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头条新闻 >> 正文

谈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1-5)

2013-06-24 15:41:51来源:光明日报

目 录

    ◇ 一谈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

    ◇ 二谈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照照镜子找差距

    ◇ 三谈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肃纪律正衣冠

    ◇ 四谈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清除尘垢洗洗澡

    ◇ 五谈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症下药治病救人

[Page]

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

—— 一谈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6月1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全党同志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取得群众满意的成效。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根本观点,也是我们党的执政生命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就是从根本上树立群众观点,履行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弘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举措。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一场自上而下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即将在全党拉开帷幕。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关键期,社会转型步入深水区的时刻,执政党再次强调“群众路线”这一法宝,重申党群干群之间的血肉关系、鱼水情谊,可谓用意深远。

      能否真正贯彻好群众路线,检验着我们党的执政信念和执政能力。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表明了我们党能够正视自身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党情国情世情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一些党员和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对百姓疾苦、民情民意不够重视,使得党群干群关系面临严峻考验。另一方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一些地方、一些人身上还相当严重,一些党员干部的所作所为背离了群众路线、损害了党的形象。面对矛盾与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对人民有感情、以人民为中心,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现实针对性。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是“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切入点,进一步突出作风建设;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解决“车轮上的铺张”“餐桌上的浪费”“人情消费”等突出问题。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带头参与教育实践活动,做到身体力行。领导带头,聚焦作风问题,以整风的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重在制度建设,这充分体现出执政党建设的新特点、新气象。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执政党建设的里程碑,是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必然选择,在党建历史上有着不平凡的意义。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以来,为民情怀一以贯之。坚定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团结奋斗,我们一定能够把瑰丽的中国梦早日变为美好生活的现实。(来源:《光明日报》2013年6月19日)

[Page]

照照镜子找差距

—— 二谈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在日前召开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实践活动要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要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体要求。

      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要求,也是解决当下我国发展中遇到的诸多问题的根本途径。因此,大力倡导“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努力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就成为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必然选择。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只有不断保持先进与纯洁,一个政党才能持续得到群众的支持,从而实现长期执政。特别是对于中国来说,能否实现中国梦关键就在于党能否赢得群众的支持。广大党员干部要赢得群众的支持,首先必须要做的,就是通过照镜子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

      为什么要照镜子?因为身上有污点。当前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情况总体上是好的,但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也更加尖锐,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还在一定范围盛行。

      照什么样的镜子?最主要的是以党章为镜。还要对照群众的期盼,对照先进的典型,通过照这些镜子,重新认识奋斗的目标和行为的规矩,看到自己存在什么问题,还有什么差距,从而实现工作上守法合矩、生活上检点自重、学习上不断上进。

      镜子里面看什么?看看那些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照镜子,必须直抵心灵,以整风的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找出从认识到行为各个层次的问题。切不能把照镜子的过程搞成“表扬与自我表扬”,照来照去,看到的都是优点,那就发现不了问题,解决问题更无从谈起。

      发现存在的问题,是实现自我净化和完善的第一步。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即将在全党深入开展,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积极行动起来,认真贯彻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先从照镜子找差距开始,不断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让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思想和行动中,以优良的作风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来源:《光明日报》2013年6月20日)

[Page]

严肃纪律正衣冠

—— 三谈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是为“正衣冠”。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正衣冠”是党员严明纪律、正视矛盾、触及思想、端正行为的重要一环。

      先有“照镜子”,才能“正衣冠”,前者是思想认识的深化和升华,后者则是将这种认识付诸行动的过程。以历史为镜,知兴亡存废;以人民为镜,知人心向背;以党纪国法为镜,知是非功过。全体党员要常常照照这三面镜子,在价值上持守正道、在修养上坚持正派、在作风上弘扬正气。

      “照镜子”需要人人自省,“正衣冠”则意味着人人自律。它是一种防微杜渐的警惕、小恶不为的审慎、严守纪律的敬畏、坚持党性的觉悟。严重的贪污腐败毕竟是个别情况,对大多数党员干部而言,“衣冠不正”往往是一种“打擦边球”的态度、服从“潜规则”的习惯:朋党比周、任人唯亲是“衣冠不正”,慵懒散奢、人浮于事是“衣冠不正”,不该管时滥用职权、该管时不谋其政是“衣冠不正”,大节上是非不分、小利上锱铢必较也是“衣冠不正”。

      同样的道理,在更多的时候,“正衣冠”也并非表现为黑与白的激烈较量,而是从灰色地带的及时反省与拔足的警醒。中央政治局出台“八项规定”、狠刹奢侈浪费之风是一种“正衣冠”,中纪委发起纪检监察系统的清卡行动也是一种“正衣冠”。在即将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全体党员应把这样的精神内化为自觉、付之于行动,把外在约束变为自省、自警、自律。

      我们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说到底还是取决于每个党员个体的党性。在人民群众眼中,每个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的修养作风,都代表着党的整体风貌。因此,党员的“衣冠不正”绝非小事,它不但隐藏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容易被看做党纪松散、国法弛惰的表现。全体党员不仅应从个人成长角度,更应从党的建设与发展的高度看待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深刻认识其长期性与重要性。

      “正衣冠”自古就和“明得失”“知兴替”紧密相连。这3个字的象征意义非常明显,直观上是保持共产党人良好形象的意思,深层则是端正价值观、坚守原则性、增强党性修养、严守政治纪律的内涵。唯有每个党员都敢于触及思想、正视矛盾不足、将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根植于思想和行动中,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才能始终不失去与人民的血肉联系,永葆先进与纯洁的政治本色。(来源:《光明日报》2013年6月21日)

[Page]

清除尘垢洗洗澡

—— 四谈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照过了镜子之后,就应该将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了然于心,找出差距,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为自我提高树立目标;而正过了衣冠,就应该明确缺点与不足,正视矛盾与问题,端正自身行为,为自我完善准备动力。下一步该做的,就是洗洗澡了。

      何谓洗洗澡?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洗洗澡,就是要“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入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发现问题是前提,解决问题则是关键。“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洗洗澡是个重要环节。

      洗洗澡,首先是清除尘垢。身体不洗澡,就会积余尘土,思想作风不“洗澡”,也同样会蒙上污垢。长此以往,作风建设和各项工作都会受到影响。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代表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代表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代表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代表永远拥有。在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方面,目前还存在种种与形势和任务不适应、与群众期望不符合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如果等待观望、任其蔓延,问题就会由小变大、由轻变重。因此,洗洗澡不仅重要,而且迫切。

      洗洗澡,还应该洗去那些脂粉装扮。如果缺乏正视缺点与不足的勇气、缺乏面对群众接受监督的诚意,缺乏触及真相与本质的信心,那么,即使照过镜子发现了问题,也容易采取涂脂抹粉的方法进行修饰、掩盖。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党面临的“四大考验”是长期、严峻、复杂的,“四大危险”则更加尖锐地摆在面前,作风不正、不实、不廉的问题首当其冲。一味掩饰问题于事无补,拒绝“洗澡”更会适得其反。洗洗澡,就该彻底清洗。囫囵地“洗一洗”,搞形式主义,走过场,抓一抓就好、松一松就反弹,肯定不行。针对具有反复性、顽固性的作风问题,必须注重制度建设,以好的制度机制发挥激励和约束作用。

      在党性党风建设问题上要用真心、讲真话、动真格。只有定期“洗澡”,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才能及时净化党的肌体、净化党的队伍,使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始终以赤子之心为人民服务。(来源:《光明日报》2013年6月22日)

[Page]

对症下药治病救人

—— 五谈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

      从总体上看,当前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的表现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问题也日益尖锐起来,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这其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成为群众深恶痛绝、反映强烈的问题,严重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所以,面对日益严峻的种种问题,需要“治治病”。

      对于怎样治病,延安整风运动提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这是毛泽东同志在深刻总结党的建设历史经验基础上提出来的,实行这一方针,能达到既解决问题又团结同志的目的,从而使党的事业更加兴旺发达。今天,“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依然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方针。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要做到坦诚和公开,如毛泽东同志所言:“对以前的错误一定要揭发,不讲情面。”还要理性科学地深入剖析,“以科学的态度来分析批判过去的坏东西”,找出问题的根源和症结所在。最重要的是力行改变且持之以恒,这样才能不重蹈覆辙。“治病”是为了“救人”。人有病要看,病重了可能还要做手术。如果讳疾忌医,就会加重病情,很可能病重无药可治。因此,有缺点错误的同志要深刻反省,各级党组织也要积极帮助这些同志切实改正错误。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应该积极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利器,杜绝形式主义、隔靴搔痒,真正触动思想、触及灵魂;对问题要敢于正视、勇于克服,真正做到“红红脸,出出汗”。要严守党纪国法这条红线,既要坚持团结为主,又要区别对症下药:对于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要及时进行教育提醒;对于某些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要进行专项彻底治理;对于触犯党纪国法的则要严厉查处,绝不手软。(来源:《光明日报》2013年6月24日)

责任编辑:胡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