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头条新闻 >> 正文

论实施“3820”工程的经验和启示(1-4)

2012-10-26 16:24:25来源:福州日报

    编者按

  实施“3820”工程20周年,福州既收获物质财富、取得发展进步,也积累了宝贵经验、得到了有益启示。今天,“3820”工程所提出的战略目标虽已圆满完成,但这一战略设想所开启的发展征程还在继续。为进一步总结实施“3820”工程带来的经验启示,引领全市上下加快推进福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本报今日起推出系列评论员文章,敬请关注。

目  录

    ◇ 敢做时代的弄潮人——一论实施“3820”工程的经验和启示

    ◇ 抓住机遇 “弯道超车”——二论实施“3820”工程的经验和启示

    ◇ 实事办实 好事办好——三论实施“3820”工程的经验和启示

    ◇ 马上就办 办就办好——四论实施“3820”工程的经验和启示

[Page]

敢做时代的弄潮人

——一论实施“3820”工程的经验和启示

    20年胼手胝足,20年春华秋实。在福州市“3820”工程20周年成就展开幕之际,回首艰辛创业路,我们不会忘记一句话——

      “我们是站在创造未来的源头上,就应当树立超前意识,敢做时代的弄潮人。”

      这句话引自时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为 《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一书所作的序言。今天读来,依然振奋人心。

      这句话是对解放思想的精辟论述、对改革开放的坚定誓言。

      福州20年一路走来,就是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福州市“3820”工程的实施,就是思想大解放的生动实践。20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持续创新发展思路举措,深化改革开放,实施了“科教兴市”、“旅游强市”等重大举措,致力打造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建设“海上福州”,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如今,福州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民生事业全面发展,省会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可以说,我们前进的每一步,取得的每一个成绩,都是解放思想的成果。“3820”工程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一个地区要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前提。

      解放思想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必须根据发展的需要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去年9月召开的市第十次党代会,着眼发挥省会中心城市的龙头引领作用,提出了今后5年福州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实现新的目标任务,我们必须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和举措,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推进福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要义在于打开发展思路。改革开放要加快推进,需要不断破除妨碍改革发展的思想观念。只要在认识上提高了,思想解放就有主动权,就能实现新突破。因此,在改革开放的征程上,我们要不断用新的理念来攻克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个堡垒,努力做到在解放思想中真抓实干,在转变观念中破解难题,在改革创新中开拓进取,不断超越自我、创造辉煌。

      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关键在于加大改革力度。解放思想是一个不断突破思想禁区、破解发展难题的过程,是一个探索科学发展方法、总结科学发展规律并用于指导实际工作的过程。我们要善于运用政策空间,放胆打破常规,努力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激发新的发展活力,取得新的突破,在先行先试上实现新的作为。

      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根本在于推动开放发展。正如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岳所说,“福州作为海峡西岸省会中心城市,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大眼光、敞开大胸怀,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对外开放的大潮之中。”当前,我们要切实从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中来认识福州,从海西发展大局中来思考福州,从省委、省政府对福州发展的定位和要求中来谋划福州,进一步树立大开放的思想理念,构建大开放的战略格局,强化大开放的支撑保障,优化大开放的投资环境,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为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奠定坚实的基础。

      解放思想无止境,改革开放无止境。站在历史新起点上展望未来,我们要继续做时代的弄潮人,承继“3820”工程这笔珍贵财富,把解放思想不断引向深入,加快实施大开放战略,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更好地发挥省会中心城市的龙头引领作用,将建设开放、文明、和谐、幸福的新福州这一伟大事业不断推向新的境界,为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来源:《福州日报》2012年10月23日)

[Page]

抓住机遇 “弯道超车”

——二论实施“3820”工程的经验和启示

    福州实施 “3820”工程20年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以全局的眼光、宽广的视野抓住历史性发展机遇,取得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习近平同志在主政福州时曾形象地指出:“福州是充满机遇的地区,能快的就不要慢。这好比空中飞来一群大雁,我们良弓在手,贵在速发。”

      机遇难得,发展机遇稍纵即逝。20年前,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后,福州抓住扩大开放的机遇,首创了国际招商月活动,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兴办各类投资区,赢得了发展的先机,驶上了经济发展的 “快车道”。如今,这一战略设想提出的指标、规划已如期实现。实践经验启示我们,务必培育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紧紧抓住并用好重大机遇。

      当前,专家预测“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来临,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因经济危机处于 “弯道停车”。这既是中国“弯道超车”的战略契机,也是福州取得“弯道超车”的重大机遇。

      抓住机遇,实现 “弯道超车”,要有胸怀全局的眼光。为“改变港澳粤台南中国海区域内我们处以 ‘后排就座’的状况”,20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抓住各个阶段的发展机遇,不断探索、变革、创新开放领域,提高福州全方位参与国际经济交流和国际竞争的能力。“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当前,福州面临着国家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海西建设、支持平潭开放开发等重大历史机遇。同时,兄弟地区的发展也呈现你追我赶的竞争势头。抢抓发展机遇,就要树立全局意识,强化开放观念,“跳出福州看福州”“放眼世界谋福州”。否则,“弯道超车”、跨越发展就是一句空话。我们必须紧紧抓住难得的重大机遇,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要求,围绕充分发挥省会中心城市的龙头引领作用,进一步凝心聚力,着力赶、奋力超,努力实现 “弯道超车”。

      抓住机遇,实现 “弯道超车”,要有抢抓机遇的意识。错过一次机遇,就会失去一个时代;抓住一次机遇,就会赢得一次跨越。20年前,福州紧跟改革开放的新浪潮,科学谋划了3年、8年、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步骤、布局、重点等,对世纪之交的福州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面对国际、国内、区域新的发展机遇,我们既要善于发现机遇,又要及时抓住机遇,科学运用机遇,真正把机遇的优势转化为发展的胜势。正如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岳所说:“我们必须以全新的姿态去认真审视、慎重研判这种大趋势、大格局,既要看到趋紧的大环境,更要看到难得的大机遇,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弯道超车,跨越发展。”

      抓住机遇,实现 “弯道超车”,要有科学谋划的能力。领导干部科学谋划的能力强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方的发展水平高不高。20年来,福州抓住机遇,发挥自身优势,着眼“海、空”港,建设“大都市圈”,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新空间、新领域,助力福州经济实现腾飞。当前经济形势又发生巨大变化,面对新形势,谁谋划得早一点、快一步、深一些,谁就能在转危为机、保增促调中赢得主动、占得先机。这就需要我们站在更大的空间谋划发展,着眼更宽领域寻求突破,通过提升科学谋划素质能力,发挥区位优势,更好地发挥省会中心城市龙头引领作用;发挥政策优势,更好地构建大开放格局,推动持续开放;发挥海的优势,致力于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进一步崛起,进一步推动“海上福州”建设;发挥侨台优势,持续发挥人缘、地缘等优势,着力推动对台先行先试,深化榕台产业对接合作,引导海内外乡亲回乡投资兴业。还要强化战略思维锻炼,正确处理好当前和长远、局部和整体等关系,懂得算大账、算总账、算长远账,切实把事情和问题放在大局中来考虑,不断提高科学谋划能力和水平。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市委、市政府以全局的眼光、宽广的视野,认真分析了福州的优势与短板,确立了建设“开放、文明、和谐、幸福”新福州的战略目标。我们要进一步借鉴、弘扬实施“3820”工程的宝贵经验,强化争先意识,抢抓机遇、苦干实干,奋力实现“弯道超车”,努力走出一条超常规前进、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来源:《福州日报》2012年10月24日)

[Page]

实事办实 好事办好

——三论实施“3820”工程的经验和启示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

      “3820”工程实施20周年,成果累累,福州经济和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群众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提高,可以说,“3820”工程就是一项地地道道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福州市民的“幸福工程”。

      20年前福州市制定并实施“3820”工程的时候,就明确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3820”工程深入实施20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兴办了400多件、3000多项好事、实事,城乡居民收入年均递增百分之十几,人均居住面积提高了20多平方米。就学、就业、就医等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有效解决,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长足进步。福州市民实实在在地共享到了发展的成果。

      蓝图既定,重在落实。为确保“3820”工程实施,市人大、市政府重新修订了福州 “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市辖13个县(市)区以及相关市直部门也分别调整了各自的发展规划,制订出措施,重点工程也列出每个时期的进展要求,从而使整个规划层层分解,真正落到实处,做到有目标、有督促、有检查,这一系列举措确保了“3820”各项工作的落实。

      上下同心,其利断金。“3820”工程的实施,离不开广大市民的支持。制定之后,市委要求各级迅速传达,把当前的机遇、困难、措施、办法以及每一阶段的发展目标告诉广大民众,把党委政府的决策与群众的意愿高度结合起来,从而得到最广大市民群众的支持,形成了巨大的发展合力。

      从谋划到决策到执行,无不是贯彻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走群众路线,并以机制强化落实,这就是“3820”工程能够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的成功经验。

      “3820”工程所提出的战略目标已圆满实现,这一战略思想所开启的发展征程还在继续。今后5年,福州市将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富民强市、和谐宜居进程,建设开放、文明、和谐、幸福的新福州。为完成这一目标,我们一定要秉承“3820”工程的战略精髓和经验启示,始终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发展之本、执政之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谋福祉,想方设法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

      实事办实、好事办好,就是要把群众利益放首位。我们要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亲人,顺应城乡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推动民生各项事业健康发展,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投向基层和农村,在推动城乡统筹中不断加强和改善民生。

      实事办实、好事办好,必须深入群众“接地气”。要按照新一届市委的决策部署,大力弘扬“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的优良传统,继续在全市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切实把服务送进千家万户,把为民举措落到实处。我们要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以实实在在的服务行动、看得见摸得着的服务成效,取信于群众,取信于社会。

      实事办实、好事办好,要真正解决问题,务求实效。在各项工作的执行中,要坚持现场办公、在基层一线解决问题,要有一抓到底的精神,要有明确可行的举措,要有层层落实的责任,要有监督考核的机制,才能保证工作落到实处。

      实事办实、好事办好,根本的检验标准就是群众满意不满意。我们的决策要民主化、透明化,让广大市民充分了解我们工作的出发点与目标,从而赢得最广泛的拥护与支持,形成政通人和、团结一致的局面,凝聚成共谋发展的巨大力量。要通过一桩桩好事,一件件实事,向广大市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习近平同志考察福州时曾说:“福州是有福之州,福州人是有福之人,福州话说七遛八遛,不离福州,说明福州是个好地方,说明这个地方幸福指数高。我为福州更加光明灿烂的前景而期盼与祝福,衷心祝愿福州明天更美好。”我们相信,当明天有人问起“你幸福吗”,我们的市民一定能给出一个更自豪的回答。(来源:《福州日报》2012年10月25日)

[Page]

马上就办 办就办好

——四论实施“3820”工程的经验和启示
 

      “3820”是一个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工程。 

      “3820”也是一个干部队伍与工作作风的塑造工程。

      “3820”工程带来福州过去20年的飞跃发展。

      “3820”工程也带出了福州干部队伍优良的工作作风,那就是——马上就办、办就办好! 

       20年前,主政福州的习近平同志大力倡导“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作风,强调要以优良的作风保证“3820”工程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20年来,全市上下大力弘扬“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优良作风,雷厉风行抓落实,一鼓作气干事业,才有效保障了每项决策部署、每个目标任务迅速转化为具体行动、转化为发展实效。

      20年的成就给了福州更高起点,我们将在这个起点上重新出发,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加快建设开放、文明、和谐、幸福的新福州,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继承“马上就办、办就办好”这一宝贵作风,将它贯彻到我们的一切工作中。

      马上就办、办就办好,这是发展形势之需。福州需要新一轮的跨越发展,而国际竞争日新月异,全国各地都在奋力争先。在你追我赶的竞争面前,我们要有时不我待的危机感,容不得按部就班、四平八稳;在稍纵即逝的机遇面前,要有时不再来的紧迫感,容不得犹豫和磨蹭。一旦错失良机,不进则退,就是辜负了福州人民的期望,对不起我们肩上的职责。

      马上就办、办就办好,这是成就事业之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坐而论道,把工作只做在口头上,画饼充饥,把工作停留在纸面上,如果是这种工作作风,则无论决策多好,蓝图多美,都将成水中望月。让我们少一些空谈,多一些实干;少一些虚话空话不管用的话,多一些深化细化具体化;少一些在办公室讲怎么不行,多一些在具体实践中发现怎么能行;让我们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挑起担子,叫响“看我的”、“跟我上”,带头实干,形成人人重实干、事事讲落实、层层抓推进的良好干事氛围。

      马上就办、办就办好,这是队伍建设之本。作风建设是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服务发展,服务人民时刻放在心上,当做命令。对发展的事、人民的事,必须马上就办,办就办好,这是我们执政的职责所在;能不能马上就办,办就办好,这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考验。我们要坚持在敢为上动真格、在能为上下工夫、在有为上见实效,甘当“老黄牛”,下基层、接地气、转作风,努力实现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大解放、素质大提升、作风大转变。

      20年来,伴随着“3820”工程的实施,历届市委、市政府践行“高效、廉洁、开拓、务实”的福州精神,以“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作风,保证了各项发展目标的实现,建立了覆盖全市的网上行政审批系统、设立了市行政服务中心、出台了提高机关效能及创新社会管理各项制度和机制,创造了老干部民生工作志愿督导组等一系列新的工作方式,干部作风明显改善,机关效能不断提速,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走在前列。这是“3820”工程留给我们的宝贵财产,也将成为我们新一轮跨越的强大推动力。

      落实反映作风,作风决定落实。我们要进一步坚持和弘扬“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作风,立说立行,真抓实干,有效有力地落实各项工作;要持续推进治庸治懒治散,落实问事必问人、问人必问责、问责问到底的问责制,以硬的措施、铁的手腕遏制无责可负、有责不负、失责不究等现象的出现。发展只争朝夕,跨越时不我待,全市各级干部要切实增强效率意识,在执行上比精神,在执行上见高低,在执行上出水平,推动工作在第一时间落实,难题在第一时间解决,任务在第一时间完成。

      马上就办,办就办好,这是一个庄严的承诺。有福之州,宜居宜业。要通过我们优质高效、热情周到的服务,着力打造最优的发展软环境,让我们的市民满意,让投资者和创业者满意。我们一定要实现这个承诺,让一个凡事“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福州成为居者乐、近者悦、远者来的新福州。(来源:《福州日报》2012年10月26日)

作者:《福州日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叶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