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理论在线
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高层关注 >> 正文

旗帜、道路与理论

2008-08-20 08:24:17来源:理论网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十七大报告的核心和灵魂。十七大报告明确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个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

                                     一

    改革开放是一场前无古人的伟大革命。在这场伟大革命实践的历程中,不仅出现了诸多新现象和新问题,而且在解决这些新现象、新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诸多新思想、新理论。有些同志一时跟不上时代或形势的发展,还用一些传统的观念看待新问题和新理论。不过,也有一些人认为,我们必须丢掉毛泽东的所谓“暴力社会主义”,实行所谓“民主社会主义”。他们以“救世主”自居,说什么“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个什么问题?这就是要改变中国共产党的旗帜,扭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

    面对这种情况,党中央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教训之后,得出一个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那么,究竟怎样才是真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作了科学的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二○二○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胡锦涛同志的这段话,不仅论述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必须坚持的理论和道路,而且阐明了怎样坚持这个理论和这样的道路,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高高举起,引领中国人民胜利前进!

                                     二

    改革开放30年来,理论工作者一直在不断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问题,并提出了诸多不同样式的理论看法。这些探索方向是正确的,成绩是显著的,但没有哪一种理论形式能把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统一起来。十七大报告系统地总结了改革开放的经验,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在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完整准确地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体系。

    我们认为,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至少包含了这样四点互相联系的问题:一是这个理论体系的内容。报告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二是这个理论体系的地位。报告指出:“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三是这个理论体系的特点。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指出,自“《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四是怎样坚持和发展这个理论体系。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胡锦涛同志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一个前后相继、一脉相承的统一过程来考察,提出了十个“结合”,实际上就是十大理论:“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

                                      三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证明,能否在奋斗中开拓出一条正确的道路,事关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批判了教条主义的“城市中心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基本理论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立之后,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过程中,曾走过一段曲折的路。但是,面对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难局面,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从而实现了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理论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时代性的课题,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在我们沿着这条道路发展的过程中,又先后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和拓宽了这条道路的内涵。

    十七大报告对这条道路的基本内容作了经典性的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中国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我们认为,胡锦涛同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表述,包含了互相联系的两大部分:一是这条道路的基本内容,就是走这条道路要做哪些事;二是走这条道路要遵循什么原则,就是为什么只有走这条路才是正确的。如果不知道走这条路要做哪些事,就不知道这条道路该怎么走;如果不懂得走这条路要遵循什么原则,就不懂得为什么必须走这条路。只有把二者统一起来,才能领悟这条道路的实质。

                                   四

    我们认为,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可以这样理解: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第一要义,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事实证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发展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也决然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和组织保证。想要真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树立起坚定的共产党领导的观念。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第二要义,就是立足于中国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中国国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取得的伟大成果。立足于中国国情,不断深化对中国国情的新认识,是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第三要义,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这个问题的实质是:所谓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按照“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办事。所谓基本路线,就是贯穿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路线,就是把握和解决一切问题的总开关,就是决定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生命线。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第四要义,就是必须统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四大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际内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说到底,就是统一筹划这四大建设。四大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表现就是四大建设的统一,通过这四大建设的实践,完成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历史任务。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继续承担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历史使命。我们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作者为国防大学原副校长、中将)

作者:侯树栋 责任编辑:胡书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