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正当时 保税港区再扬帆”系列报道(1-3)
编者按:
去年,福州保税区完美蜕变——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福州保税港区。时隔一年,福州保税港区(一期)迎来了国家海关总署、发改委等11部委组成的联合验收组的验收,并正式通过验收。值此历史性时刻,本报刊发“科学发展正当时保税港区再扬帆”系列报道,解读福州保税港区发展历程、扬帆启航的发展良机、未来重要的作用。
目 录
◇“科学发展正当时 保税港区再扬帆”系列报道之一:从保税区到保税港区:19年蜕变路
◇“科学发展正当时 保税港区再扬帆”系列报道之二:福州保税港区扬帆起航
◇“科学发展正当时 保税港区再扬帆”系列报道之三:乘风破浪,福州从这里走向世界
[Page]“科学发展正当时 保税港区再扬帆”系列报道之一
从保税区到保税港区:19年蜕变路
这里注定是一块不平凡的区域,是福州乃至海西经济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昨日,福州保税港区通过由国家海关总署、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外汇管理局等11部委组成的联合验收小组的验收。
回顾过去,19年来,福州保税区搭乘时代浪潮,一路乘风破浪,完成了从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的成功蜕变。
顺应开放潮流,福州保税区对接国际
1992年,在邓小平同志“要在内地再造几个香港”的号召下,福州保税区于当年11月19日由国务院批准设立。
保税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受海关监督和管理的可以较长时间存储商品的区域,是我国目前开放度和自由度最大的经济区域。
诞生伊始,福州保税区带动了我市、我省及周边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但受制于体制,在2001年前,福州保税区发展得相当艰难,除保税仓储外其他功能发挥得差强人意。
为转变福州保税区发展的不利局面,2000年~2003年,福州市委、市政府赋予福州保税区独立的行政管理体制,并下放一批行政审批管理权限。福州海关出台政策,对进出口货物采取直通式的通关模式,实行“区港联动、直提直放”。这些举措解除了长期以来束缚保税区发展的枷锁。
2001年,中国加入WTO,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自由化的浪潮席卷而来。福州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当年,福州保税区对功能进行重新定位,致力于国际物流中心的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国际物流业,吸引了伯灵顿物流、马士基物流等一大批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进区运作,形成了出口拼箱、进口分拨和贸易配送等三大物流特色,促进了保税区经济裂变式发展。
到2006年,福州保税区实现进出口总额13.72亿美元,海关征收关税7.47亿元,财政收入1.0181亿元,为福州市及周边地区的进出口企业提供30亿美元的物流配送服务,分别较2000年增长了55.5倍、75倍、4.8倍和4.2倍。
乘海西东风,挥师江阴打造保税物流园区
2006年,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首次写入当年《政府工作报告》。福州的发展迈入快车道,尤其是临港工业迅猛发展。福州保税区原有的政策功能已无法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当时,中华映管、冠捷电子、福耀玻璃等一大批全省大型三资企业对保税物流政策特别是出口退税提出了迫切的需求。
升级,福州保税区势在必行。
2006年,福州市委将福州保税区二期1.2平方公里置换到江阴,申报建设福州保税物流园区,福州保税区正式挥师江阴。次年12月27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福州保税物流园区。
2008年7月2日,福州保税物流园区正式封关运作。厦门象屿、中外运、八方物流、宏高物流、瑞格物流、越海物流和万达物流等17家企业先后入驻,一期仓库和土地基本被预订一空。除了冠捷、华映光电、LG麦可龙、清禄鞋业等企业及10多家关联企业已将外地运作的“一日游”业务拉回园区运作外,区内冠捷供应商LG和CMO公司开展了VMI(供应商库存管理)业务,福建捷联电子开展了宏碁和联想项目“一日游+特殊监管区域间转关相结合业务”,胜狮物流开展了出口拼箱海运出境业务。园区内业务模式呈现多样化,进出口业务蓬勃发展。
2009年,福州保税物流园区实现进出口货物总值35.91亿美元,进出园区货物流量2.17万标箱,缴纳海关税收8.24亿元。
破茧成蝶,福州打造“自由港”
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的深入实施,呼唤着自由港的诞生。目前在我国保税港区是最接近于“自由港”的形态。
于是,保税物流园区封关运作不久,2008年底,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将福州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福清出口加工区、福州港江阴港区1~9号泊位和江阴铁路物流园区整合建设福州保税港区,并上报国务院。历经一年多的孕育,2010年5月18日,福州保税港区获得国务院批复。
成立保税港区,空间上,由最初的0.6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9.26平方公里;政策上,实现了港口和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特殊政策功能的完美结合,具有口岸、物流、加工、贸易等功能,临港加工优势更加凸显,与境外、区外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再到保税港区,福州保税区破茧成蝶。自此,不但福州市大力发展临港工业有了依托,整个海峡西岸经济区更深入融入全球经济生态圈也具备了一个难得的平台。(记者 卓文俊)
[Page]“科学发展正当时 保税港区再扬帆”系列报道之二
福州保税港区扬帆起航
上周五,随着福州保税港区(一期)正式通过国家验收,福州的“自由港”之梦正式开启。打造世界级港口、临港工业腾飞、实现与台湾自由贸易港区对接,这些都将逐步实现。
打造世界级港口
福州港江阴港区是我省难得的深水良港,具备建设世界级物流枢纽港的条件。随着国际业务的深入发展,港口对保税港功能政策的需求更为迫切。福州保税港区的设立,有利于把江阴港区的区位优势、港口优势和保税港区的政策、功能优势结合起来,拓展港口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功能,实现港口经济与产业经济的联动发展,提升口岸增值能力,大大促进港口吞吐量,增强江阴港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现在这些作用已经初步显现。目前江阴港区的国际航线已延伸至欧美、日本、新加坡、菲律宾、泰国等34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并已开通香港线、台湾线及内支、内贸等航线。据福州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江阴港区集装箱吞吐量达63.6万标箱,同比增长26%,再创历史新高。
展望未来,凭借海运优势和保税港政策优势,福州港江阴港区希望借助台湾地区乃至东南亚各国的货物在此中转、派送,福州、厦门、宁波等其他口岸城市转运的货物回流,同时吸引江西、湖南、安徽等内陆省份及闽东地区的货物在此中转,成为东南亚国际航运中心。
临港工业再迈大步
保税港区的成立,对临港工业来说,带来的是更加优惠的投资政策,更加优良的投资环境,更加便捷的物流体系,对吸引外商和民间资本进入江阴港区更加有利。
江阴半岛是我市临港工业重镇,汽车、机械、精细化工、能源等产业发展得十分迅速,在江阴港区周边方圆100公里聚集着鞋类、机电、纺织、建材、化工、家具等产业集群,拥有冠捷电子、福耀玻璃、捷联电子等知名企业,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外向型经济最发达的中心区域之一。
保税港区的成立,有利于发挥“区港联动”的政策和功能优势,实现腹地经济与保税区现代化物流业发展互促互进,从而在江阴半岛形成产业联动、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现代物流发展格局,带动临港工业发展。
此外,随着保税港区将来大宗商品市场交易、国际贸易、展示维修、离岸金融服务等领域功能的拓展,港口国际物流增值服务的深度将进一步扩大,为临港工业再添动力。
与此同时,福州保税港区积极响应“积极主动融入、有力有效对接平潭开放开发”要求,提出“以特有政策功能优势为平潭综合实验区提供绿色通道;利用福州保税港区马上可试的特点,成为平潭综合实验区相关政策的试验田;利用福州保税港区马上可运作的特点,成为平潭综合实验区承接台湾产业转移的先行基地”,为服务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开发主动探路。
榕台港区无缝对接
榕台一水之隔。据资料显示,台湾对祖国大陆的出口占台湾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对祖国大陆的投资占台湾对外投资的一半,海峡两岸已形成“台湾接单,祖国大陆生产;台湾开单,祖国大陆提货;祖国大陆资源,台湾加工”这样一个合作格局。随着两岸关系的好转,两岸经贸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两岸经济往来不断往深层次推进。
去年5月,福州保税港区与台湾基隆自由贸易港区正式签订《两区对接协议》,提出在海峡两岸率先实现“通关便利一体化、信息技术一体化、金融运作一体化和管理服务一体化”四个“一体化”目标,开启了两岸自由贸易区互利双赢、对接合作的历史进程。
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对台先行先试的背景下,两地港区通过对接,充分把福州江阴港区与台湾基隆港的地缘优势、区位优势、港口优势和政策功能优势紧密地结合起来,探索两岸经贸发展的新模式。(记者 卓文俊)
[Page]“科学发展正当时 保税港区再扬帆”系列报道之三
乘风破浪,福州从这里走向世界
12月的江阴半岛,风生水起。
12月16日,福州保税港区正式通过国家验收,这给已拥有国际深水港、临港工业聚集地的江阴半岛,打开了开放的窗口。
未来,福州乃至“海西”,都将从这里乘风破浪走向世界。
明天,这里是福州发展的新引擎
福州保税港,天时地利人和齐聚。
设立保税港区之初,其难得的区位优势和地理优势便凸显。江阴半岛东临台湾海峡,西接江西、湖南、湖北等省,上下承接长三角、珠三角两大经济圈,起承转合之势明显。
这里有福建省最优良的外贸深水良港——福州港江阴港区。
不仅如此,福州保税港区还是目前我国开发层次最高、功能最齐全、政策最优惠的特殊经济区域。
功能上,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和港口于一身,具备港口作业、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转口贸易、出口加工、商品展示及研发、检测和售后服务维修功能八大功能,设加工贸易区、国际物流区、铁路物流区和港口集散区四个功能区。
政策上,享受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相关的税收和外汇管理政策:境内外进入保税港的货物予以保税,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税;货物出港区进入境内销售按货物进口的有关规定办理报关手续,并按货物实际状态征税;境内货物进入保税港区视同出口,予以退税;货物在港区内可以自由流通,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保税港区与境外之间进出的货物,除国家禁止进出口和实行出口被动配额管理的外,不实行进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另外,放宽对保税港区进出货物的外汇管制,无需办理出口收汇核销和进口付汇核销。
福州保税港区,进一步完善了福州港江阴港区的服务功能,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提升了产业国际竞争力;促进加工贸易业转型升级,推动临港和开放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必将成为福州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引挚。
将来,这里是“海西”的绿色通道
福州保税港区将是海西经济区的绿色通道。
物流通路路通。利用政策功能优势,福州保税区已着手构建铁路、海路、公路、空运等便捷的多式联运物流大体系,连接南北“长三角”“珠三角”两大经济圈及拓展中部经济腹地。
去年11月25日,福州保税港区率先与武夷山陆地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武夷山陆地港进出口集装箱业务优先选择福州保税港区出境,福州保税港区提供政策支持,鼓励区内企业陆地港区域客源业务通过武夷山陆地港运作,协助陆地港引进跨国企业、国际物流公司。
今年1月6月,对接第一单兑现,建瓯万木林公司委托福州外轮代理有限公司报关报检的8.09万美元出口货物,经武夷山陆地港卡口进场,采取转关通关模式,从福州保税港区出口到英国。这次成功对接,开启了福州保税港区对接周边陆地港的步伐,有利于扩大保税港区经济腹地、提高港口吞吐量,同时打通了福州保税港区经武夷山至江西内陆地区的货物绿色通道,把福州保税港区打造成了闽浙赣周边及中西部地区的出海口。下一步,福州保税港区将进一步加快同三明沙县、龙岩等陆地港的对接步伐,积极拓展江西等内陆省份市场,不断扩大保税港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目前,福州保税港区已就对接陆地港河港铁联运出台了系列鼓励措施。对参与这些对接项目的企业按数量进行奖励、资助及补助。
将来,福州保税区将以海运优势和区港联动政策功能优势,促使台湾地区乃至东南亚的货物在此中转派送、厦门及宁波等其他口岸城市转运的货物回流。通过功能对接、政策延伸、投资建设3种方式,积极扩大保税港区政策功能辐射力度,对接无水港,以海铁、海高转运优势,吸引江西、湖南、安徽等内陆各省及闽东地区的货物在此中转,把保税港区打造成海峡西岸货物进出的绿色通道。
未来,这里将让世界瞩目
未来的福州保税港必将让世界瞩目。
福州面对的台湾海峡,本身就是世界货运的主航道,是全世界货物运输最繁忙的航道。然而目前国内与北美洲及欧洲之间集装箱货运量却有70%需要通过境外港口中转。就福州口岸而言,每年外流的货物就有50万个标箱,原因就是没有自由港。
现在,福州有了保税港区,一批企业业务开始回流,一批国际航运、物流巨头落地。以全球集装箱海运巨头马士基为代表的航商纷纷选择在此开辟国际航线。目前,福州港江阴港区航线已有延伸至欧美、日本、新加坡、菲律宾、泰国等34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并已开通香港线、台湾线及内支、内贸等航线。
2010年5月,福建省经贸代表团赴台访问期间,福州保税港区与台湾基隆自由贸易港区正式签订了《两区对接协议》,提出在海峡两岸率先实现“通关便利一体化、信息技术一体化、金融运作一体化和管理服务一体化”四个“一体化”目标,开启了两岸自由贸易区互利双赢、对接合作的历史进程。
目前,福州保税港区针对对接台湾自贸港区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提供免费指定面积的经营住所和仓库、税收留成反哺扶持、投资主体确认手续简化、台资航运公司两岸直运业务免营业税和所得税等。
此外,目前福州保税港区正全力申报汽车口岸,促进国际汽车整车进出口分拨业务在福州保税港区的开展。
19年的发展历程,福州保税港提炼出了自己的感悟——更快、更新、更强。福州保税港区人说:“生命的活力在于吐故纳新,所以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弯弓射雕,时不我待,我们必须以‘更快’的速度追赶潮流;敢为潮头,自强不息,我们还要以‘更强’的姿态不断持续发展。”
照此来看,论及远景,东南亚区域国际航运中心是福州保税港区的目标,而成为世界级的自由贸易港是福州保税港区的宏伟蓝图。(记者 卓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