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习贯彻习近平4月28日重要讲话(1-4)
目 录
◇ 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4月28日重要讲话:焕发工人阶级的历史主动精神
◇ 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4月28日重要讲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依靠
◇ 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4月28日重要讲话:激发亿万人民的劳动热情
◇ 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4月28日重要讲话: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Page]焕发工人阶级的历史主动精神
—— 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4月28日重要讲话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巩固工人阶级的领导阶级地位,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习近平总书记4月28日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我国工人阶级的地位和作用,深刻阐明实现中国梦必须焕发工人阶级的历史主动精神,鼓舞和激励着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为这个伟大梦想而不懈奋斗。
在每一个重大历史时期,我国工人阶级总是在党的领导下,以主人翁的历史责任感,推动我们的祖国不断迈入进步轨道,迎来我们民族光明的前程。无论是革命年代“唤起工农千百万”,还是历史新时期亿万农民工开启城市寻梦之旅,工人阶级总是踏着历史的节拍,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和踏实的脚步,写下无愧于时代的动人诗章,以一往无前的精气神,展示自己的主力军作用。
在不同的历史进程和时代坐标中,工人阶级用艰辛奋斗和卓越贡献表明,它“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迈向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更加需要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焕发他们的历史主动精神,调动劳动和创造的积极性,用劳动和实干筑牢我们的梦想大厦。
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国梦,是我们今后的奋斗指向,梦想等不来,靠不来,空谈不来。通往梦想的道路也不平坦,还需要付出更艰苦努力。必须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崇尚劳动、造福劳动者,必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我们才能铺就通达梦想的坦途,抵达梦想的彼岸。工人阶级在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上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才能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的智慧和力量基础。
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工人阶级是依靠力量,也是造福对象。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不能只当口号喊、标签贴,而要贯彻到党和国家政策制定、工作推进全过程,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各方面。在推进改革发展的各领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维护和发展劳动者的利益,保障劳动者的权利。在经济社会发展各环节,坚持社会公平正义,排除阻遏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这样,我们必定能让一切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智慧源泉充分涌流。
我国工人阶级已经创造了伟大的历史,也一定能用劳动开创梦想的未来。(来源:《人民日报》2013年5月2日)
[Page]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依靠
—— 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4月28日重要讲话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优势。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工人阶级作为自己的阶级基础和依靠力量。党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工人阶级坚定不移地跟党走,这是党和国家事业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
“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也是引领我国工人阶级走向更加光明未来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我国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强调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必将极大激发我国工人阶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自从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我国工人阶级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始终坚定地走在时代的前列,充分展现了先进生产力代表者的形象,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基本的动力,是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主体。我国广大职工创造的GDP占全国GDP的比重,已由1952年的26.8%上升到目前的80%。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工人阶级始终紧跟党的前进步伐,坚定地走在全民族伟大奋斗的最前列,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不懈奋斗,成为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先进阶级力量。
今天,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工人阶级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力军的作用不能削弱,我们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不能改变。工人阶级要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立足本职、胸怀全局,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以国家主人翁姿态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贡献。
从这个角度,工人阶级只有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坚决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坚决拥护改革开放,才能始终做坚持中国道路的柱石;只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我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用先进思想、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全社会,不断为中国精神注入新能量,才能始终做弘扬中国精神的楷模;只有坚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充分发挥伟大创造力量,发扬工人阶级识大体、顾大局的光荣传统,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才能始终做凝聚中国力量的中坚。
回顾我们党带领人民走过的辉煌历程,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我们的事业才能无往不胜,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富强。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领跑者的步伐解读中国梦,以劳动者的佳绩共创中国梦,以创新者的姿态拥抱中国梦,工人阶级就能在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中谱写新篇章。(来源:《人民日报》2013年5月3日)
[Page]激发亿万人民的劳动热情
——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4月28日重要讲话
时代的进步,需要劳动来成就;梦想的实现,需要劳动来完成。
“必须坚持崇尚劳动、造福劳动者。”习近平总书记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重要讲话,深刻诠释了劳动对于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意义,对保障劳动者权利提出了明确要求,必将在全社会焕发强大的劳动热情、释放巨大的创造潜能。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回顾过去,多么辉煌的成就,都是一砖一瓦建造、一点一滴铸就。腰悬吊索在悬崖峭壁上凿出红旗渠,背包进城在流水线上写下“中国制造”……从缺少吃穿到总体小康,从贫穷落后到世界第二,60多年的沧桑巨变,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过程,也是无数普通劳动者艰辛创造、不懈奋斗的过程。没有亿万人民辛辛苦苦地干、扎扎实实地做,就不会有中国发展震撼世界的奇迹。
今日中国,抵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然而,也要看到,既有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有巨大的风险挑战。如何参与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全球治理?如何应对发展中长期性、复杂性、曲折性的不利因素?如何直面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压力?我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仍需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只有整个社会都崇尚劳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才能激发劳动热情、创造潜能,为实现中国梦找到最持久的动力。“一勤天下无难事。”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不要幻想一夜暴富、不劳而获,也不能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干劲松弛、思想懈怠、精神萎靡,只会让个人错失出彩的机会、让国家错失发展的机遇。
只有整个社会都尊重劳动,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才能维护劳动者利益、保障劳动者权利,为民族复兴提供最坚强的支撑。劳动者需要有足够机会选择适当岗位,需要有适当条件提高劳动质量,需要有合理收入维持体面生活,需要有良好环境实现全面发展。要坚持社会公平正义,排除阻碍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没有对劳动者应有的尊重、对劳动价值应有的认可,也就不会有中国梦的步步走近。
恩格斯赞美,“劳动创造了人本身”;马克思更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的确,劳动不仅是谋生手段,也是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更是每个人实现自身价值的根本途径。昨天,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今天,劳动让我们坚实行进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明天,我们也必将用劳动,创造出中华民族更光明的未来。(来源:《人民日报》2013年5月6日)
[Page]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4月28日重要讲话
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是人民的楷模。长期以来,广大劳模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卓越的劳动创造、忘我的拼搏奉献,谱写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赞歌。
“全国各族人民都要向劳模学习,以劳模为榜样,发挥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共同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必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激励和带动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劳模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无论革命战争年代的赵占魁、吴运铎,无论新中国成立后的邓稼先、蒋筑英,无论新时期的袁隆平、郭明义,他们都以平凡的劳动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犹如璀璨的群星,洒满共和国的天际;他们的身上都闪烁着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自强光彩,饱含着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时代气息,浸润着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传统美德,为全国各族人民树立了光辉的学习榜样。
“人间万事出艰辛”,一切美好梦想的实现,都需要强大的精神激励,都需要付出不懈的艰苦努力。实现中国梦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回首激情燃烧的岁月,正是有“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等一座座精神丰碑,为激励和带动亿万群众投身改革建设实践提供了重要精神动力。面向更加瑰丽的未来,惟有把劳模精神贯注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把劳模作用体现到改革建设的各个岗位中,才会促使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去用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筑牢更加幸福的梦想。
劳模精神、劳模作用,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广大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珍惜荣誉、再接再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做坚定理想信念的模范、勤奋劳动的模范、增进团结的模范;当代工人不仅有力量,更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新,以实际行动奏响时代主旋律;各级党委、政府和工会组织高度重视劳模、关心爱护劳模,支持劳模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帮助劳模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广泛宣传劳模先进事迹,使劳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发扬劳模精神,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以身作则带领群众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如此,何愁事业不兴盛,梦想不成真?
劳动模范永远是伟大时代的重要领跑人,工人阶级永远是中国精神的主要承载者。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汲取劳模精神的不竭动力,奏响劳动最光荣的主旋律,我们必定能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开启伟大的劳动创造,书写绚烂的精彩人生。(来源:《人民日报》2013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