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头条新闻 >> 正文

小小“福段子” 传递大文明

150余万手机用户参与首届“福段子”活动 “福段子”转发量突破1600万条

2010-12-13 09:33:47来源:福建日报

    “福段子”活动得到了全省手机客户的热烈响应,进一步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手机网络环境。

      “潮平两岸阔,牵手一水间。五缘当相聚,祈福共相传。”

      “七溜八溜,来到虎纠(福州);鼓山巍峨,西湖含羞;三坊七巷,曲径通幽;多福之州,山海神游。”

      ……

      截至12月10日,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办,省文明办、省通信管理局、中国移动福建公司承办的“心动海西,福传八闽”——首届“福段子”手机网络文化传播活动,已有150余万用户参与了“福段子”的创作和传播。其中,上传作品近120万条,作品下载量超过50万次,作品转发次数超过1600万。

      目前,活动已经接近尾声,12月22日起“福段子”将进入评奖阶段,60名最佳创作奖虚席以待,希望获得笔记本、G3手机的读者,可编辑“福段子”作品,发送到106585670参与活动。

“福段子”

扬手机网络文明新风

      短信承载着传递信息、沟通交流、公共服务、商业往来、传播文化的功能,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社会交往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方式和新空间之一。

      据活动主办方介绍,自“心动海西,福传八闽”——首届“福段子”手机网络文化传播活动在全省启动以来,“福段子”活动参与者遍布福建省九个地市的手机用户,涵盖了学生、教师、公务员、军人、个体户、私营业主、管理人员、农民、工人等各行各业人群,从十几岁的少年儿童到年逾古稀的老人,都积极踊跃参与到“福段子”创作中,甚至还吸引了不少台湾地区民众参加到活动中来。

      “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惺惺相惜,心心相亲。”这是福建海峡书画研究员副秘书长、著名画家郑祖斌的作品。

      “有时候短信就起到这种调节、润滑友情的这种作用。(短信创作)要擅长应用我们本土的原汁原味的东西,其实福州话中间有的很生动的,好比说讲非常好叫‘吔霸’,一种敬佩的语气‘吔霸’,……类似这样的如果能在短信中来,大家也都看得懂,而且如果掺杂一两个也更生动。”郑祖斌表示。

      “银山诚可贵,金山价更高。若为子孙故,绿水青山好!”这是福州大学胡柳青教授的作品,这条“福段子”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获得了近20万次的转发量。

      谈及当初创作这条“福段子”的动机,胡教授表示,“当初创作这个段子的时候,我正在矿山参观,当时看到他们的绿化工作做得非常好,再看到他们的企业环保理念‘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我就想到了一首熟悉的诗词,所以我就把这个段子写出来了,并发到‘福段子’网站上,主要是希望大家有这个环保方面的意识。”

      随着“福段子”活动在福建各地的升温,“福段子”逐渐深入社区,深入政府、企业和学校。“福段子”短小精悍的形式,也激发了众多青少年的积极参与。

      “我们现在除了用‘福段子’给家乡祈福建言外,还通过这个平台给老师和同学们传递祝福。”“福段子”红人黄晓煜开心表示。

      “福段子”不仅服务于群众、娱乐个人,而且“福段子”的传播、创作过程,更是个人学习与提高的过程。“福段子”活动以各种形式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静悄悄地向每一位市民、每一位观众灌输“福文化”,它已经在我们不经意时灿烂一路。

“福段子”

拓延“福文化”深刻内涵

      随着“福段子”创作和推广活动的深入开展,一股引领时代新风的浪潮扑面而来,“福段子”参与群体愈发广泛、收发频次越来越多,挤压了手机“荤、歪、低”等不良短信的生存空间,有效拓延了“福文化”深刻内涵。

      “福段子”是指内容健康向上、形式生动活泼、效果催人奋进的段子。“心动海西,福传八闽”首届“福段子”手机网络文化传播活动,主要征集和传播短信、彩信、手机视频等各类多媒体手机文化作品,满足人们祈福、迎福、纳福的文化幸福生活需要,同时也是政府为民造福的文化宣传平台。

      短信文化作为表情达意的新形式,是一种崭新的文化现象。手机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手段,其广泛的普及性,对挖掘和传播乡村民俗文化意义重大。“福段子”手机网络文化传播活动以“心动海西,福传八闽”为主题,取福建的“福”为创意,紧扣福建“福文化”的核心内涵,融合了祝福海西、祈福两岸、传福八闽三方面的寓意,并通过挖掘福建本土特色文化,传福八闽。

      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马照南曾表示,“‘福段子’手机网络文化传播活动,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福建的地域文化特色,其推广将为加快推进海西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和文化氛围,加强‘福文化’的开发、研究和传播,把握网络时代主流文化话语权。同时,将促进两岸人民情感和文化的沟通交流。”

      段子文化的传播跟大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福段子”为这样大众文化主流提供了恰当的载体。“大家为什么传这些东西?因为它有这种语言智慧,有一种对人的思维的开发,有一种让你顿悟或者突然会心一笑的那种感觉,这才是段子的魅力。”谈及“福段子”文化特点,福建省著名文艺评论家林炎表示。

      手机短信有着大众化的、生命力极强的文化形态。林炎表示,“‘福段子’平台在一定意义上拓展了文化传播的渠道,提升了文明传播的效率,让人们的智慧,让人们的闪光点,让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些非常有趣的经历、感悟融入到社会大拼盘里边。”

      如何积极推动“福段子”这一积极健康的文化品牌快速走入广大民众的生活工作中去,从而形成良好的“福段子”短信文化氛围?

      “我们宣传‘福段子’的时候,要把人情化、人性化、细节化、通俗化,还有幽默化纳入到我们的‘福段子’文化里面、福段子信息里面去。一个层面是政府主导,一个是企业新闻媒体要支持,第三个是民众要动手。特别是那些会写作的要动手,然后才能形成这个(‘福段子’文化)氛围。”福建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马建华表示。

      在信息化广泛应用的今天,“福段子”积极与政府、社会、民生热点相结合,激励客户文化创意创新,迈开了积极健康手机信息文化创新实践的步伐。

“福段子”

彰显通信企业社会责任

      文化发展往往与时代变革相伴相生,“福段子”在承接健康“福”文化内涵基础上,更融入了新时代的精神内涵,不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在福建省委宣传部和福建省文明办的指导下,从2010年6月22日至12月初,不到六个月时间内,中国移动福建公司以紧扣时代脉搏的大众短信文化为主题,先后启动了“福段子·广纳海西之言”、“福段子·传播海西之情”和“福段子·发现海西之美”三大系列活动,通过热点问题引导,吸引了广大民众积极参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掀起了一股积极宣扬“福文化”旋风,实现了主流短信文化和本地“福文化”的和谐发展。并创新推出将转发“福段子”产生的收入全部捐赠给“希望工程”,获得了客户的高度称赞和社会的积极反响。

      据活动主办方介绍,“心动海西,福传八闽”——首届“福段子”手机网络文化传播活动共分三阶段分别推出了“建设海西之言”、“传播海西之情”、“发现海西之美”三大系列活动,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为海西建设建言献策,传播闽台两岸人民亲情友情,挖掘弘扬福建本土文化,弘扬社会主旋律,培育文明新风尚。

      短信文化自身不具定向性,但融合先进文化属性之后,可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在“福段子”活动组织方面,中国移动福建公司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的“大干150天,打好五大战役”、“推动福建跨越发展”精神,确定“福段子”第一阶段活动主题为“广纳海西之言”, 深入开展福建全省九大地市的城市精神、城市发展建言征集活动。为此,福建省文明办及时向各设区市委文明办转发了《关于开展“心动海西、福传八闽”首届“福段子”手机网络文化传播活动的通知》(闽委宣〔2010〕54号),形成全省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行动的良好局面。

      通过政企携手和全省联动双管齐下,“福段子”产生的社群渗透力和影响力不断潜移默化市民的言行举止。

      在“福段子”主题内容设置上,中国移动福建公司还充分考虑以当下社会热点为主题,便于大众的参与和创作,设置话题短信互动平台,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海西经济和文化建设进程当中。为此,“福段子”第二阶段活动主题定为“传播海西之情”,通过开展闽台两岸短(彩)信互动交流活动,传递跨越海峡两岸的思念,进一步增强闽台文化交流、增进两岸人民情感交流,打造温情和谐福建。

      福建民间有许多富有特色的古民居、古村落,其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都很高。在“福段子”第三阶段——“发现海西之美”主题活动中,中国移动福建公司通过携手《海峡都市报》开展“十佳魅力乡村评选活动”,对我省挖掘散落在八闽大地各乡村间的历史文化精粹,保护和弘扬我省乡村民俗文化,促进我省乡村旅游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海西建设迈入又好又快发展轨道的今天,非常需要一个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福段子”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文化形态,弘扬了时代的文化主流,挤占了不良信息文化的生存空间,迎合了人们追求健康、积极、愉悦的文化需求。

      “段子流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变革,反映着社会生活、思维方式的深刻变迁。通过‘福段子’手机网络文化传播活动,不仅激发了人民群众创造优秀信息作品的动力,同时也有利于构建文化创造的长效机制,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为弘扬中国主流文化提供强大的内容支撑。”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马照南表示。

责任编辑:叶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