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庆 欢乐 文明 和谐
——全省各地春节元宵期间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元宵节晚上,虽天公不作美,小雨淅淅沥沥,可福州三坊七巷依旧灯火通明,打着伞的游人们络绎不绝。黄先生一家下午就来到了南后街,冒雨看展览、品小吃……游兴丝毫不减,“就是喜欢这儿的年味浓”。
春节元宵期间,全省各地各部门精心组织,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健康活泼的群众文化活动,营造出欢乐和谐的节日气息。
文化惠民服务活动红火
节日期间,各级文化部门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特别是偏远农村,广泛开展公益性文化惠民服务活动,把欢乐送到千家万户。
省文化厅与南安市蓉中村举行了文化共建协议书签订仪式暨“迎新春”文化活动,和漳州市共同举办“情系漳州漳浦——2011年海西农村文化行”大型慰问活动。中国曲艺家协会、省曲艺家协会等在南安举办“送欢乐、下基层”活动。
省广电局配合国家广电总局在上杭举行了2011年度农村电影“三下乡”老区行活动启动仪式。据统计,春节期间全省农村共放映电影3200余场,观影人数达44.5万人次。
基层文体活动精彩频现
正月初一至初八,福州八旗会馆总是座无虚席,福州市曲艺团“虾油味”十足的伬艺、评话节目,让到场的“老福州”陶醉其中。
春节期间,福建博物院首次同时开放全部场馆,举行了新年系列展览及“双百”活动,“山水之间”——浙江省博物馆馆藏书画精品展、福建古代文明之光、“城·影”——福州老照片展、中国福州·文人剪纸邀请展、海峡两岸优秀女摄影家作品展、波利尼西亚土著文化展等六个新展,吸引了大量观众。
许多年轻朋友认为,节日期间,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单位照常开放,还举办与春节、元宵节相关的展览、讲座,使春节、元宵节成为家人团聚、亲友聚会、愉悦心灵的节日。
对台文化交流亮点纷呈
16日晚,第九届“两马同春闹元宵”活动在马尾成功举办。今年首次由大陆、台湾和香港两岸三地专家精心策划,以“乡亲、乡情、乡源”为主题,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突出马尾—马祖文化特色、两岸情缘等内容。来自“两马”的近10万名乡亲,共同度过了一个喜庆祥和的元宵佳节。
春节期间,闽台两地文化合作交流继续热络。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与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台湾雕刻公会等联合举办“木秀于林”——海峡两岸工艺美术大师卢思立、吴荣赐木雕作品联展;厦门举办第七届海峡两岸元宵民俗文化节开幕式暨“民俗欢闹贺新春”海峡两岸民俗文化展演;泉州与澎湖共同举办“乞龟”民俗文化活动;莆田市与台湾北港朝天宫联合举办“上元祈福、两岸同乐”海峡两岸庆赏元宵佳节妈祖灯会文艺晚会;漳州举办的首届漳州小吃文化节,台南市文化局积极组团参展。
以文化、民俗为主的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在推动两岸经贸合作与人员往来更加密切的同时,凝聚了两岸人民浓浓的情谊。
文化宣传营造浓浓年味
为了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丰富的文化活动中来,省级重点新闻单位和各级各类新闻媒体把春节、元宵节期间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宣传报道作为重要任务,营造了热烈喜庆的节日氛围,展示出各地群众的幸福生活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福建日报开辟专栏《欢欢喜喜过大年》、《记者新春走基层》,推出摄影专版《又是一年春来到》,通过新闻报道、言论评论等形式,及时报道全省各地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情况;省广播影视集团开辟《八闽春意》专栏,推出《十二五开局话跨越发展》、《在福建过年的外乡人》等系列报道,在广播电视各档新闻节目中推出“两节”资讯类节目,介绍文化活动情况和交通旅游信息。
老百姓觉得,这个春节处处充满着浓郁的文化气息。“现在大伙不仅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多彩。”福州军门社区的林大妈高兴地说。(本报记者 余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