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启正:中国媒体正在迎接网络时代
新的时间计算方法
2000年6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我再次访问美国硅谷,又听到一个新的说法:在硅谷,按“狗年”计时(人的寿命若以百年计,狗的寿命以十年计),意为当今信息技术的进步幅度之大,速度之快,每十年的进展,远远超过以往的百年。与过去的任何世纪相比,21世纪将是一个漫长的时间概念。虽然历史并非按世纪的界线来划分,但是,当进入本世纪的分界线之时,人类文明恰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这一时代的特征,我们为世界文明的高速进步而振奋。
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以极大的热情欢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并思索着如何以此来推动中国媒体的发展。
到1999年底,中国公开发行的报纸有2200多种,期刊8000多种,图书每年逾10万种;有中、短波广播发射台743座,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0.4%;有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000瓦以上)1283座,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1.6%,有线电视用户7700万户。一种新的电子媒介从推出到形成5000万个用户的时间,广播用了38年,无线电视用了13年,有线电视用了10年,互联网仅4年。而在中国,1999年底的上网人数是1998年底的4倍。2000年底,上网人数将近2000万。许多机构预计,到2004年,中国上网人数将居世界第2位。
中国的重要新闻单位的上网始于1996年底到1997年初。目前,中国建立独立域名的新闻单位逾700家。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日报等网站已初具规模。中国国际互联网新闻中心(CIIC)已开设中国、中国人权、中国西藏、中国台湾、新中国50年、澳门1999、99全球财富论坛·上海、99巴黎·中国文化周等具有独立域名的综合性和专题性主页,还开设了中国新闻和中国指南等海外镜像点。
网络时代的中国
回顾以往人们以技术进步为标志所称的时代:蒸汽机时代、电力时代、无线电时代、原子能时代、计算机时代(虽然不是严格划分),中国均落后于“时代”几十年,但是,如果以开始使用公众的商业互联网的时间为标志,中国进入网络时代或称信息时代的起步却与发达国家相差不多,中国的新闻网站与国外媒体几乎是同时起步,但是,上网的单位不论是新闻数量和质量均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70%的媒体网站的信息更新速度基本上与原媒体发布周期同步,少数网站甚至落后于原媒体,只有大约9%的网站信息更新速度快于原媒体的更新周期。多数媒体网站发布的新闻内容只是传统媒体(报刊、广播、电视)的翻版,只有10%的网站对信息进行了重组和充实。
仅仅从开始应用互联网来衡量,中国已进入互联网时代。但如何发展互联网,中国存在着几个方面的困难:
(1) 网络基础设施相当落后,国内网络分布密度和频宽不够大,跨洲际的网络频带过窄;
(2) 像亚洲的许多国家一样,中国没有掌握有关的核心硬件和软件技术,在技术的发展上尚处于跟随者的地位;
(3) 中文信息在网上存量不足。在整个互联网的信息输出、输入的流量中,所占比例很小,远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
中国要克服这些困难,需加强人才的培养,增加对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在以“狗年”计时的时代,这些都是当务之急的重大工程。
中国的在线网络
中国计划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国家新闻单位上网率达100%,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要新闻单位上网率达90%,驻外使领馆上网率达80%。特别是要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重点网站,包括以英文为主的外文网站,使其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服务功能强、知名度高。为国内外访问者寻找我国所有新闻单位的网页,提供搜索引擎,给予导航服务。各新闻网站(页)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社会各界多年的信息积累,有计划、有组织地合理开发,综合利用。新闻网站的网站开发新闻信息资源要以即时新闻和背景资料为主,以其他信息服务为辅。为便于国内外访问者对发布的新闻容易理解和认识,网站还要发布更广泛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资讯。各新闻单位要从各自的专业特长和地区特点出发,扬长避短,加强沟通与配合,逐步形成国家与地方新闻网络之间的密切协作体系,实现优势互补,形成网络新闻的广泛效应。
新技术带来新挑战
网络信息技术之所以受到世界各国的如此高度重视,是人们认识到了它在推动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及科技文化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网络信息传递的超越时空优势和交互性,为跨国界、跨地区传播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也带来不利因素,每一个上网的人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的传播者,有人把这种网上信息的自由传播和接收,形象地比喻为网上航行,认为这种网上航行有一种令人欣喜和自由翱翔的感觉,就像一个孩子,走进一个巨大的垛满货架的糖果店,没有大人的约束,突然感到眼前的一切全部免费,任你选取。正是有了这种感觉,也由于网络信息的传递缺乏约束力,网民的道德自律和道德意识中不够健全,导致个人隐私泄露,不良信息流入,以及黑客的不断入侵。各种不良及有害信息与各媒体的新闻信息掺杂在一起,鱼目混珠,降低了新闻信息的可信性和安全性,这是当前世界各媒体、也是中国新闻媒体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中国的新闻媒体将以增强新闻的真实性、实效性和提高新闻传播的竞争力,来迎接网络传播技术发展的挑战。
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持续加深,新闻媒体的产业化性质将得以确认,“内容产业”将会大有作为。中国即将加入WTO,中国的互联网业和网络新闻业的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中国在开放市场的过程中,将与外国同业存在合作与竞争的双重关系。我确信,国际投资者能分享中国在发展中提供的机遇,也能与中国同行进行很好的合作,共同取得使双方满意的结果。
(来源:《互联网新闻宣传业务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