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头条新闻 >> 正文

“福建力量”让中国科技盛会熠熠生辉!

2010-11-02 08:03:16来源:中国新闻网

      福建新闻网福州11月1日电 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1日在福建福州盛大开幕。在120多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莅临的本届中国科技盛会上,“福建力量”得以进一步彰显。

  资料显示,截至目前,福建籍及在福建工作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达133人,居中国第三位。八闽大地涌现这么多的院士,与福建历来尊师重教、文风昌盛密切相关。

  更为引人瞩目的是,这些院士在中国的数理化、医学等诸多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甚至是开创性成就,为中国现代化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如陈景润、卢嘉锡、吴孟超、钟南山等著名科学家。

  1日在此间举行的本届中国科协年会开幕式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本届年会主席韩启德致辞时就提及三位与中国科学技术史有很大关系的福州名人;第一位是林则徐。在中国近代史上,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曾在广东设立译厂,编译了许多西方书籍,影响了后来的洋务派、维新派。从林则徐开始,中国人对西方技术有了更多的了解,慢慢从天朝王国的迷梦中清醒过来。

  第二位是严复。严复努力翻译、引进西方的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知识,比如翻译的《天演论》,为科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三位是陈景润。《哥德巴赫猜想》把原本非常枯燥的数学理论写得非常浪漫,感动了中国读者。陈景润在学术上的贡献是巨大的,是了不起的数学天才,更为重要的是陈景润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人物,象征着新时期科学精神在中国的复苏,他的精神整整激励了一代青年。

  把视野放得更大一些,福建籍的名人就更多了:出生在闽侯的侯德榜先生,是中国现代化学主要奠基人之一,他发明的侯氏碱法至今仍是中国纯碱生产的主要方法之一,他还担任过中国科学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的主席。出生在厦门鼓浪屿的林巧稚大夫,是中国现代发展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她一生亲自接生了五万多名婴儿,在宫内胎儿呼吸、妇科肿瘤、新生儿这方面的研究都有重大贡献。中国科普事业的先驱高士奇、天文学家张钰哲、半导体科学实验开拓者之一的林岚英等也都是福建人。

  韩启德表示,回顾这些历史人物,不仅说福州乃至福建与中国近现代科学知识的发展有着深厚的缘分,也启示我们,一百多年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始终致力于引进和传播现代科学,通过他们的努力,科学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了一起。

  在闽籍院士当中,还出现了“一门几院士”的胜景。福州的“傅-梁”家族即是如此:傅鹰院士是中国胶体化学奠基人,1955年即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他的弟弟傅承义1957年当选学部委员,他的妹夫、著名航天工程专家梁守槃1980年当选学部委员;梁守槃的妹夫林家翘则是著名应用数学家、物理学家,1994年当选为中科院外籍院士。梁守槃的大学同班同学、福州籍的王世真是中国著名核医学奠基人,1980年当选学部委员,而他的母亲则是林则徐的玄孙女。

  此外,父子院士——田昭武、田中群,父女院士——唐仲璋、唐崇惕,钟南山院士与戴尅戎院士则是表兄弟关系……这些都在中国科技界传为佳话,彰显着中国科技领域的“福建力量”。(记者 孙贤迅)

责任编辑:叶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