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头条新闻 >> 正文

求证·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

社保与养老保险调查(1-3)

2012-09-13 09:32:38来源:人民日报

目 录

    ◇ 社保与养老保险调查①:我国社保缴费率并非全球最高

    ◇ 社保与养老保险调查②:参加养老社保其实很划算

    ◇ 社保与养老保险调查③:延迟退休 多数国家采用渐进式

[Page]

社保与养老保险调查①

我国社保缴费率并非全球最高

    部分国家社会保险缴费与享受福利情况
  注:澳大利亚社保个人缴费率为零,但个人可将收入投入退休基金投资,进行合理避税。一些国家不同职业者缴费率不同,本表数据参考企业员工缴费情况。
  数据来源:综合本报驻外记者调查及美国社保局研究报告
  制图:张芳曼

      日前,网上有传言称“中国社保缴费全球最高”。人民日报“求证”栏目记者就此约请驻外记者调查部分国家社保支出与国民享受社保待遇情况,并采访了有关专家。

  疑问一:中国社保缴费过高吗?

  【调查】社保名义缴费率在173个国家或地区中位列13,有降低的空间

  针对传言,记者采访了传言当事人、清华大学教授白重恩。他告诉记者:“网上传的‘中国社保缴费全球最高’不是我的原话,有些意思也有曲解。”白重恩说,根据有关研究统计,中国五项社会保险法定缴费率之和相当于工资水平的40%,这一比例超过了大多数国家。

  对此传言,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告诉记者:“一些地区、许多单位并非按参保者的实际收入而是以其基本工资或底薪作为缴费基数,也就是说实际缴费率较名义缴费率要低得多。”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褚福灵告诉记者,社保缴费率是指雇员和雇主缴纳各项社会保险总额占个人工资的比例。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对148个国家的统计,以养老保险为例,我国雇主缴费率为20%,有20个国家的雇主缴费率大于等于20%;我国个人缴费率是8%,有38个国家的个人缴费率大于等于8%。因此,即使从名义缴费率来说,我国养老保险缴费率也并不是最高的,处于中等偏上的区间。

  本报记者同时查阅了世界银行、OECD(经合组织)有关资料以及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世界社会保障报告(2010—2011)》发现,中国社保缴费率不是最高,但的确处于较高的水平。记者还查阅美国社保局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发现,在173个国家或地区中,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哥伦比亚、捷克、匈牙利、法国、奥地利、荷兰、德国、意大利、波兰、乌克兰等12个国家的社保名义缴费率高于中国。

  “但我国社保名义缴费率具有调低的空间。通过统一规范缴费基数、提升社保统筹层次、合理化解历史负担(如国有资产弥补)等,名义缴费率可以降低6到10个百分点。”郑功成指出。

  疑问二:社保缴费率越低越好吗?

  【调查】缴费率关系到保障水平,过高过低都不合理

  社保缴费率是否越低越好呢?

  “社会保险制度建立在劳资分责、政府担保的基础之上,一定的缴费决定着一定的保障水平,过高过低都不合理。费率过低不足以解除参保人的后顾之忧,而费率过高又会直接加重用人单位与参保人的负担并损害代际公平。例如,从各国实践来看,多数国家的养老保险替代率(指退休后养老金占退休前个人工资收入的比例)为40%左右,缴费率以20%左右为宜。”郑功成表示。

  “如今,过度的福利和慷慨的保障已使欧洲福利国家不堪重负。以希腊为例,其社会养老保险的替代率畸高,仅次于以石油立国的沙特和2008年底濒于破产的冰岛。这种制度设计超出了希腊经济发展可以承受的能力,成为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的一个重要诱因。”中国社科院教授郑秉文告诉记者。

  本报驻外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国家的高福利,往往建立在较高税收或高缴费率的基础上。例如,意大利养老金的替代率为70%,其缴费率也高达32.7%。而在有的国家,由于缴费率过低,民众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如在南非,养老保险缴费率较低,养老金替代率仅13.1%,很多人退休后难以得到足够的养老金。

  专家们表示,所有的社会保障制度都应该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并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各国政府都应当理性地考量负担均衡、待遇公平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宜奉行保基本的建制目标并将缴费率维持在一个合理区间。”郑功成说。

  疑问三:如何看待我国社保水平?

  【调查】已建成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网络;但仍需提高保障水平

  8月2日发布的审计公告显示,2005年以来,我国出台了20多项社会保障政策规定。9月1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人群已超过7亿人,70%以上的目标人口拥有基本养老保险。

  对于中国的社保水平,郑功成评价说,近几年是我国社保水平提升最多、惠及民生最广的时期,这不仅体现在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养老保险等基本保障制度已覆盖全国城乡,而且各项保障待遇的标准也大幅度提高。然而,我国社保水平在总体上仍然偏低,社保全口径支出不足GDP的10%,财政性社保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亦不到15%;同时,城乡保障水平差距过大,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低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这些现象决定了我国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社保水平,优化保障结构。

  褚福灵表示,中国人口众多,又是发展中国家,无论从社保覆盖面还是保障水平看,所取得的成绩都是世界罕见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社保制度还比较粗放。我国2011年实施的《社会保险法》才90多条,而德国的《社会法法典》像字典一样厚,美国的社会保障法达1400多页。

  针对社保中的养老制度,郑秉文指出,有几个衡量指标来评价制度的好坏。第一,充足性。养老金要能够保障人们过上体面的退休生活。第二,可持续性。如果超过了国家的财政承受能力,引发债务危机,就不是好制度。第三,便携性。不应阻碍劳动力自由流动。第四,透明性。例如发布养老保险年度报告等。第五,可负担性。缴费率要让参保人可承受。综合来看,中国养老制度的保障水平还有提升空间,同时应增强便携性与透明性等。

    (综合本报驻外记者吴成良、裴广江、张杰、史克栋、廖政军、丁大伟、吴志华、李增伟、管克江、李志伟、莽九晨、李学江、邹志鹏、刘军国、刘仲华、孙广勇、刘慧、韩超、谢亚宏,本报记者罗彦、李浩燃、唐露薇、白天亮报道)

    (来源:《人民日报》2012年9月11日)

[Page]

社保与养老保险调查② 

参加养老社保其实很划算

国家补贴 企业让利 政府担保 互助共济

      日前,有网友表示,社会养老保险缴费不如存银行获得复利划算,并且缴得越多越不划算。还有网友提出,国家规定社会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年限为15年,那么如果从45岁开始缴费,缴费15年到退休时领取养老金最划算。事实是否如此?人民日报“求证”栏目记者采访有关专家,并请他们算了一笔账,看看如何养老更划算。

  疑问一:不如银行存款划算?

  【回应】 社会养老保险是一种制度保障;储蓄只能责任自担,风险较大

  我国养老保险的雇主缴费率通常为20%,假设雇主把这20%全部以工资名义发放给雇员,加上个人缴费的8%,该雇员将同样一笔钱每月存入银行,能够获得比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更好的养老保障吗?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朱铭来为我们算了一笔账(详见图表,下同)。该模拟计算表明,储蓄养老的收益率小于社会养老保险,且只够领取一定的年限。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指出,社会养老保险是老有所养的根本性制度保障。通过雇主分担责任、政府担保、全体参保人互助共济,可以消除劳动者因退出劳动岗位或长寿带来的不确定的收入风险与养老风险。而储蓄是完全市场化的个体行为,因固定利率而必须由自己承担长期的贬值风险,不可能提供稳定的养老安全预期。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褚福灵也认为,互助共济带来了养老保障的可持续性,“互助共济是大家的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是养老保险优于储蓄的地方。”

  “其实,用人单位20%的缴费并不能等同于个人应得工资,它需要依法强制才能实现。”郑功成表示。

  疑问二:可用商业保险替代吗?

  【回应】 社保具有普惠性,破产风险低,且发放金额随物价上涨而提高;商业保险适合高收入者,且须承担金额贬值风险

  有人认为政府主导的社会养老保险不如市场主导的商业保险,褚福灵对此表示,虽然商业保险缴费与享受的待遇完全对等,但通常只有较高收入者才有能力购买。而社会养老保险具有普惠性,低收入者也能按照最低缴费基数(一般为当地平均工资的60%)缴费,而高收入者最多只能缴纳当地平均工资的300%,这体现了养老保险的福利性,同时兼顾了公平与效率。

  数据显示,我国财政对社会养老保险的补贴在不断提高。以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为例,1998年到2011年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补贴从24亿元逐年增加至2272亿元,14年共补贴12526亿元。

  朱铭来告诉记者,从提供保障的主体来看,国家的信用水平比保险公司更高,破产风险更低。同时,根据我国《社会保险法》规定,“国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情况,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养老金水平会随着物价水平提升而水涨船高,近年来国家已连续8年提高养老金,年均涨幅约10%。

  “商业保险是一种良好的风险管理机制,但投保人需要支付高昂保费,还须个人承担保险金额贬值的风险,只适合高收入者并起锦上添花的作用。在我国,首先必须健全作为‘地基’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其次,发展商业保险补充前者的不足。两者可以共同发展并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郑功成表示。

  疑问三:缴费15年最划算?

  【回应】 缴费年限和养老金待遇是正相关关系

  有网友认为45岁时交养老保险最划算,既达到了15年的最低缴费年限,又可以按最新一年的社会平均工资标准领取养老金。事实是否如此?

  郑功成指出,缴费年限越长,缴费越多,养老金待遇就越高,这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一般法则。按照现行制度,我国的社会养老金待遇包括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两个部分,参保人在缴满15年后每多缴一年,计发基础养老金待遇时也会相应提高1个百分点;而个人缴费全部计入其个人账户,谁的个人账户储存额多,按月领取的养老金待遇就高,即使储存额发完了,只要参保人还健在,国家也保证继续按该标准发放到其死亡时止。

  褚福灵表示,缴费15年并不是最划算的。缴费年限决定了退休后第一个月并作为今后调整基数的初始养老金水平。按照规定,随着工资水平、物价水平的上涨,养老金会根据初始养老金进行调整,初始养老金越高,调整得就越高。

  本次模拟计算结果亦表明,无论从退休后每月领取的养老金数额,还是整体的收益付出比来看,都是缴费时间越长越划算。

  疑问四:缴费越少越划算?

  【回应】 在缴费区间,多缴多得,但高缴费者回报率低于低缴费者,体现了社保向低收入者倾斜

  社会养老保险缴费是不是越少越划算?在模拟计算中,参保人丁按今年北京市养老保险的缴费下限1869元缴费。经过计算,丁在退休时拿到的养老金远低于甲领取的养老金。但另一方面,计算亦显示,丁的收益率大于甲。

  对于这个结果,褚福灵解释说:“社保有个特点——在多缴多得的基础上,低缴费的回报率要高于高缴费的,这体现了社保制度向低收入者倾斜的法则,体现了养老保险一定的福利性和再分配功能。”

  郑功成告诉记者,尽管缴费多寡与养老金待遇高低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但社会养老保险是基于社会公平的制度安排,不是劳动者在岗时薪酬水平的简单延续,通常要采取抑高扶低的政策取向。也就是说,劳动者在岗时的工资差距可能在10倍以上,而缴费工资却被控制在5倍以内,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体现了缩小老年人收入差距的公平性。

  据记者采访了解,不少国家的社会养老制度均体现了“劫富济贫”的原则。例如,在澳大利亚,80%左右的退休人群可部分或全额领取政府发放的养老金,其余20%的人或因未申请,或因资产、收入等超出标准不能领取养老金。也就是说,高收入者享受到的政策福利要少于低收入者。

  “社会保险制度是基于群体公共利益并以解除所有人的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后顾之忧为目标的制度安排。因此,除了算个人的收益账,更应当算算个人在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后顾之忧得到解除的安心账、长远账,还要算算公益账、互助账。”郑功成指出。

  (本报记者  唐露薇  曲哲涵  罗彦  李浩燃  本报驻澳大利亚记者  韩超)

    (来源:《人民日报》2012年9月12日)

[Page]

社保与养老保险调查③

延迟退休 多数国家采用渐进式

      近来,有关延迟退休年龄的话题引发公众持续关注。如何看待延迟退休?国外对退休年龄有何制度安排?人民日报“求证”栏目记者调查了部分国家的相关规定与做法。

  疑问一:多数国家什么年龄退休?

  【调查】 发达国家男性退休年龄多为65岁左右,女性60岁—65岁;发展中国家男性多为60岁左右,女性55岁—60岁;50岁退休为全世界最早

  据本报驻外记者对19国的调查,多数国家近年来提高了法定退休年龄,或者计划提高退休年龄。例如,美国将领取全额养老金的退休年龄从65岁提高到67岁。韩国领取养老金的年龄2013年由60岁调整为61岁,2033年将提高至65岁。加拿大政府于数月前出台办法,将领取养老金年龄从65岁提高到67岁。

  记者同时发现,发展中国家女性退休年龄一般在55岁—60岁,如巴西、俄罗斯、泰国、印尼等。发达国家,特别是欧洲福利国家女性退休年龄基本在60岁—65岁,部分推迟到67岁,但对体力劳动者有特殊安排。例如,瑞典规定法定退休年龄为65岁,体力劳动者可申请61岁退休。

  “在过去十几年里,提高退休年龄在各国已成为社保改革进程中一个最普遍的改革手段。据不完全统计,在经合组织的34个成员国中,至今没有提高退休年龄的国家只有芬兰、冰岛、墨西哥、荷兰、西班牙、英国。而这6国的退休年龄在半个世纪之前就已经保持在65岁或67岁。”中国社科院教授郑秉文指出。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人均预期寿命40岁,1981年达到67.8岁,目前男女平均为74.83岁。可以说,延长退休年龄是随着人口预期寿命延长的一个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内在逻辑要求。”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褚福灵表示,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对160多个国家的统计,我国女职工50岁退休,是全世界最早的国家之一(如科威特男女均50岁退休)。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认为,目前,我国已出现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受教育年限延长和人口老龄化及少子高龄化现象,劳动力供求状况也在发生变化,在这种背景下,问题的焦点或许不是要不要延迟,而是以什么方式延迟、从什么时候开始延迟。

  郑功成同时表示,有人认为延迟退休年龄是因养老基金出现巨大缺口而急需弥补,事实并非如此。一方面,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并不存在缺口;另一方面,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状况并不必然构成延迟退休年龄的理由。例如,德国是第一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采取现收现付财务模式的国家,其养老账户资金始终充足,但从2012年1月1日开始延迟退休年龄,到2029年将由现行的65岁逐步延长到67岁,“这是以人均预期寿命延长与人口结构变化作为调整依据,是维护代际公平的需要。”

  疑问二:延迟退休会一步到位吗?

  【调查】 大多采取渐进方式,每年延长几个月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一些群众不赞成延迟退休。“我们这样的下岗工人,没有单位就没有了生活来源,出去打工很多单位都不要岁数大的,还得自己交保险,撑到退休,确实很苦。”53岁的王素媛曾是辽宁省本溪市重型机械厂工人,谈起退休前的下岗生活,她跟记者抱怨道。很多面临退休者也表示,如果马上从60岁延迟到65岁退休,很难接受。

  对此,褚福灵表示,大家对延迟退休年龄有误解。“延迟退休年龄不是瞬时举措,而是历史的、渐进的过程,即用几十年时间把男女退休年龄提高到一个适中的水平。例如,用50年时间提高5岁,大概10年提高一岁,一年也就提高一两个月。”

  据调查,国外多数国家采取渐进方式提高退休年龄。例如,波兰今年6月推出了改革法案,将女性60岁退休和男性65岁退休改为一律67岁退休。改革实行递进式,即每年延长3个月,男性在2020年全部实现67岁退休,女性到2040年全部实现67岁退休。意大利对男65岁、女60岁的退休年龄采取逐年延长,到2018年实现男女均66岁退休。

  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穆光宗表示,延迟退休是人口形势、人口规律早就决定了的。但考虑到高龄劳动者的生产力和创新力毕竟有限,延迟退休要慎重,要有边界意识——不可能无限延长,要有弹性,给潜在退休者选择的权利等。

  疑问三:退休年龄如何改革?

  【调查】 多国推行弹性退休制,但规定了最早领取养老金年龄或最低缴费年限;我国存在大量非正常退休现象,首先需规范退休年龄

  驻外记者调查发现,一方面许多国家通过制度设计鼓励公民延迟退休;另一方面,也在一定条件下允许提前退休,即实行弹性退休制。实行弹性退休的国家均规定了最早领取养老金年龄或最低缴费年限。例如德国法定领取养老金年龄为65岁,最早可60岁领取,但养老金将减少;美国法定领取养老金年龄为65.8岁,最早可62岁领取,提前领取者养老金按比例递减;瑞典法定退休年龄为65岁,最早可61岁退休,但替代率从80%降为55%。加拿大提前退休者,养老金每月减少0.5%,如果提前5年退休,养老金将减少30%。

  “我国也可以推行弹性退休制,但需对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进,引入国外全额、差额、超额养老金制度。达不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只能得到差额养老金,超过退休年龄退休者可领取超额养老金。”褚福灵说。

  郑秉文则表示,中国未来可实行弹性退休制,但目前不应实施。“目前我国实行男性60岁、女性50岁(女干部55岁)退休的政策,与国外相比,退休年龄明显偏低。与此同时,每年中国的非正常退休(包括提前退休和其他原因退休)所占比例仍高达10%—20%。”

  据《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1》统计,中国非正常退休人数,2006年为63万人,占当年退休人数的22.3%,2007年74万,2008年85万,2009年86万,2010年67万。

  “因此,目前首先应规范退休年龄。第二步是逐渐提高法定退休年龄,女性的退休年龄逐步向男性靠拢。第三步,在条件成熟时,推行弹性的、阶梯式的退休。在现阶段,弹性退休、阶梯式退休可能会造成社会不公平,舆论会认为这是公务员为自己寻租。” 郑秉文强调。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建议,可以试行弹性退休制,但对公务员与事业单位人员不允许延迟退休。“如果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允许延迟退休,会造成政府冗员,也对事业单位年轻人成长不利。”

  “实际上,我国现行退休年龄也是有弹性的,如特殊工种可以提前5年办理正常退休手续等。”郑功成指出,退休年龄可以在基准之上有弹性,但弹性退休不能解释为任意退休,即劳动者想什么时候退休就什么时候退休。因为任何公共政策必须有基准,这是确保社会公正的根本。

  (本报记者  李浩燃  罗彦  何勇  本报驻外记者  吴成良  裴广江  张杰  史克栋  廖政军  丁大伟  吴志华  李增伟  管克江  李志伟  莽九晨  李学江  邹志鹏  刘军国  刘仲华  孙广勇  刘慧  韩超  谢亚宏)

    (来源:《人民日报》2012年9月13日)

责任编辑:叶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