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高层关注 >> 正文

国家多策并举保障煤电油气运供应

2008-08-22 08:32:22来源:《经济日报》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和突如其来的重特大自然灾害,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一手抓抗灾救灾,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带领全国人民夺取了抗灾救灾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双胜利。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形势是好的,国际经济不利因素和国内自然灾害没有改变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煤电油气运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一是煤电油气运保持了较快增长,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二是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组建后,进一步加强了煤电油气运保障的综合协调,全力以赴保障了地震灾区煤电油气运供应,千方百计完成了“三夏”农业用油保障任务,并积极开展电力迎峰度夏和奥运期间保障工作,成效明显。

  总体上实现了煤电油气运供需基本平衡

  今年以来,受需求增长过快,有效资源供给不足,部分地区运力紧张,自然灾害等多重因素影响,煤电油气运供应总体偏紧。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煤电油运保障工作,多次做出重大决策和部署。在国务院煤电油运和抢险抗灾应急指挥中心工作结束后,针对煤电油运紧张状况尚未根本缓解、一些地区供需矛盾再度显现的情况,4月下旬国务院决定建立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协调机制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成员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安全监管总局、电监会、能源局以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等13个部门和单位,根据需要还邀请了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等单位参加相关工作。协调机制办事机构的具体工作由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承担。

  按照国务院要求,协调机制迅速建立了定期会商制度、公告制度、应急生产指定企业制度和区域间应急调度令等基本工作制度,研究了增加成品油生产能力的措施。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协调机制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各成员单位紧密协作,一方面紧急调配煤炭、成品油、电力和运力资源以及各类应急物资,确保抗震救灾需要;另一方面围绕薄弱环节、突出矛盾和问题,跨部门统筹协调煤电油气的生产、供应和运输,确保经济平稳运行。一是保重点。全力保障灾区煤电油气供应,精心组织完成了“三夏”农业用油保障工作,全面落实了奥运赛事承办城市煤电油气保供措施。二是增供给。鼓励国有煤炭企业增加生产,推进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和竣工、复产验收进度;精心组织铁路和北方港口煤炭运输;增加京津唐电网重点电厂的电煤合同和运输计划;针对国际油价连续攀升的严峻形势,及时出台了支持炼油企业发挥生产能力,以及增加原油和成品油进口等一系列财税政策。三是调需求。先后召开全国电力迎峰度夏电视电话会议和电力需求侧管理现场会,明确要求严格实行“以煤(以水)定电,以电定用,有序用电,节约用电”,抑制不合理需求,确保重点用户和居民生活用电;同时加大了限制能源和高耗能产品出口的政策力度。四是稳市场。依法实施了电煤价格临时干预措施,加强重点电煤合同监管;在居民用电价格不变的前提下两次提高上网电价,有效缓解了发电企业成本压力。

  虽然我国今年连续受到历史罕见自然灾害的冲击,国际能源市场也出现了剧烈动荡,但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通过协调机制的有效运转,总体上实现了煤电油气运供需基本平衡,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多策并举,努力增加电煤供应

  当前煤炭供应特别是部分地区电煤供应为何出现紧张,国家发改委有关方面负责人解释说,主要原因有4个。一是煤炭需求增长过快。二是有效供给增加受限。受雨雪冰冻和四川汶川地震灾害影响,一些煤矿至今未能全部复产;部分小煤矿进入资源整合施工改造阶段,不能进行正常生产。三是受部分地区铁路运输困难区段制约。华中、西南地区铁路直达运输能力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四是部分新建电厂与煤矿、运输建设不配套,电厂投产后电煤需求缺口的问题比较突出。

  为缓解部分地区电煤供应紧张状况,全力做好电煤电力供应,保障经济平稳运行,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积极发挥煤电油气运保障部际协调机制作用,多策并举,努力增加电煤供应。一是积极组织增加煤炭生产。鼓励和支持技术装备条件好、管理基础好的大型煤矿,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努力增加电煤生产;督促各地对停产整顿煤矿,在整顿期满后及时组织检查验收,对经验收符合条件的,准予恢复生产。二是努力增加电煤运输。铁路部门进一步挖掘潜力,在确保电煤合同兑现的基础上,千方百计组织货源,增加电煤运输;交通部门加大对水运、公路电煤运输的倾斜力度。三是加强电煤日常协调。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加强对重点地区电煤供应协调力度,优先保障四川灾区、京津唐地区、奥运会协办城市等地的电煤需求,并对上述地区的告急电厂实施突击抢运和点对点供应。四是加强需求侧管理。坚持以煤定电、以电定用、有序用电、节约用电,严格控制煤电需求,使电力消费与煤炭支撑状况相适应。五是加强电煤合同监管工作。督促产运需三方强化大局意识,严格履行合同,提高电煤合同兑现率。

  通过上述努力,近一个时期以来,煤炭生产和电煤供应紧张状况有所好转。8月18日,直供电厂存煤2342万吨,可用12天,比7月底存煤增加402万吨,可用天数增加2天;京津唐主力电厂存煤223万吨,可用13天,比7月底存煤增加65万吨,比6月下旬增加148万吨,可用天数增加9天。

  齐抓共管,确保电力迎峰度夏

  国家发改委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今年电力迎峰度夏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与往年相比保证今年迎峰度夏平稳的任务更重,压力更大。从供应侧看,年初雨雪冰冻灾害损毁了13个省区市的许多输变电力设施,汶川大地震改变了四川乃至华中地区的电力供求格局,特别是今年以来电煤供应一直偏紧,电厂经营困难,影响发电积极性,电力供应受到较严重的影响;从需求侧看,今年夏季保证奥运用电安全稳定可靠要求非常高,与夏季用电大负荷高度重叠,增加了保供的难度。第二,供需形势整体偏紧。6月后,山西、河南、河北、山东、辽宁、广东等省再次出现持续限电。7月25日,在限电1600万千瓦的情况下,全国日发电量达到112.8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8%。截至7月底,全国5个区域电网和19个省级电网用电负荷已超过去年最大值。

  针对夏季用电负荷大、供电可靠性要求高、燃料保障有难度、灾害多发的特点,今年保障迎峰度夏工作重点把握了4个方面。一是组织各地和有关电力企业,对全国电力供需走势进行分析预测,摸清底数,制定保障方案。二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于6月10日会同有关协调机制成员单位联合召开电力迎峰度夏电视电话会议,对有关工作做了部署和安排;督促发电企业加强设备检修维护,保证稳发满发;水电企业利用丰水期多发电,争取拦蓄汛末尾水;火电企业加强电煤组织采购,努力提高电煤库存。要求电网企业科学调度,调剂余缺,实现煤炭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三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于7月31日会同协调机制成员单位召开电力需求侧管理现场会,督促和检查各地和电力企业把有序用电要求落到实处,坚决压缩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用电,坚决停止不符合产业政策、违规建设和淘汰类企业用电。四是加强对各地迎峰度夏动态的跟踪和了解,针对出现的问题,加强电力、煤炭、运输、用户的综合协调,强化电力供应保障。比如会同有关产煤省和中央煤炭企业,督促产运需三方严格履行合同,并组织签订6、7、8月补充合同,增加京津唐地区的电煤供给。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今年前7个月特别是迎峰度夏期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基本平稳,为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电力保障,最大限度保证了居民生活和重要用户的用电需要,受灾地区尽早恢复了电力生产供应和生产生活秩序,奥运保电做到了安全可靠。

  增加成品油资源供应,确保重点用油需求

  今年以来特别是3月份后,随着国际油价大幅攀升,国内成品油与原油价格倒挂矛盾加剧,企业加工和进口亏损严重,大部分地方炼厂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供求矛盾突出,加上农业春耕、三夏、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大地震等因素,成品油消费快速增长,部分地区柴油供应出现紧张状况。

  按照国务院部署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中石油、中石化等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成员单位,通过抓紧新建炼油能力建设、提高原油加工量、调整油品生产结构、加大成品油进口和委托地方炼厂加工生产力度、加强市场监测和运行协调等综合措施,增加国内成品油资源供应,确保重点用油需求,稳定市场供应。

  在确保重点用油需求方面,一是千方百计保障农业“三夏”用油。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与有关部门和企业密切配合,拟订专门方案,下发紧急通知,建立“三夏”用油应急保障机制,多渠道组织资源,合理安排调运,加大配送力度,确保资源及时到位;并因地制宜,开展了农机用油专供站或专用机位、专用加油卡、流动加油车、绿色通道、公布服务监督电话等多种便民惠农服务,优先保证农机用油;同时加强了市场和价格监管,保持了农业用油价格基本稳定。二是全力保障地震灾区用油需求。汶川地震发生后,因灾区成品油需求量急剧增加,而兰成渝输油管道及宝成铁路一度中断,成品油运输受阻,川陕甘渝等省市成品油供应曾经出现紧张状况。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企业及时采取措施,加大从西北、东北等地调运成品油力度,加快管道抢通进度,成品油供应状况迅速好转。在此基础上,对灾区用油在后续资源供应安排上继续予以倾斜。目前,灾区成品油库存保持较高水平,资源供应总体较为充裕,确保了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用油需求。

  随着各项增产保供措施进一步加强并逐步落实到位,且国内成品油价格适当调整、国际原油价格高位回落,全国大部分地区成品油供需矛盾逐步缓解,市场供应趋于正常,库存呈回升态势。目前成品油库存正常,市场供应稳定。

  多拉快跑,积极满足重点物资运输需要

  今年上半年,交通运输部门克服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大地震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强调度,科学组织,努力挖潜,积极满足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物资和救灾物资运输需要,运输生产取得较好成绩。全社会货运量合计完成117.0亿吨,增长11.9%,客运量合计117.1亿人次,增长6.2%,港口货物吞吐量29.5亿吨,增长15.5%。

  针对今年以来运输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重点采取了4个方面的保障措施。一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保交通、保供电、保民生”的总体部署,动员社会一切力量破冰除雪,及时疏导滞留车辆,调集内燃机车和发电设备畅通京广、沪昆铁路,动员农民工留在当地过年以减轻春运压力,及时疏运广州地区积压的大量旅客,春节前将返乡旅客疏运完毕。二是突出抢运重点物资。4月份,为支援农业春耕,保证化肥需要,铁道部对化肥实施突击抢运;为保证粮食市场供应、稳定粮价,5、6两个月,铁道部决定突击抢运东北粮食1000万吨,至6月15日已完成抢运任务。三是采取措施疏运进口铁矿石。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要求:钢厂将存放在港口的矿石运回厂内;贸易企业尽快提出滞留在港口的矿石流向;铁路部门对已明确流向的矿石尽快组织疏运。通过上述措施,铁矿石港存由5月15日的7922万吨降至6月底的7730万吨。四是对省区市反映的如化肥等物资运输困难情况,协调运输部门及时予以解决。今后,国家发改委一方面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煤炭、粮食、石油、化肥等重要物资运输协调工作,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另一方面将继续协调相关部门和地方做好春运工作方案,特别是做好极端恶劣天气和突发客流情况下的应急预案。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最后强调指出,从上半年煤电油运需求情况看,如果需求增长过快,有效资源供给不足,部分地区运力紧张状况得不到根本改善,特别是进入冬季枯水期,水电发电能力大幅下降,今年后几个月,煤电油气运将继续呈总体偏紧态势,保障稳定供应的压力仍然较大。
责任编辑:胡书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