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做法”入选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最佳案例”
13日上午,记者在324国道福清市宏路段上看到,每隔30米一盏的路灯,如同两队笔挺的卫士守卫着国道。
“以前没有路灯,这儿交通事故多、治安形势严峻,群众都不敢出门。街道领导真是为我们办了一件大实事、大好事啊!”宏路街道金印村党支部书记林敬云赞许道。
林敬云介绍,324国道经过村里达1700米,全村共10多家企业,2500多名村民和近万名外来人员出行大都经过该路段,由于此前路灯仅10余盏,光线较暗,交通事故和治安案件频发,群众反映强烈。
宏路派出所所长王命建说,324国道宏路段共涉及7个村,总长5.5公里。“这两年这个路段年年都发生10多起交通事故,安装的视频因光线较暗成了‘瞎子’,治安形势不容乐观。”
去年上半年,市、县、街道三级党组织通过“查述问评”,对宏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杨辉进行“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党建责任制考评。在组织部门“查”、个人“述”党建,对了解到的群众诉求进行“问”询和点“评”时,市县组织部门在“问题清单”中,将群众反映强烈的324国道宏路段“灯不亮”的问题抛了出来。
“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履职为民,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是基层党组织书记的责任!”杨辉当场承诺,一定尽快解决路灯问题。
经过多方努力,杨辉共筹集到资金550万元,在道路两旁安装路灯286盏,实现了亮灯。
与此同时,杨辉还着手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大埔大桥建设、宏路农贸市场整治、环城路龙江南路C段建设等问题,村民们纷纷为杨辉“点赞”。
这些问题的解决,缘于我市在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中推行市、县、乡“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制度,进而强化了基层党建责任的落实。
查,就是深入基层“查”。开展专项述职前,福州市委组织部派调研小组以随机抽查、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乡镇(街道)党建工作情况,把问题找准;述,就是查清情况后,针对乡镇(街道)特点、条件,指导设定述职内容,突出党建重点,要求述职书记在规定的时间内,既要重点讲自己如何履职,更要谈抓党建工作创新的思路、体会,以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到述职“说实话,讲实情”;问,就是以多种方式“问”。召开由市委组织部、县(市)区委相关负责同志,基层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的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党建工作述职会,并采取提问、追问、质问等多种方式问询。通过列问题清单和抓重点追问、找弱点质问,了解其在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群众、发展村集体经济等方面的情况;评,就是综合角度“评”。对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的成绩进行“点评”“测评”“考评”,出具成绩“鉴定单”。
近日,这一述职述党建、评议评党建、考核考党建、任用干部看党建的“福州做法”,在第三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中,成为我省唯一入选的“最佳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