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头条新闻 >> 正文

把国家的故事讲好

2015-07-28 17:02:03来源:学习时报

      把国家的故事讲好,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一项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必须做好的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达到了汉唐以来从未有过的高度。海外友人、海外华人、海外留学生对此感受很深,评价很高。对于没有出过国的老一辈人来说,基于改革开放前后30年比较的亲身体验,绝大多数人有三个自信。但对年轻一辈来说,尤其是独生子女一代,既没有特别明显的纵向比较,也没有多少有实惠的横向比较,因此认识上就不一定很明确、很坚定。尤其是处在成长的过程中,思想活跃但又相当单纯,容易被社会上的个别现象所迷惑,被网络上的各种片面言论所影响,思想上就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困惑和迷茫。现在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是:好故事没有讲好,没有讲出来,没有讲到位。这是必须尽快改进的。

  首先是讲什么。当然是讲成就,但也不应回避问题和不足。不仅仅讲成就,也要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既要讲经济方面的巨大成就,讲衣食住用行各个方面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也要讲社会发展方面的巨大成就,包括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平方面的巨大进步。而问题和不足是相对的、局部的和发展中的。前几年,我们把老百姓的期望值抬高了,人们老是拿最发达国家的情况作标准、作比较,我们存在的差距当然是大的、是客观的。有些问题例如城乡差距和农民工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在短短三十多年时间中走过了发达国家两三百年的发展历程,怎么可能一点问题也没有?而这些问题,需要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在实践中的不断完善来解决。这个道理,有点儿基本理性的人都可以接受。取得这样伟大的成就,必然是制度和机制好,而其中最根本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成就说明这个制度是适合中国发展阶段和基本国情的,是能够凝聚人民并激发亿万人民积极性的。联系实际进行具体分析,就会把故事讲好讲透彻。

  其次是怎么讲。要有针对性地比较着讲。我们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是说在中国的历史发展阶段和国情条件中,这是最好的选择,是最适合中国的。但是,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也适用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同样地,美国现在的社会制度,也许是适合美国的历史发展阶段和国情的,但并不适合中国,也不一定适合其他发展中国家。我国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不同,不仅仅是制度的不同,根本的是文化传统、自然条件、发展历史的不同。尽管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方面的绝对差距仍然存在,但相对差距这些年在大大减少。这本身就说明了我们的制度优越性。把美国的制度搬到中国,中国并不会成为现在的美国,而只能成为现在世界上的动荡之国。我们更多地可以与发展中国家比。改革开放前,我国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水平相近甚至更低,但是现在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些国家。在政治制度方面,也可以进行比较。有的学者如曾经有大量海外经历的李世默和张维为,都分析了我国的选贤任能制度比美国选举制度的优越之处。所谓的党大还是法大的问题,我国现在是执政党领导立法,其实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也是执政党领导立法,都是立法机构中的多数党主导着立法权。

  最后是谁来讲。首先是思政课老师和学校里的思政工作人员。但仅依靠他们是不够的。现在不少课的讲授效果不很理想,主要是很多人理论水平较高,但深入社会实际调研不够,有些年轻老师本身就没有多少社会观察与体会,很难把好故事讲好。要加强对高校思政课老师的培养,包括提供条件让他们更多地深入社会实践调研,也让他们出国进修,系统地考察研究国外大学政治课程和价值观教育的方式方法。我们有了总体方面的自信,就要敢于学习借鉴国外大学中的一些有益方式方法。此外,用好校外专家力量也非常重要。当然,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也要尽量利用各种机会包括开学典礼、学代会、报告会、座谈会等等,从各个方面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理念与体会。

  当代大学生多为“90后”,虽然是互联网一代,但也有一定的自信和自律,是有独立思考精神和理性思考能力的。把国家的故事讲好,少一些说教,多一些说理,就能说到大学生的心里去,就能调动他们的思考和分析,引导他们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客观理性而正确地看待我们的社会。建筑在这个基础上的三个自信,也会是真正的自信。

作者:柯炳生 责任编辑:何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