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绿色城市 营造绿色村镇 维护绿色通道 树立绿色屏障
福建四绿工程绿省富民
这里是满眼绿色的省份——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3.1%,居全国第一。
这里是生态效益显著的省份——据专业部门评估,这里的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为7012.73亿元,平均每公顷森林提供的价值为8.27万元。
这里还是林业发展充满生机的省份——全国集体林权改革从这里起步,其系列配套改革成为全国集体林权改革的“标准范本”。
这就是福建。
自上世纪80年代起,福建省委、省政府大念“山海经”,上战荒山头、下战风沙滩,80年代末期便一举摘得森林覆盖率全国第一的桂冠。
“福建各级党政领导不能总把福建森林覆盖率居全国第一挂在嘴上,陶醉其中,必须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这个‘第一’所带来的好处和实惠,这才是造林绿化的本质目的。”11月24日,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在全省造林绿化动员大会上说。
多年来福建造林绿化的重点在山区、林区,而在城市、城乡结合部、乡村、交通道路两侧、工业园区等造林绿化力度不够,目前全省城市、县城的绿化覆盖率分别为39.7%、32.8%,镇和乡所在地仅16.5%、16.2%。近年来全省平均每年征占用林地面积近10万亩。
如何能继续保持森林覆盖率全国第一?如何让绿色为全省群众带来更多实惠?
由此,一个以人为本、为民求惠的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绿色屏障“四绿工程”,年初在福建拉开了序幕。
绿是城之魂
今年7月,环境保护部中国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在南京举行的“上海世博主题论坛”上,首次公布了中国环境宜居城市的监测指标体系,福州以综合得分最高位居宜居城市的榜首。福州拿下“最宜居”的法宝,正是“榕城之绿”。
一组数字很有说服力:截至目前,福州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4.9%,城市郊区山区森林覆盖率达56.28%,城区拥有绿地总面积6407.48公顷,中心城区新增园林绿地2787公顷、公园绿地820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6.29%,绿化覆盖率达41.15%。
“见缝插绿”、“拆墙透绿”、“步行10至15分钟就能看到绿地”……近年来,在加快城市建设的同时,福州市委、市政府把“绿”当作塑城之魂,挥毫泼墨,精心点染。福州市园林局局长刘晓明介绍,正在建设中的东部新城,仅绿化面积就达130万平方米,还把丰富的内河河网水系、滨水湿地与著名的鼓山景观视线相连,将形成“显山露水绿满城”的格局。
从2008年起,每早晨练的榕城市民几乎一天一个惊喜:西湖、左海等各大公园围墙全部拆掉了,湖光水色,扑面而至。二环、三环上的高架桥,桥上桥下也都被垂直绿色植物覆盖;省、市办公所用的乌山、于山、屏山,或搬迁、或“瘦身”,或全部或部分开辟为休闲公园,目前全市共有公园景区45个,近一半是最近5年新增加的。眼下,在福州城区,市民步行500米就有公园、绿地或广场,而未来3年内还将再新增7个公园。
近年来,福州市先后夺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称号。今年,全国绿化委员会又授予福州“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不光是金杯银杯,还有群众发自内心的口碑:“福州市区公园多了,绿树多了,玩的去处也多了,处处都有天然氧吧。”这是家住乌山西路美景良城小区的陈依姆对眼下生活变化的最大感受。“我家现在算得上是被‘包’在公园里了!”家住三角井沁芳园的黄女士得意地说,自从屏山公园改扩建、二环路增加绿化带后,她家前面是左海西湖,后面是屏山公园,再远点还有森林公园。
按照“四绿工程”规划,今后福州、厦门、泉州三大城市市区每500米必建一处绿地,所有临街单位都要拆墙透绿,实现绿色资源共享;所有城市、县城还必须建有一座以上环境优美、设施完善,面积分别达10公顷、6公顷以上的城市综合性公园,有条件的城市要加快植物园、动物园、湿地公园、儿童公园和体育公园等各类公园的建设。
绿乃海之屏
今年福建连续遭受5次台风正面袭击,且一次比一次强度大,其中10月23日登陆的13号台风“鲇鱼”还创造了本世纪以来最强台风的纪录。在这5次台风中,其中3次登陆漳州,而漳州在考验中却创造了3次零伤亡的纪录。这背后既有漳州市准备充分、组织得当之力,更有其长年坚持营造、维护、更新沿海护林之功。
作为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省份,自上世纪末,福建省就开始连续实施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通过五期工程,在八闽沿海树立起一道长达3300多公里、总面积超过2000万亩,禁得住风沙、抗得起台风、护得稳降水的绿色屏障。
近日,记者来到曾发生过“狂风过处风沙起,一夜沙埋十八村”惨剧、新中国成立初全县只有46棵树的漳州市东山县,这里到处郁郁葱葱:沿海一线,当年老书记谷文昌带领军民植下的木麻黄,已全部被更新过一遍,如今更加挺拔;海岸内侧,由东山干部群众、当地驻军,一代接着一代培育而成的绿化景观带,更是婀娜多姿。湛蓝的海水轻吻着柔软的沙滩,海面上国家舢板集训队穿行在波光点点的海浪间。
“全县防护林带变成了防护网,累计绿化了400多座荒山,仅生态林就有6.7万亩,其中90%是沿海防护林。在防护林的呵护下,东山长年风速减低近60%,相对湿度增加15%。”东山县委书记王毅群介绍说。
在漳州,目前已完成沿海防护林建设总面积192.7万亩,775公里(其中岛屿60公里)海岸线的林带基本合拢,沿海岸线建成一道“带、网、片”相结合的绿色屏障。为打造一个具有保持水土、减灾防灾、美化环境等多功能的绿色屏障,今年福建省还在“四绿工程”中专门部署,重点建设沿路、沿江、沿海、环城森林屏障,使全省交通主干线沿线一重山、“六江两溪”沿线一重山、沿海防护林体系和城市周边的森林,不仅要具备强大的生态防护功能,还要增加色彩、丰富结构。
刚刚成立的平潭综合实验区,地处中国第五大海岛。实验区党工委、管委会投资4400多万元,实施基干林带造林、风口造林、绿色通道、乡村绿化等六大绿化造林项目。如今,平潭综合实验区已完成造林绿化6.3万亩,植树933.9万株,今年造林绿化面积是前10年的总和。
绿为山之源
三明、南平、龙岩是福建的3个西部山区市,自从2003年实施集体林权改革以来,这里的山更加葱郁,这里的林更富生机,这里的人也更从漫山的青翠中、从辛勤的劳动中收获了致富的希望。
“要让山绿起来,更要让人富起来!”在完成了“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林权改革第一步后,福建继续将改革向纵深推进。
首先要有能力承包——南平市光泽县推行群众合股造林,一户一股,共同收益。当年全县一下子就涌现出193个股份合作林场,累计造林2.2万亩,涉及林农1485户。
其次要有活钱经营——龙岩市武平县率先在全省成立县林权服务中心和林业担保公司,让一纸林权证书变成可从银行抵押贷款的凭证。至今,全县累计发放林权证抵押担保贷款和林业小额贷款1.1亿元,大大缓解了林农资金压力。截至去年底,全省已累计发放各类林业贷款90多亿元。
公益林也要能保护——建阳市实施公益林联户托管,责、权、利全部捆绑在一起交给林农:管护共尽义务,获益人人均沾,违责扣除押金。自此再没发生过一起林火或盗伐,当地村民80%以上也都主动改用液化气、电做饭了。
在改革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方面,三明市以对规模小、零星分散的广大林农,以乡(镇)为单位集中编制,采伐指标按5年期限统筹安排,具体经营措施落实到户、到山头地块;对经营规模在5000亩以上的家庭林场、股份合作林场和林农联合体,做到“单编方案、单列指标、单独运作”。南平市则推行按可伐森林资源份额分配采伐指标,按林木年龄从大到小排序安排采伐山场的做法。
随着一系列深层林权配套改革进一步推进,八闽群山,山更绿,人更富。据省林业厅负责人介绍,去年全省完成造林绿化250.8万亩,是1995年以来造林绿化面积最大的一年,也是连续第五年造林面积超过200万亩。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目前福建省人工林蓄积量1.96亿立方米,列全国第一位;人工乔木林年均每亩生长量达0.53立方米,已大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人民日报记者 赵 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