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头条新闻 >> 正文

论贯彻习近平在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讲话精神(1-3)

2014-09-24 08:54:44来源:人民日报

目 录

    ◇  一论贯彻习近平在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讲话精神:党领导人民政协创造辉煌历史

    ◇  二论贯彻习近平在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讲话精神:人民政协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  三论贯彻习近平在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讲话精神: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制度

[Page]

党领导人民政协创造辉煌历史

——一论贯彻习近平在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讲话精神

      这是一个载入历史的重要时刻。1949年9月21日,中南海怀仁堂群贤毕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宣告新中国的成立和人民民主制度的建立。

  65年来,作为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积极投身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探索改革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走过了辉煌的历程,建立了历史的功勋。

  “人民政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力量”,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回顾了人民政协建立和发展的历程,高度评价了人民政协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在新起点上做好人民政协工作、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指明了正确方向。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判断一种制度的优劣,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它能不能调动和汇集最广泛的智慧和力量。无论是党的重大决策部署,还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制定,无论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上马,还是政府各项重要政策的出台、各领域改革的推进……在65年光辉岁月中,我们党准确把握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可以说,人民政协与共和国的脉搏,始终一起跳动。我们国家的经济繁荣、民主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和祖国统一,人民政协的作用不可替代。事实证明,这一制度有利于广泛凝聚共识、有利于不断增进团结,是适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

  人民政协事业要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就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写入宪法,再到强调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党的领导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我们党高度重视人民政协工作、不断巩固和完善协商民主,就是为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就是为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就是为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一句话,就是为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65年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同志曾说: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如今,新一轮改革大潮已经起势,历史接力棒交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让社会主义民主充满生机活力,人民政协就一定能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来源:《人民日报》2014年9月22日)

[Page]

人民政协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二论贯彻习近平在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讲话精神

      “名非天造,必从其实”,实现民主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不仅需要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需要完整的参与实践。

  “人民政协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推动实现广泛有效的人民民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深刻阐明了人民政协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我们进一步做好人民政协工作、充分发扬人民民主,提供了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行人民民主,就是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在中国,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人民政协以宪法、政协章程和相关政策为依据,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保障,集协商、监督、参与、合作于一体,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65年来,人民政协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充分发挥代表性强、联系面广、包容性大的优势,推动各种社会力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团结奋斗,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实践证明,人民政协既坚持党的领导,又发挥了各方面积极作用;既坚持了人民主体地位,又贯彻了民主集中制;既坚持了人民民主原则,又贯彻了团结和谐的要求,它丰富了民主的形式、拓展了民主的渠道、加深了民主的内涵,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制度保障。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做好人民政协的工作,必须坚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人民政协要适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坚持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人民政协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丰富民主形式,畅通民主渠道,有效组织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共商国是,推动实现广泛有效的人民民主。

  我们的目标越伟大,我们的任务越艰巨,我们的责任越重大,就越需要汇聚起全民族智慧和力量,就越需要广泛凝聚共识、不断增进团结。当前,改革开放正向纵深推进,深水区改革尤需全社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谱写人民政协事业新篇章,实现人民民主的新发展,我们就能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汇聚起共襄伟业的强大力量。(来源:《人民日报》2014年9月23日)

[Page]

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制度

——三论贯彻习近平在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讲话精神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民主实现形式。协商民主,就是中国人民创造的重要民主形式,成为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途径。

  “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政治文化,着眼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和创造,深刻揭示了协商民主的丰富内涵,为我们更好发挥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提供了基本遵循。

  人民当家作主,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人民是否享有民主权利,要看人民是否在选举时有投票的权利,也要看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是否有持续参与的权利;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选举的权利,也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让人民当家作主,必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正是这样一种既体现完整制度程序、又实现完整参与实践的民主形式。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社会主义国家,治国理政时在人民内部各方面进行广泛商量,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体现。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特点和优势。

  “名非天造,必从其实”。民主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花瓶,而是要真正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6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政协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广泛接受批评监督,杜绝了不同政治力量排斥异己、相互倾轧的恶性竞争,克服了决策中情况不明、自以为是的弊端,广泛形成人民群众参与各层次管理和治理的机制,凝聚起推进社会进步的智慧和力量。协商民主在中国的成功实践丰富了民主的形式、拓展了民主的渠道、加深了民主的内涵,为人类文明作出了自己的独到贡献。

  我们说协商民主有着独特优势,就在于协商民主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做样子的,是全方位的、而不是局限在某个方面的,是全国上上下下都要做的、而不是局限在某一层级的。以人民群众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点,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既尊重多数人的意愿,又照顾少数人的合理要求,使这种广泛商量的过程,成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这正是协商民主的生命所在。65年来的伟大实践充分表明,协商民主富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是让人民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管理的有效途径。

  “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人民政协65年的光辉历程已经载入史册,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同心开创。坚持党的领导,不断拓展协商渠道,丰富协商形式,我们就一定能够开拓协商民主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激发社会主义民主的强大正能量。(来源:《人民日报》2014年9月24日)

责任编辑:胡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