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四种倾向 领导干部不可“秀”党课
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确实好,作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第一个“关键动作”,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但不容忽视的是,一些领导干部与其说是讲党课,不如说是秀党课,秘书包办、部门包装,内容多则多矣,却缺乏针对性,大多是不接“地气”的“大道理”,没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悟,课件美则美矣,却与领导“生分”,全由别人制作,还要“助手”演示。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贵在身体力行、从我做起、从领导干部讲党课第一个“关键动作”做起,不要一边强调实事求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一边弄虚作假,当秘书的传声筒,靠形式上的“包装”出彩。为此要克服和防止以下几种倾向:
一是有口无心。讲党课首先要心诚。自己有信仰,才能有底气;自己动真情,才能感动人;自己用心思,才能启发人。可以想象,那种口是心非、阳奉阴违的“两面人”,不守规矩、我行我素的“能人”,不思学习、照本宣科的“混混”怎么能够上好党课,干部群众又怎不生出逆反心理,甚至嗤之以鼻,群众不愿陪你“玩”,便用脚来“投票”。
二是秘书包办。有的领导干部患有“秘书依赖症”,没有秘书不能“讲话”,换了秘书就换了脑袋,而且习以为常,引以为荣,甚至作为面子、身份去追求,级别越高,越不会脱稿“讲话”,一不小心就冒出“雷人之语”。有的领导干部讲“三严三实”专题党课,自己当“甩手掌柜”,却把秘书忙坏了,主题选定、观点提炼、主要内容、引经据典全由秘书代劳,有的秘书不会制作课件还要临时搬“救兵”。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尽管嘴里不说,但心里明镜似的,说秘书的话,没有自己的独特思考和语言个性,是忽悠不了听众的,台下的掌声不可能是发自内心的喝彩,领导干部要有自知之明,切不可自我感觉良好,为表面现象所迷惑。
三是照搬照套。有的领导干部讲党课图简单求保险,照搬照套、一味“拿来”,既没有体现问题导向,查摆本地本单位突出问题,又没有把自己摆进去,体现严以修身、以上率下,更没有自己的思维特点、语言个性。有的述“本本”,不求有新意,但求有“出处”,对中央领导讲话和中央文件精神缺乏接地气的阐释;有的套上级,市套省、县套市,一级套一级,规模、主题、内容、形式上下保持“高度一致”,人为地制造固定甚至僵化的模式;有的“转媒体”,阐述理论、解读精神依赖报刊,尤其对网上党报党刊评论员文章“钟爱”有加,信手“粘”来。
四是追求形式。领导干部讲党课需要一定的形式,但不能陷入形式主义,追求表面上的光鲜。当年毛泽东在延安为干部讲党课,只需要一杯开水,常常是即兴演讲,根本不用稿子,就是靠坚定信念、旁征博引、入木三分、幽默风趣吸引人。时代前进了,条件改善了,人们对讲课的要求也与时俱进,领导干部应该学会运用现代化设备和手段讲党课,但不能为评选优秀课件或追求所谓“轰动效应”,过度“包装”,精心“打造”,劳民伤财搞“折腾”。
领导干部讲党课是党的优良传统,要体现庄重性、政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一要说自己的话,不要秘书代劳。毛泽东曾经在全党倡导:“要自己动手,不要秘书代劳”。1981年党中央发布了《关于各级领导干部要亲自动手起草重要文件,不要一切由秘书代劳的指示》,明确要求:“领导干部必须亲自动手准备自己的重要讲话、报告,亲自指导、主持自己领导范围内的重要文件的起草”,并明确指出“这是一个重大原则问题”。一切由秘书代劳、照本宣科,既是懒政惰政行为,也是文风学风党风不正问题,不可等闲视之,这一顽症必须下决心根治。言为心声,领导干部讲党课须体现自己的信念、修养、境界、学识、能力,不可让秘书揣摩自己的心思。领导干部讲党课应该尽可能自己写讲稿,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二要说管用的话,体现思想性针对性。党课姓党,要增强思想性,重点阐述理想信念、优良传统、党性要求、政治规矩等,使人有所得、有所思、有所悟;党课是课,要增强感染力,把自己摆进去,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群众语言,体现思想语言个性,努力赢得听众思想、情感上的共鸣。三要说可信的话,做到知行统一。“功夫在诗外”,领导干部讲好党课,关键靠平时“备课”。要讲党性,严以修身,自觉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好干部标准,尤其做到忠诚干净担当;要重学习,认真读一些马列经典、党的知识、政治理论、重要文件,备好理论、政策的“垫底酒”;要接“地气”,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群众,善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运用大众话语。领导干部讲党课,既要当时“说”得好,更要平时“做”得好,否则绝不可能赢得“满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