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宣传:全民紧急动员的重要政治优势
——关于抗震救灾宣传思想工作的几点启示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坚强领导下,经过举国上下团结一致的顽强努力,抗震救灾斗争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创造了人类救灾史上的奇迹。抗震救灾斗争,是对我们党和政府应对突发事件、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是对全党和全国人民战胜困难、继续前进的意志和勇气的一次严峻考验,也是对宣传思想战线的政治素质、工作作风和水平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面对这场严峻考验,宣传思想战线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统一思想、稳定人心、鼓舞斗志、凝聚力量,发挥了宣传引导群众、动员组织社会的强大作用,为夺取抗震救灾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我们在工作中积累了宝贵经验,获得了许多深刻启示。
启示之一:高举旗帜是宣传思想工作的灵魂和方向,要着重在坚定性上下功夫,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地宣传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这是宣传思想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蓬勃生机的根本保证。
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宣传思想战线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决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抗震救灾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广泛深入地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抗震救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全面及时地报道抗震救灾工作的最新进展,宣传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全力抢救和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的具体措施。灾情发生后,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和灾区的新闻媒体紧急行动,立即启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加强组织协调,制定工作方案,全力以赴展开抗震救灾宣传报道工作。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在第一时间分派记者奔赴灾区。新华社从总社及各地先后出动了16路记者,分头向灾区中心进发;解放军报紧急从七大战区和军兵种记者站抽调采编人员,赶赴抗震救灾前线;中新社当天组织起以灾区分社记者为主的前方报道组,赶赴灾区。据统计,在抗震救灾中,全国各大媒体有超过2000名记者深入灾区进行采访报道,他们站在废墟上,用镜头、用笔、用声音记录下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无数动人心魄的救援场景:灾情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即号令全国抗震救灾,并作出大规模动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重大决策;温总理第一时间飞赴灾区,“不惜任何手段,不惜任何代价”救人,“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余震中胡主席亲吻婴孩,废墟前温总理让道伤者,哀悼日全国大部分电视媒体连续3天播报了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抗震救灾的感人画面。在抗震救灾工作中,党中央的直接果断领导,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共产党员在抗震救灾中奋不顾身的行为,通过宣传思想战线的努力,在全世界面前得到充分展现。
在抗震救灾过程中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党和国家在思想政治上的高度统一,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我们最重要的政治优势。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宣传思想战线都要坚定自觉地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定自觉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这是宣传思想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蓬勃生机的根本保证。有了这一条,宣传思想工作就有了主心骨,就能够始终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进。
启示之二:围绕大局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着重在主动性上下功夫,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紧扣中心、谋划思路、创新举措、提供保障,卓有成效地推动全局工作的开展。
在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的同时,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一手抓抗震救灾工作,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全力以赴支援灾区,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努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宣传思想战线按照中央要求,迅速行动、协同作战,大力宣传中央和各地各部门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宣传抗震救灾物资集结生产的巨大进展,及时报道地震灾区地区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进展情况,引导干部群众正确认识经济形势,辩证看待地震影响,增强信心、振奋精神,为夺取抗震救灾和发展经济双胜利,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一时间,“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对灾区最好的支持”成为反映人们当前思想状况的最好的注脚。
抗震救灾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宣传思想战线必须围绕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到一切在大局下思考,一切在大局下行动,一切为大局服务,着力引导干部群众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增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投身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这是宣传思想工作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必然要求。只有这样,宣传思想工作才能找准位置、有所作为,发挥应有的作用。
启示之三:服务人民是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宗旨,要着重在自觉性上下功夫,始终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观点,坚持以人为本,落实三贴近,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出版单位及时发布抗震救灾情况和信息,广泛发动全国上下支援四川地震灾区,一时间,全国各地的爱心捐赠纷纷涌向灾区人民,5月18日,中央电视台承办的以《爱的奉献》为主题的全国文化系统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这也是建国以来我国宣传文化界最大的一次募捐活动,当晚便筹集到15亿元的救灾资金;与此同时,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灾区、进入病房,在第一现场、第一时间进行报道,让群众及时了解抗震救灾情况。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一线慰问演出,为抗震救灾工作加油鼓劲。对抗震救灾时期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方式进行积极引导,推出丰富多彩的优秀文艺节目,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舒缓人们紧张情绪。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及时揭露那些玩忽职守、漠视群众疾苦、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抗震救灾斗争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始终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把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回答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多办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实事好事。这是坚持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心声相统一的必然要求。只有心里始终装着群众,诚心诚意服务群众,宣传思想工作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和信任,才能在服务群众中更好地教育和引导群众。
启示之四:改革创新是宣传思想工作的动力源泉,要着重在实效性上下功夫,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积极推进宣传思想工作的改进创新。
抗震救灾宣传,是对宣传思想战线创新能力的一次检验。非常时刻催生非常之变。多家媒体在此次抗震报道中,均有突破常规之举。新华社从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启程赶赴灾区那一时刻开始滚动播发快讯、消息和特写。5月15日,人民日报推出抗震救灾特刊,这是人民日报60年历史上第一次为重大突发事件推出特刊,也是全国报纸中最早推出的抗震救灾特刊的报纸。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利用其独特的媒体优势,充分展开多点采访、多点连线,极大地促进前方听到广播的救灾力量之间知己知彼、应急联动。央视《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直播连续24小时播出,创央视新闻直播纪录。国家哀悼日三天,央视内部各频道全部并机新闻频道,全国大多数省市上星频道全部并机或部分并机使用中央电视台信号,这些措施的及时创新,使得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进一步提高,成为人们获取正确信息的主要来源。为适应抗震救灾期间人们对于抗震救灾的科学知识等方面的迫切需求的实际,宣传思想战线又通过新闻发布、专家答疑、访谈对话、现场直播等形式,一些地区还印发了地震知识宣传提纲、知识手册、漫画挂图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这次抗震救灾过程中,网络在宣传领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国内各大网站建立了以新闻中心为主、博客、播客、论坛、WAP等多个频道参与的报道团队,24小时不停息地刊发汶川地震方方面面的新闻、信息和评论。在抗震救灾中,人们通过网络第一时间了解到外界的信息,了解到抗震救灾的进程,加强网络宣传思想工作,建立网上宣传思想工作平台,是拓展宣传思想工作渠道的有效途径,必将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活力,开辟新的途径、新的空间。
抗震救灾斗争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宣传思想工作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源泉。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和规律,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创新。只有这样,宣传思想工作才能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吸引力、感召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
启示之五:弘扬主旋律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任务,要着重在时代性上下功夫,抓住有利契机,宣传先进典型,培育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地震在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带来了新的变化,为弘扬时代主旋律提供了有利的机遇。在抗震救灾的斗争中,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宣传思想工作特别是新闻媒体给予了极大关注,可以说,这次抗震救灾的宣传反应之迅速、真实,宣传覆盖面之广阔,宣传群众之深入,宣传内容之感人,宣传效果之良好,都是前所未有的。同时,地震的发生,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和人们的灵魂深处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在抗震救灾中,伟大的民族精神得到了一次大凝聚、大展示的时代机遇,宣传思想战线紧紧抓住这个契机,把抗震救灾作为弘扬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大课堂。集中宣传了谭千秋、袁文婷、蒋敏、蒋小娟等一大批义无反顾、坚守岗位、乐于奉献的人物形象。一些媒体还制作了专栏,如中央电视台推出了系列报道《抗震救灾英雄谱》,热情讴歌了广大群众同心同德、互助互爱、共济时艰的高尚情操,展示了中国人民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大无畏气概。
抗震救灾斗争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抓住有利时机,宣传先进典型,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唱响主旋律,是宣传思想战线一项长期的极为重要的任务。要大力宣传在抗震救灾斗争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人物,要把广大人民群众激发出来的爱国热情、凝聚起来的民族精神保护好、继承好、发扬好,使之转化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物质力量,不断赋予民族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不断提升宣传思想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唱响主旋律,才能形成全民族团结拼搏的强大精神力量,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风险和挑战。
总之,抗震救灾斗争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深刻的启示,这是我们用鲜血换来的,用沉重的代价换来的,是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需要我们宣传思想战线全体同志认真地去分析、去总结、去思考、去研究,并吸收到我们的工作中,落实到我们的行动中。我们坚信,经受了考验的宣传思想工作,一定会以此为契机,努力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把宣传思想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单位:中共扬州市委宣传部)来源:《政工研究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