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头条新闻 >> 正文

论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1-3)

2016-08-24 09:05:57来源:人民日报

目 录

      ◇  一论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学习“七一”讲话精神引向深入

      ◇  二论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解决问题贯穿始终

      ◇  三论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党支部主体作用发挥好

[Page]

把学习“七一”讲话精神引向深入

——一论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依托“党建e通”平台,在网络空间分享学习心得;创建微信H5页面,将专项测试题寓于生动形式;整合碎片化时间,让社交媒体成为永远在线的党课课堂……“七一”以来,各地加强覆盖、创新形式,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激荡起“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新热潮。

  “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当前,深化学习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这一治党治国的纲领性文献,深刻回答了事关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问题,集中体现着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堪称新时期指引我们党更好担负历史使命的政治宣言与行动指南。深入学习贯彻“七一”讲话精神,必须贯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过程。“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原原本本学讲话,联系实际勤思考,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才能在学习教育中找准时代坐标。

  学而不懂,等于白学;学而不信,不是真学。准确领会“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必须把握实质、掌握要义。最关键的,就是要紧紧围绕“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鲜明主题,常思为什么而出发,牢记为什么而奋斗,涵养政治本色、政治定力,永葆奋斗精神,永怀赤子之心;紧紧围绕讲话八个方面的基本内涵,牢记历史给予我们的深刻启示,始终坚守理想信念,不断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紧紧围绕管党治党的实践要求,“严”字当头、一以贯之,保持“赶考”的精气神,走好新的长征路。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讲话精髓自会入脑入心。

  学,贵在融会贯通。学习“七一”重要讲话,一方面要与学习党章党规、学习系列讲话相贯通,与学习国史、党史、改革开放史相结合,加深对讲话精神的理解,拓展学习教育的广度深度;另一方面,必须弘扬良好学风,带着信念学、带着感情学、带着问题学,丰富载体形式,发挥带头作用。“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学习贯彻讲话精神,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上。贫穷的山乡,李保国一心为民,被称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繁华的都市,邹碧华甘当“燃灯者”,被誉为“活在身边的理想”……以身边的先进典型为榜样,把讲话精神转化为提高党性修养的强大动力,变理论知识为推动实际工作的有力武器,就能用行动不断汇聚推动改革发展的正能量。

  “我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和你在一起”。前不久,一则《我是谁》的公益广告被网友点赞、热转。坚守平凡、真诚付出的普通党员形象,感染了无数人。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淬炼党员本色、提升党性修养,把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引向深入,8800多万党员必能凝聚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成为引领民族复兴的坚实脊梁。(来源:《人民日报》2016年8月19日)

[Page]

把解决问题贯穿始终

——二论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马克思有句名言:“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要把解决问题贯穿始终,以解决问题为动力来推进学习教育,以解决问题为标准来检验学习教育的效果。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强化问题意识、问题导向,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一条重要经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虽然没有专门的对照检查和整改落实环节,但边学边查边改、细学深查严改仍然是一项基本要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取得实效,关键就是带着具体问题学、针对具体问题改,切实解决党员队伍和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分析当前党员干部队伍的现状,从带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来看,要进一步聚焦到强化党性观念、严格党内政治生活、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上来。针对信仰缺失、信念动摇的问题,宗旨意识淡化、群众感情淡漠的问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偏差的问题,就要强化党性观念,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针对有些党员不像党员、不在组织、不起作用的问题,政治纪律松弛、政治生活散漫、自由主义严重的问题,就要严格党内政治生活,严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针对一些党员干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做事没激情没干劲的问题,“不能为”“不想为”“不敢为”的问题,就要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引导党员干部增强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注重联系各自实际,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把问题找准找具体,弄清楚差距有多少、原因在哪里,就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把合格党员的标准立起来、把合格党员的形象树起来。

  突出问题导向,既要聚焦问题更要深挖根源,既要研判现象更要把握本质。党员身上存在的问题,既有其自身原因,也与党组织教育管理不严紧密相关。像党员组织关系管理不规范、党费收缴不符合规定的问题,像一些基层党组织不按期换届、一些领导机关以抓下面代替抓自身的“灯下黑”问题,像组织生活不正常、没实质内容、效果不佳的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基层党建工作短板,应当联系各自实际对症下药,一项一项整改和落实,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有一个大的提升。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我们就能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来源:《人民日报》2016年8月22日)

[Page]

把党支部主体作用发挥好

—— 三论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一名党员一面旗,一个支部一堡垒。我们有8800多万党员、44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和党支部建设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治小者不可以怠,怠则废。”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党支部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让党支部把“集结号”吹起来。

  发挥党支部主体作用和基本功能,推动思想政治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是这次学习教育的一大特色。党中央提出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来开展学习教育,是对党员经常性教育规律的把握和运用,也是对党支部基本职能的坚持和“回归”。给基层党组织结合实际开展学习教育留出空间,把“处方权”往下放,让基层当“小郎中”,为的正是发挥党支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防止“一张处方用到底”“一个药方治百病”。

  发挥党支部的主体作用,一个重要依托,是坚持和运用好“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这些制度,是我们党在长期的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员教育管理中探索形成的。党中央印发的学习教育方案提出的许多措施,就是这些制度的具体运用。有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了一些好做法好经验,促进了学习教育的进一步深化。但需要注意的是,“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有规定的时间要求,党支部要按季度、按月份安排好、组织好。既要做好“规定动作”,又要做好“自选动作”,学习教育才能开展得风生水起。

  发挥党支部的主体作用,还要激发党支部和广大党员的创新活力。有的建立党员活动日制度、开展互动式情景式党课,有的车间班组利用午休、班前班后开展“微党课”,有的举办党员论坛、开发运用“党员小书包”手机软件,有的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开展学习教育,有的利用“两微一端”组织流动党员网上学习、异地学习。凡此种种创新方法和形式,把学习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对于规模庞大、分布广泛、情况各异的基层党支部来说,就是要结合自身实际善于创新创造,只要是有利于推动学习教育、有利于加强党建工作的好途径好载体,都可以为我所用。当然,强调创新,不是为创新而创新,必须坚持手段服从目的、形式服从内容,否则就会变成形式主义、搞“花架子”。

  “关键时刻,生死关头,党员干部就是我们的主心骨啊!”汛期受灾群众的心声,彰显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成效。每个党支部发挥好主体作用,推动每一个党员提振精气神、展示新作为,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党的根基就会更加牢固。(来源:《人民日报》2016年8月24日)

责任编辑:胡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