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发有为创造更多“第一”
我们要创造的“第一”,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第一”,是能够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实力的“第一”,是受到人民欢迎、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第一”。
据《福州日报》1月2日报道,刚刚过去的2010年,福州在城市建设上创造了多项“第一”。这些“第一”,有的是在全国领先的,包括我国第一座独塔自锚式悬索桥鼓山大桥等,更多的则是福州史上的“第一”,比如建成我市首个大型城市综合体万达广场和首个人工湖琴亭湖等。
新年刚启幕就看到这样的报道,在为这些建设成就深感自豪的同时,笔者认为,我们要延续这种精气神,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更加敢为人先,在奋发有为中创造更多“第一”。
创造更多“第一”,有助于彰显城市魅力,提升城市品位。每座城市的“第一”,往往是大家向往的目标。比如,到北京,必定要看天安门广场,因为这是国人心中的“第一圣地”;到台北,必定要看101大楼,因为这是台北乃至台湾人民引以为豪的“第一高楼”。这些“第一”,既是城市魅力的标志,也是城市品位的体现。这样的“第一”,能起到“城市名片”的作用。所以,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我们要努力创造更多的“第一”,让福州更有魅力、更有品位,让广大市民更有归属感和自豪感。
创造更多“第一”,有助于改善城市内在功能,提升城市宜居品质。城市不可能一成不变,在这个飞速发展的年代,我们既要注重改善城市的外在形象,更要创造城市的内在和谐。比如,面对日益严峻的交通出行考验,我们不仅要拓宽城市道路、完善城市路网、建设高架桥跨街天桥地下通道等,也要建设城市地铁等新型交通设施,同时更要做到超前预判和大手笔谋划。这样的过程,就是创造“第一”的过程。如果我们因循守旧无所作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不能持续为广大市民提供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
创造更多“第一”,是推动跨越发展,实现争先进位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作出了“我国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牢牢抓住机遇,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经过“十一五”的努力,我市综合实力上了一个新台阶,但与沿海发达城市相比,发展速度、经济总量还有较大差距。即便在本省,兄弟城市也在你追我赶、争先创优。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竞相发展中,在强者更强、快者更快的竞争态势面前,我们只有加快发展、跨越发展,抓住机遇、奋发有为,创造更多的“第一”,才能在这个大有作为的时代不落人后,抢占高端。
当然,我们要创造的“第一”,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第一”,而不是脱离实际、华而不实甚至隐患重重的“第一”;我们要创造的“第一”,是能够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实力的“第一”,而不是追求轰动、虚荣无用的“第一”;我们要创造的“第一”,是受到人民欢迎、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第一”,而不是单纯追求政绩、劳民伤财的“第一”。
大干“十二五”开局之年,加快福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实现富民强市、和谐宜居,我们要有追求“第一”的意愿,更要有勇争第一的自信!(赵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