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灯耀两岸“两马”闹元宵
昨晚,千年古港福州马尾花灯闪耀,空中礼花绽放,来自海峡两岸的民俗踩街队伍沿街欢快舞动。由马尾和马祖两岸共同举办的第九届“‘两马’同春闹元宵”音乐焰火晚会及民俗踩街活动,让海峡两岸十万乡亲提前共同度过了一个喜庆祥和的元宵佳节。
灯笼高挂“两马”宛如天上街市
节日里,马尾家家户户挂起了大红灯笼,夜幕降临,放眼望去,似繁星点缀,如天上街市。“‘两马’同春闹元宵”是全国首个由海峡两岸联合申报并获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节俗,迄今已成功举办八届。较之往年,今年“‘两马’同春闹元宵”首次由大陆、台湾和香港的专家精心策划,以“乡亲、乡情、乡源”为主题,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突出马尾、马祖文化特色和两岸情缘等内容。同时,活动还尝试通过现代科技创新元素,深刻表现“‘两马’同春闹元宵”这一品牌内涵。
在马尾占地86亩的主灯展区,灯如海,人如梭。“依爸、依妈,看那是我们家乡马祖的花灯。”欢乐的人群中,第一次到马尾过元宵节的马祖9岁小孩刘海龙,边用福州方言喊着边拉着父母快步奔到马祖灯区。马祖乡亲送来的集中展示马祖风土人情的大型灯组,由妈祖像、灯塔、天后宫牌楼、闽东聚落建筑群、八八坑道等造型不同的花灯构成,还搭配氛围灯,其中妈祖像高6.2米。马祖独具匠心的灯组,为大陆同胞展示了马祖目前拥有的4个“世界第一”:世界密度最高的地下坑道、保存最完善的闽东聚落建筑群、最高的妈祖巨石神像、繁殖密度最高的神话之鸟——黑嘴端凤头燕鸥。
据马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年元宵前夕,马尾和马祖都互赠制作精美的花灯。出自两岸能工巧匠之手的造型各异、形态逼真、寓意深刻的花灯将马尾、马祖装扮成两座不夜城,今晚更是火树银花不夜天,马尾、马祖两地万人空巷,“两马”同春,两岸同乐。
民俗表演同根同源盼团圆
晚上8点,音乐焰火晚会在马江渡广场拉开帷幕,把第九届“‘两马’同春闹元宵”活动推向高潮。焰火表演分《春天的交响》《姹紫嫣红“两马”同春》《同根同源 海峡情深》《盛世中华 “两马”同庆》4个篇章,分别以帆船焰火画、燕鸥展翅、彩虹桥、中国龙来表现主题。每个篇章呈现一个亮点,整场焰火还首度使用激光秀。只见空中焰火绽放,激光在白色的烟雾中变幻出字幕、色彩、时光隧道、梦幻星空等造型,恍如美妙仙境。江面上60多盏探照灯、电影回光灯、激光灯等和高空焰火,照亮马尾不夜天,10多万枚持续燃放半个多小时的礼花,让两岸乡亲品尝了一场灯光焰火盛宴。
焰火中,由两岸民众组成的18支民俗踩街队伍走来了。他们分为“龙狮舞春风”“九鲤跃龙门”“马祖鼓板舞”“十番颂太平”“琅岐肩头戏”“摇人送吉祥”“两马同欢庆”7个方块轮番表演,款款走过千年古港街巷。“两马”闹春,马祖的民俗队伍总是格外引人注目。看,充满活力的马祖“电音孩仔团”的小伙子们,在音乐的节拍下跳起街舞,将民俗元素与现代街舞进行有机的结合,极富特色。紧跟其后,另一支“马祖鼓板舞”民俗表演队,将马祖的鼓板敲到马尾来,鼓板敲打是马祖人庆元宵的传统民俗。同根同源,同春同乐,两岸人民的情谊血浓于水。
走在马祖“电音孩仔团”队伍中,长得壮壮实实的马祖小伙子陈隆昌,一路跳着、笑着。昨天中午,陈隆昌和他的队友再次从马祖经“两马”航线跨海而来。在马尾客运码头,他就对记者说,他已参加过多次“‘两马’同春闹元宵”活动,通过参加这些“两马”民俗活动,渐渐发现两岸在文化、民俗方面同根同缘。他希望,自己的精心表演能传递两岸民众盼早日团圆的心声。
民俗踩街队伍中,马祖乡亲熟悉的福州“十番”,至今有100多年的历史,十几种独特的民间乐器演奏出具有福州地方特色的音乐旋律;“拍胸舞”也是两岸民众喜闻乐见的,活泼而妙趣横生;舞龙、舞狮场面壮观,“琴江抬阁”让人叫绝;“鲤鱼跳龙门”寓意吉祥欢乐,“琅岐肩头戏”肩顶小演员,载歌载舞;大头娃娃、海蚌姑娘、陆地行舟,天真可爱充满童趣,犹如一幅幅活灵活现的年画,给两岸人民送来吉祥,也舞出了两岸浓浓的乡情。
市领导周宏、杨益民、朱华、鄢萍、郑有光,马祖知名人士杨绥生等参加了“‘两马’同春闹元宵”活动。(本报记者 刘家铭 徐小杰 通讯员 阮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