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头条新闻 >> 正文

凝聚全面深化改革的力量(1-3)

2013-11-12 15:05:33来源:人民日报

目 录

    ◇ 凝聚全面深化改革的力量之一:难走的路是上坡路

    ◇ 凝聚全面深化改革的力量之二:那么一股子劲不能松

    ◇ 凝聚全面深化改革的力量之三:下好改革一盘棋

[Page]

难走的路是上坡路

——凝聚全面深化改革的力量之一

      “中国再次进入了‘三中全会时间’”。此时此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在召开。世界的目光、13亿人的关注,纷纷聚焦于这次“值得期待的关键性会议”。无数的人们禁不住畅想:在改革之路上行进了35年的中国,将如何开启新的进发?创造了发展奇迹的中国人,又将再续怎样的光荣与梦想?

  35年前的那个岁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带着对“开除球籍”的忧思,怀着对“中兴伟业”的热望,我们党毅然推开了改革开放之门,一场新的伟大革命自此激荡神州,一个国家的命运由此深刻改写。35年来,我国经济总量增长了142倍,城镇居民收入增加了71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59倍。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中,多少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愿景化为了现实,多少普通人赢得了人生出彩的机会。这一切,连国际观察家们也不免慨叹,“没有其它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进行如此大规模的调整和适应,也很少有民族有它这样的事业心和雄心壮志”。

  今天的中国,又一次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一点不比不发展时少”,改革开放将中国推送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耀眼光环下,我们深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是何等艰难,深知“攻坚期和深水区”何其纷繁复杂。

  中国经济巨轮如何摆脱粗放投入的动力依赖,换装创新驱动的新引擎?政府部门怎样突破利益藩篱、剥离权力依恋,让“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相得益彰,激发更蓬勃的经济内生动力?社会建设何以顺应民生新期盼,在公平正义的平台上,生长更澎湃的社会创造活力?执政党如何自我净化、自我完善,实现治国理政能力的新提升?在一个人口比欧盟、美国、日本、俄罗斯之和还要多的国家,在一个急剧转型、矛盾叠加的社会,在一个日新月异、激烈竞争的世界,我们迈向巅峰的每一步,都是一次背负风险乃至危机的艰险攀爬。

  难走的路是上坡路。处在发展关键节点的中国,瞻前顾后、畏葸不前不仅不能前进,而且可能前功尽弃,只有迎难而上、勇攀高峰,才能柳暗花明、风光无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中国要前进,就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开创发展新局面,就必须实现改革新突破。发展的新起点,改革的新课题,社会的新期待,要求我们更加焕发改革的决心与勇气,永不放松那么一股子劲;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下好改革一盘棋;更加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13亿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磅礴力量。

  “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风力益增其怒号。”回首35年改革历程,无论是在春寒料峭中推广联产承包,还是深圳特区奋力“杀出一条血路”,或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曲折的形成与完善过程,改革之路从无坦途,中国震撼世界的每一次前行,无不得益于攻坚克难,无不功成于化危为机。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在改革新征程上彰显勇毅之气、积聚笃行之功,同心协力、锲而不舍地前进,我们就一定能跑好现代化“接力赛”中属于自己的这一棒,为中国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来源:《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0日)

[Page]

那么一股子劲不能松

——凝聚全面深化改革的力量之二

      有两个词经常被用来描述今天中国的改革,一个是攻坚期,一个是深水区。前者意味着一个“难”字,后者代表着一个“险”字。方此之时,人民最期待的是什么?改革最需要的是什么?

  “当前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就要一鼓作气,瞻前顾后、畏葸不前不仅不能前进,而且可能前功尽弃。”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话,指明了稍纵即逝的时间窗口,也道出了义无反顾的担当勇气,警醒我们在这样一个不进则退的关键时刻,以何种精神状态推动改革,直接决定着国家的未来。

  35年改革开放,影响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不仅将中国推向了一个历史新高度,也让中华民族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复兴梦想。越是在这个时候,就越要警惕“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风险。放眼全球,一些国家的“中等收入陷阱”殷鉴不远,断言中国短暂“柯立芝繁荣”的声音时有耳闻;即便在国内,也有人担心我们丧失了改革勇气,甚至患上了“改革疲劳症”。对这些悲观论调,不必过分上心,但不可掉以轻心。

  今天的改革再次到了一个紧要关头。一方面,政府职能转变、金融体制改革、反腐制度强化……这些躲不开、绕不过的问题,提醒我们发展还没到开香槟的时候;另一方面,改革本身也面临着“期望值上升的革命”,除了物质利益,人们对公平诉求更加强烈。如何闯关夺隘,更好地回应人民诉求,关系到改革的号召力,也考验着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改革先易后难,更要攻坚克难,惟其如此,才能战胜风险挑战、跟上人民期待。

  毋庸讳言,与过去皆大欢喜的普惠式改革相比,今天的改革很难让所有人兴奋。无论简政放权,还是调节收入,改革都不可避免会触碰一些固有利益,甚至遭遇某种“利益矩阵”。换句话说,革思想的命、削手中的权、去自己的利,不是每个部门都愿改,也不是每个群体都想改。那种“会有风险”的说辞,“再等一等”的要求,莫不因此而生。“触及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然而改革有困难,不改革会更困难。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创造过去的奇迹,靠的是改革,解决今天的问题,也唯有深化改革。倘若没有那么一股劲,不敢、不想、不愿触碰矛盾问题,不但改革无法深入推进,发展也很难乘势而上。

  “改革就是要杀出一条血路来”。回首35年历程,中国的改革何时轻松过?哪个改革不是迎难而上?当小岗村农民签下“生死契约”,当市场经济改革顶着“姓社姓资”压力,这些今天看来习以为常的事情,当初是何等艰难,背后又是何种勇毅!“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如果没有一种战略眼光,没有一种使命意识,没有一种英雄气概,昨天的改革不会为今天奠基,今天的改革也难以为明天铺路。

  与过去不同的是,当年我们“摸着石头”搞改革,是因为对一些重大问题还没看清看透,而今天亟待推进的多项改革,我们党对其目标和路径都已明确。在这个时候,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有这样的信念,就能从全体人民整体利益着眼,从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出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什么叫政治勇气?这就叫政治勇气;什么是政治智慧?这就是政治智慧。

  “夫战,勇气也”。在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的时候,邓小平同志说过,“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子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历史的机遇不可丧失,人民的期待不能辜负。提着那么一口气,鼓着那么一股子劲,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动摇,我们定能开辟改革新境界,抵达发展新高度。(来源:《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1日)

[Page]

下好改革一盘棋

——三论凝聚全面深化改革的力量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走过35年历程的改革大业,今天该如何得之全盘、谋之长远?

  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为改革勾画新的蓝图,这些天来,对中国未来的期待,点燃了全社会的热情。从收入分配到社会保障,从行政体制改革到金融体制改革,人们的改革期待涉及各个领域,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改革再出发,必须树立“下好一盘棋”的整体思维。

  时至今日,改革进入攻坚期,新旧问题交织、利益主体多样;改革越深入,就越要触及深层问题、体制弊端,各个领域的改革越是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相互制约。作为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一项改革举措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面对这种形势,推进改革不能囿于一隅、执于一端,不能只是“马走日,相走田,炮打一溜烟”。零敲碎打式的调整,往往事倍功半;单兵突进式的改革,常常举步维艰。只有坚持全面改革,让各项改革综合配套、协同推进,才能在良性互动中形成整体合力。

  事实上,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正是十八大以来深化改革的鲜明特色。在认识层面,“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中国要前进,就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述,充分表明中央对全面改革的清晰认识。在实践层面,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反对“四风”加强执政党自我革新、金融体制改革驶入“快车道”,改革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有力证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下好改革一盘棋”的宏观视野。

  30多年来,中国的改革循着从易到难、从局部到全局、从增量到存量的顺序展开,“容易改得都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进一步深化改革,要解决的大多是涉及面广、配套性强、利益关系复杂的问题。推进新型城镇化,户籍制度改革是前提,就业保障、医疗服务、社会保障等改革同样需要有序跟进;转变发展方式,淘汰落后产业是关键,行政体制、金融体制、财税制度等改革也是重要支撑;驱除大气雾霾,治理污染企业是重点,但是空气污染变动不居,一个地方的努力需要其他地方的改革来配合,何尝不需要在区域协调上“走好全国一盘棋”?总之,越是改革形势错综复杂、利益格局盘根错节,越要加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样,才能最大范围凝聚改革力量,最大程度增强改革信心,最大能量释放制度红利。

  十八大报告提出五位一体总布局,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然而,全面改革不是一哄而上,协同推进也不是齐头并进。“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改革任务纷繁复杂、千头万绪,如果缺少重点、没有先后,改革岂不会乱了节奏、丢了章法?茫茫九脉流中国,纵横当有凌云笔。改革要只争朝夕,更要胆大心细,让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由重点领域改革的“一子落”,激发改革棋局的“全盘活”。

  恩格斯说过,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如同无数力的平行四边形形成的一种总的合力。“下好改革一盘棋”,正是为了激发“总的合力”。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改革,凝聚全面深化改革的力量,中国号巨轮必定能够涉险滩、越急流,驶向更开阔的水域。(来源:《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2日)

责任编辑:胡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