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福段子” 给力大文明
福建首创的“福段子”活动,与全国性“红段子”活动形成遥相呼应之势,有力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手机网络文化
核心提示:
手机网络作为文化宣传和社会舆论的新平台,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不过,长久以来适合手机新媒体传播的主流文化内容势弱量少,形式单一,不能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相反“庸俗、低俗、媚俗”等不良信息一度充斥。要在新形势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用主流文化占领手机新媒体阵地。
为净化无线互联网环境,引导手机受众成为健康手机网络文化的受益者、捍卫者和传播者,中国移动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将疏导与封堵相结合,通过开展手机文化创作活动主动引导建设健康的手机网络文化,坚决捍卫网络文化的主流方向。在福建,中国移动福建公司将手机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生产经营任务来抓,持续不断创新形式、内涵和机制,广泛地开展以“福段子”为代表的短信文化活动,通过政府推动、企业联动和社会互动,极大地弘扬了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内容,受到社会大众的欢迎,得到了政府部门充分肯定,在全省范围内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影响。
借势扬帆
创新文化传播手段创意内涵
今年六月以来,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办,省文明办、省通信管理局、中国移动福建公司承办“心动海西,福传八闽”——首届“福段子”手机网络文化传播活动持续升温,成为海西的一项文化盛事。
以“福文化”为核心的“福段子”,包括“建设海西之言”、“传播海西之情”、“发现海西之美”三大系列活动,通过政府推动、企业联动和社会互动,“福段子”活动在短短几个月内取得了迅猛发展,不仅吸引了群众的广泛参与(截至目前,“福段子”转发量已突破1600万,有超过150万手机客户参与活动),更凝聚人心汇聚民智,为海西跨越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借势扬帆
创新文化传播手段
近年来,手机网络作为文化宣传和社会舆论的新平台,被誉为新兴的“第五媒体”,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手机网络对文化宣传的重要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李长春针对红遍岭南的“红段子”现象作出重要批示:“红段子活动对时代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广东“红段子”、重庆红“言”颂、浙江“和段子”、上海“段子迎世博”的先后开展,手机“段子”作为文化传播平台,正在利用其丰富多彩的传播手段和表现形式,发挥出传递健康、传播知识、传系情感、传送理想、传颂道德、传诵经典、传承文明的巨大作用。
在福建,中国移动福建公司按照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巧扣八闽“福”文化,创新提出了“福段子”创意。该创意一经提出,立刻得到了福建省委宣传部、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和福建省通信管理局的大力支持,最终于今年6月22日启动了全省性的“福段子”手机网络文化传播活动,旨在通过开展全民“福段子”文化创作,助力传播海西文化,助掀海西新一轮建设热潮。
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文明办主任马照南表示,“福段子”活动是对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海西建设、促进闽台合作交流的积极响应,也是把握网络时代主流文化话语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行动。
为了推动活动的深入广泛开展,中国移动福建公司在活动启动前先期已投入几百万元资金,专门建设了活动参与平台,并设置了丰厚的奖品,鼓励全省人民积极参与;同时,通过短信、彩信方式向活动参与平台发送“福段子”免收通信费,转发“福段子”产生的收入将全部捐赠给“希望工程”。
创意内涵
传播八闽文化精髓
“福段子”巧扣“福文化”,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福段子”的“福”是“福建”的第一个汉字,“福段子”满足人们祈福、迎福、纳福的文化幸福生活需要,同时也是政府为民造“福”的文化宣传平台。
“福段子”紧扣福建“福文化”的核心内涵,融合了三方面的寓意:一是祝福海西,融合了胡锦涛总书记2010年春节期间考察福建时,说福建是个“福地”的寓意;二是祈福两岸,祈福两岸和平、稳定发展;三是传福八闽,融合了福建特色人文、历史、习俗、自然风光以及促和谐、重礼仪、重交往等寓意。
“心动海西、福传八闽”是“福段子”主题,其中,“心动海西”的寓意是,发现海西、感动海西、造福海西。“心”有“信”(沟通)和“行”(行动)的谐音,通过手机网络建言献策,为海西建设鼓与呼。“福段子”是内容健康向上、形式生动活泼、效果催人奋进的“段子”,“福段子”在表现形式上不拘于传统的短信传递,还包括彩信、彩铃、动漫、视频等各类多媒体手机文化作品彩信、手机视频等。缤纷多样的传播形式,提升了手机用户娱乐体验的同时,更为“福”文化打造了一幅声色画卷。
汇聚民智
为海西建设鼓与呼
海西发展气势如虹,在海西建设迈入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轨道的新时期,迫切需要一个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和内容氛围,这不仅需要政府的有效监管和指导以及文化业者的努力协作,更需要通过创新性形式引导全社会大众的主动参与。在这种背景下,“福段子”第一阶段“建设海西之言”活动应运而生。
在活动初期,“福段子”结合各地市地方特色,把内容细化为短信建言、公益宣传等不同的主体形式,设置互动话题引导公众参与,很快得到了大众的热烈响应。比如为配合福州文明城市创建,“福段子”平台开设了“发‘福段子’解读福州”话题,话题涵盖了经济建设、城市精神、改善医疗条件、治理河流污染等各个领域,为福州市创建文明城市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宣传平台。
在“建设海西之言”活动中期,福建省委、省政府为推动跨越发展,全面打响了“五大战役”。中国移动福建公司顺势而为,在“福段子”平台上开设为全省九地市建言献策活动,为人们提供手机短信、彩信作为对五大战役表述建议的平台,在广大群众中征集海西发展之策,从而带动民众积极参与社会建设。
情系两岸
巧搭文化沟通桥梁
跨越一水之隔,寄托无限深情!以“福文化”为核心的“福段子”活动,架起了一座互通两岸的文化交流桥梁。
福建与台湾一水之隔,有着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的特殊关系,“五缘”优势让福建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福段子”第二阶段“传播海西之情”活动开启后,海峡两岸同胞们用 “福段子”传递浓浓亲情。
“三坊引梦,山海连;七巷牵情,脉同缘。两岸发展共繁荣,一片冰心在玉壶。文化是血,亲情是根;海西春涌福满门,榕郁深秀一家人。”“福段子”平台以情感诉求唤起了台湾同胞的乡土情,增进两岸同胞的情感交流,今年中秋期间,不少来闽旅游、谒祖的台湾同胞也参与到“福段子”的创作转发活动,像上文所述短信就出自来福州旅游的一位台湾客人之手。
依托“五缘”优势,闽台各种交流交往日益频繁,各领域合作前景广阔,在海西不如新轨道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如何开创两岸深度合作的新局面,已成为跨越发展的关键之一。“福段子”充分发挥平台优势,为两岸的深度合作汇言献智,活动开启后,不管是侨乡百姓,还是在闽台商,纷纷通过“福段子”平台建言献策。“充分发挥对台地域优势、宗亲优势、活动交流优势,努力引进更多、更大、更好的项目!”这条短信的创作者是漳州师范学院林先生,他认为,漳州地处闽粤交界地区重要交通枢纽,不仅是海西重要的现代化临港城市,还是闽台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基地。
发现之旅
在传统文化中挖掘精品
福建作为岭南文化的一脉,有着深厚的历史人文资源。“福段子”通过与大众生活、地方特色以及社会热点的有机融合,助力福建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与“红段子”相比,“福段子”结合了八闽的地域文化特色,因而更受到福建人的关注和喜爱。
福建乡土民间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何从中挖掘出自然和人文福建的魅力,已成为新时期的重要文化命题。为此,福段子第三阶段“发现海西之美”开启了十佳魅力乡村评选活动,许多特色民俗文化正被广泛地传播,大量手机客户通过编发“福段子”挖掘、展示八闽人民所创造的五彩纷呈的历史文化和千姿百态的民俗风情,如客家娶亲、闽西汉剧、闽西木偶戏等,有力促进了福建本土地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此外,“福段子”植根于大众,充分应用网络和手机平台的交互性与平等性的“草根”特点,推动手机网络时代“人人都是读者,人人都是作者”的交互性的网络文化发展,增强了普通人的参与意识。“福段子”还主动与社会热点同步脉动,打造社会性主题,包括“五大战役”的金点子、“亚运会”“省运会”的赛事预热、“重阳节”“国庆节”“教师节”传递祝福、“十佳魅力乡村评选”等系列活动,既促进手机用户自主参与,又营造了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同时,一定程度上也扩展了“福段子”的生存和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