,形成了物流业多元化发展格局。
      在2008年中国国际物流节上,福州市荣膺物流中心城市杰出成就奖。今年,福州市被商务部评为“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目前,福建交通控股、盛辉物流、宏捷物流、盛丰物流、荣泰钢铁物流、八方物流等6家企业已进入全国百强物流企业行列。
      这些成绩,再次证明了市委市政府发展现代物流业决策的高瞻远瞩。
      榕台物流合作日益密切
      近年来,我市发挥独有的区位优势,积极推进榕台物流区域协作,促使双方物流交流合作向宽领域、高层次、多形式方向不断拓展。在商务部今年评定的46个“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中,福州市是唯一获得对台物流示范内容的城市。
      在推进两岸物流合作方面,我市积极承接台湾现代服务业转移,依托产业集聚区、货物集散地、交通枢纽和港口资源,建设对台物流节点和一批现代物流中心;依托临港工业和台资企业集中区,合作建设物流配送或专业配送中心;依托保税港区、保税物流园区,建设连结海峡两岸的现代物流中心。
      与此同时,市政府还鼓励台湾物流企业到福州投资兴业,到产业集群集中地建设专业物流中心、批发市场。在多方努力下,榕台物流合作日益密切。目前,台湾长荣等知名物流企业已入驻我市。我市关于建设两岸物流协同合作先行区的思路已经明晰。未来,将争取双方在第三方物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配套服务等合作上取得新突破。
      政府扶持物流业迎来春天
      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现代物流业发展。本月21日,《关于加快福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意见》不仅明确了福州市重点扶持培育的物流项目和物流企业,还列出了在用地、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的具体扶持措施。
      早在2004年,我市就专门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福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促进协调小组,加强对全市物流发展工作的组织协调。2006年出台的福州市“十一五”规划中,将培育物流园区、建设物流中心列为重要内容。2007年出台的《福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提出了物流业发展的目标方向任务。随后,《福州市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及《福州市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办法》相继出台,规定了在土地、交通、人才、融资、财政等方面给予物流业相关的扶持,为物流业发展壮大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十一五”期间,我市还进一步规划完善了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即充分发挥省会中心城市功能,以马尾、江阴两大港为龙头,以市区为中心,全力构建连接福清、长乐、连江等县(市)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一是综合物流枢纽中心,二是区域物流枢纽中心,三是城市物流枢纽中心。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市正以建立国际物流体系为重点、区域物流体系为基础、城市配送物流体系为支撑的物流中心城市为总体目标,力争到2012年,实现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和信息化,物流园区建设粗具规模,专业(批发)市场不断壮大,大型配送中心和采购中心迅速发展。至2020年,初步建成全国重要的物流中心和全球物流网络体系中的重要节点,成为衔接长三角、珠三角,对接台湾海峡的海西物流中心城市。
责任编辑:何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