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价稳了 民心暖了
12月14日16时左右,福建永辉超市总经理助理翁海辉收到短信:“黎明店今日售价:白菜0.78,上海青0.33、绿豆芽0.78、空心菜1.48、包菜0.88、菠菜1.46、春菜0.53……以上单位为:元/500克。”
这天,离11月14日全省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满一个月。
翁海辉的手机里,储存着门店每天按时报送的菜价情况。这样以“0”字头和“1”字头为主的菜价,保持了近一个月。
省商品市场供应保障联席会议办公室每周一报的监测数据表明,一个月来,各地蔬菜价格周周走低。12月13日,大部分设区市超市监测的5种蔬菜平均零售价格,比一个月前下降30%以上;全省19种蔬菜平均批发价较11月9日回落25.3%。
数字表明,福建“菜价保卫战”取得了阶段性战果。
民生问题无小事。面对菜价上涨,省委省政府果断决策,在全国率先打响“菜价保卫战”
今年10月,和全国多数省(区、市)一样,我省菜价一路上涨。当月,食品类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9.7%,鲜菜上涨31.2%。19种蔬菜批发价环比平均上涨10.9%,其中,空心菜、黄瓜、苦瓜涨幅分别达81.2%、68.9%、30.5%。
菜价上涨,百姓“菜篮子”开支增加。“两把青菜,价格顶得上半公斤猪肉。半公斤猪肉一天吃不完,两把青菜一天不够吃。”市民张全民说。
菜价牵动省领导的心。
11月9日,省委书记孙春兰、省长黄小晶专程到福州市各大超市调研市场供求和价格情况,明确要求:民生问题无小事,百姓的“菜篮子”就是党委政府的大民生,各级各部门要加大生产供应,加强流通服务,稳定商品价格,确保市场供应量多、质优、价稳。
当晚,福州市召开专题协调会,部署一系列调控措施,将市民偏爱的4种蔬菜列为重点调控品种,实行批发市场补助和零售指导价,在全国率先打响了“菜价保卫战”第一枪。
11月14日,全省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召开。省委书记孙春兰、省长黄小晶到会讲话。向各级各部门下达了进一步建设好“菜篮子”工程,切实解决农民卖菜难、居民买菜贵问题的重要任务。
“菜价保卫战”在全省全面打响——
省直部门各司其职,增加“菜篮子”重要商品生产和上市量,开辟“绿色通道”,打击囤积居奇、串通涨价等违法违规行为,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
福州市出台六大措施,包括加大市场供应、实施蔬菜销售协商价、开辟临时便民早市等;厦门市出台10个方面的应急措施;泉州市细化“菜篮子”工作七大任务;漳州市建立市县二级猪肉储备制度,引导重点批发市场多渠道组织货源;
企业积极响应。福州市提出超市4种蔬菜实施协商指导价当天,新华都、永辉、蓝天、兴福兴、万嘉等本土超市率先行动,在80多个门店实施指导价。3天后,永辉平均菜价降了30%,10天后降了50%;
……
政企合力,一度如脱缰野马的菜价迅速回到“一元时代”。
牵牛要牵牛鼻子。科学分析菜价上涨原因后,我省再打“组合拳”,确保菜价持续稳定
菜价降下来了,但决策者的目光没有停下来。如何确保菜价持续稳定?这成为各级领导的又一项任务。
有效调控菜价,要先厘清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
前期菜价涨幅较大的主要原因,一是农资、劳动力等价格上涨,抬高蔬菜生产成本;二是我省正处叶类菜换季,供应脱节;三是10月份我省遭受台风灾害,全国性蔬菜供应总量又有所减少,涨价压力较大;四是在物价普涨的背景下,少数中间商借机推高菜价。
显然,问题出在供应、流通两个环节,调控当从此入手。“一是增加投放,二是调控价格。”省经贸委副主任吴秉成说。
怎么稳定?我省打出五个结合的“组合拳”。
首先是行政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吴秉成说,市场也有失灵之时。农产品直接关系吃饭问题,不能让价格长时间偏离,必要时须对重要生活必需品实行价格临时干预,市场调节为主,辅以必要的行政干预。
如福州市由占当地蔬菜批发量70%的福州蔬菜批发市场组织货源,低于市场价供应超市,若进货价高于协议供应价,财政补贴;临时取消蔬菜交易管理费,免除进场交易车辆停车费。
二是增加投放与活跃流通相结合。
增加基地上市量和省外调入,采取减免收费、补贴等措施,增加市场投放。如全省冬种蔬菜面积从原计划的430万亩扩至450万亩;宁德市组织副食品基地投放生猪26万头、蛋品1350吨、蔬菜5.6万吨;泉州市县两级财政专款补助蔬菜、食品公司等,作为外调副食品运价补贴。
另一方面,采取措施降低流通成本。如促进产销对接、开设菜农早市等,减少中间环节,对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免收通行费,减免交易费等。
双管齐下,效果立竿见影。人人乐连锁商业集团福建区生鲜部采购主管肖彦生说,近期人人乐门店菜价大幅跳水,主要原因除政府调节措施外,还有企业尽力减少流通环节,如向基地直接采购。
三是重点品种与全面保障相结合。调菜价的同时,采取措施加强多种主副食品市场供应,如加大生猪、蛋禽、水产品基地建设力度,合理安排储备粮轮换,有序安排粮食轮出,稳定粮食价格。
四是调控价格与补助低保相结合。从今年第四季度到明年第一季度,对全省约112万困难群众发放临时价格补贴。
五是短期措施与长效机制相结合。
五个结合的“组合拳”,使“菜价保卫战”的成果得以巩固。全省电视电话会议后第一周,19种蔬菜平均批发价下降13%;第二周,环比回落7%;第三周,回落2.8%;第四周,回落3.31%。
创新机制求持久。在取得初步效果的基础上,我省进一步建立长效机制,确保“菜篮子”供应长期量多、质优、价稳
“菜价保卫战”既打突击战,更打好持久战。
在实行指导价等临时性措施过程中,一批长效机制也加快生成,有关“菜篮子”的红头文件接连发出。
10月25日,省委常委会提出要下决心做好事关群众利益的十项实事,第一项就是加快便民商业网点和城市副食品生产基地建设。
今明两年,我省将建设一批便民早市网点和菜农早市,重点扶持150个集贸市场(生鲜超市)标准化改造项目、4500个农家店建设项目、50个配送中心项目、500个社区便利店项目。
省农业厅明年计划安排1亿元以上资金,扶持建设以蔬菜生产为主的塑料钢架大棚1.5万亩、100家万头以上省级标准化商品猪示范基地。省经贸委计划改造和新建300个省级城市副食品调控基地。按照城镇消费人口人均20平方米常年菜地的要求,在城郊建设一批稳定的蔬菜生产基地,并列入基本农田保护区。
同时,研究建立蔬菜储备制度,选择部分耐贮藏的蔬菜在灾期短期储备,以备应急需要。
另外,构建从田头到货架的农产品直供系统。举办农超对接会,组织超市等和农副产品企业直接对接。省经贸委正加快批发市场信息系统建设,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加工企业直接向超市、便利店等配送。绿吉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农超对接会,与永辉、好日子等超市签订了直供协议,下一步计划在福州市区设立直销中心。
抓紧落实“菜篮子”工程建设有关政策,如进一步完善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和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征管办法,将副食品风险资金列入各级财政年度预算安排,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
有了这些,百姓“菜篮子”量多、质优、价稳,农民增收得实惠,就有了长期持续的保障。(本报记者 赖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