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头条新闻 >> 正文

凸显品牌特色 弘扬闽都文化

袁荣祥调研闽都文化建设工作

2011-02-19 09:36:13来源:福州日报

      本报讯 福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脉源远流长,闽都文化内涵丰富。如何深入挖掘底蕴,不断扩大影响,进一步弘扬闽都文化?带着这个问题,昨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袁荣祥带领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赴基层文化单位调研闽都文化建设工作,强调要进一步挖掘内涵、凸显特色,不断传承弘扬闽都文化,切实提升闽都文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为推动福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闽都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近年来,闽都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大,在理论研究、传承普及、保护开发、品牌培育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闽都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市投入文物保护资金约40亿元;同时,先后投入3亿多元,对传统表演艺术等六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项、省级48项、市级56项,数量居全国省会城市前茅。

      昨日上午,袁荣祥一行先后实地察看了古田会馆、三坊七巷小黄楼楹联馆和林聪彝故居漆艺馆、林则徐小学、文庙、吴清源围棋会馆、闽都乡学讲习所等地。每到一处,袁荣祥都详细了解情况,与基层文化单位的负责同志一起商讨提升闽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措施办法,并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

      昨日下午,袁荣祥主持召开了闽都文化调研座谈会,听取近年来我市闽都文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有关专家学者围绕如何进一步弘扬闽都文化、打响文化品牌,扩大闽都文化影响力,纷纷建言献策。

      在听取了大家的发言后,袁荣祥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我市闽都文化建设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对专家学者等社会各界人士长期以来为闽都文化建设付出的辛勤努力表示衷心感谢。袁荣祥说,近年来,闽都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影响力不断扩大。主要体现在:凝聚了共识,各级各部门和社会方方面面对闽都文化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形成了广泛的认同;夯实了基础,加强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历史风貌(街)区、各级文保单位等保护修复工程有效推进;打造了一批精品,涌现出闽剧、伬艺等一批文艺精品和民俗文化节、激情广场等一系列富有浓郁福州特色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品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发展了文化产业,闽都文化建设带动了文化创意、温泉旅游等产业蓬勃发展,2009年文化产业增加值150多亿元,去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同比有望增长20%以上;扩大了知名度,通过广泛宣传推介,进一步增强了闽都文化的影响力。

      袁荣祥强调,党中央十分重视加强文化建设工作。去年7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时候,专门就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三加快”“一加强“的重要要求,同时省、市也对加强闽都文化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持续推进闽都文化建设。一要进一步弘扬闽都文化。要组织各级各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等加强对闽都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内涵挖掘,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普及活动,充分展示和弘扬闽都文化的精神特质。二要进一步挖掘内涵。要整合资源加强研究,不断完善研究平台和载体,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闽都文化建设;要完善发展规划,把加强闽都文化建设与城市规划建设结合起来,努力保持历史的真实性、风貌的完整性和生活的延续性;要加大开发利用,把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和挖掘闽都文化底蕴结合起来,切实增强闽都文化的影响力。三要进一步凸显特色。

      要加强文化品牌建设,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闽都文化品牌;要繁荣文化精品创作,推出一批既思想深刻、艺术精湛又具有福州地域特色、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要深化榕台文化交流,充分发挥对台区位优势,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对台文化交流活动。四要进一步做大文化产业。要将闽都文化建设同发展现代传媒、文化旅游、设计创意等文化产业紧密结合起来,优化产业布局,强化科技创新,努力形成一批重点支柱文化产业,打响闽都文化品牌。五要进一步强化保障。各级各部门要把闽都文化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持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力度,加快推动闽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市领导徐启源、朱华参加了调研和座谈会,市级老领导练知轩参加了座谈会。(记者 黄戎杰)

责任编辑:叶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