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高层关注 >> 正文

北京残奥会: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隆重庆典

2008-09-06 09:28:41来源:《前线》

中国残联残奥会

    2008年8月24日,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已经顺利闭幕。9月6日,第十三届残奥会即将开幕。“两个奥运,同样精彩”是党和国家的要求,也是我们对于国际社会的庄重诺言。把残奥会办得同奥运会一样有特色、高水平,可以树立我国的人权保障形象,对于促进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水平的提高,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北京残奥会各项筹办工作及其特点
  第十三届残奥会,将于2008年9月6日至17日在北京举行。届时将有来自148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名运动员、2500多名教练员和裁判员、4000名记者及相关技术人员参加,将是历届残奥会中参加国家和地区最多的一次。北京是第一个执行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委会协议的举办城市,由一个组委会同时筹办两个奥运会,这在奥运会历史和残奥会历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为进一步加强对残奥会筹办工作的领导,今年2月26日,北京奥组委成立了残奥会筹备工作指挥部,负责协调委内各职能部门、中国残联和北京市政府。指挥部成立以来,指定了近600名残奥会专职工作人员,在残奥会各竞赛场馆配备了残奥会副秘书长。中国残联、北京市残联派出了70多名干部充实到奥组委相关部门。残奥会筹备工作力度不断加强,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
  残奥会对无障碍设施和环境具有特殊的要求。目前,残奥会各场馆的固定无障碍设施均达到了国家规范的要求,其中部分场馆达到了国际水平。残奥村内所有运动员公寓的1~3层都配备了达到国际标准的无障碍设施,并提供盲文版运动员村指南等特殊服务。在安保工作方面,制定了适用于残疾人的特殊安检政策与程序,修订了允许导盲犬进入场馆和公共场所的政策法规。
  为给残奥会提供良好的城市运行环境,北京市城市无障碍建设工作以交通为重点,全面推进重点景区、宾馆、饭店、银行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无障碍建设。残奥会赛时将开设16条公交专线,连接所有残奥会在京比赛场馆。奥运会和残奥会赛时,全市共有2885辆无障碍公交车运行,其中400辆专供残奥会赛会使用。全市新增42部爬楼车和109部升降平台,赛时8条轨道交通线123个车站都至少有一个出入口能满足轮椅乘客从地面到站台的出行需求。北京还组建了我国第一支拥有70辆车的无障碍出租车队,长城、故宫等重要景点实现了通行无障碍,22个定点医院、16家残奥会签约酒店等也实施了无障碍改造。有关部门编制了奥运会残奥会无障碍指南等出版物,方便各类客户群体查询重要景点、宾馆、饭店、银行等城市设施的无障碍信息。在奥运会、残奥会期间,还将为参赛的残疾人运动员、官员和观众提供无线助听和视频手语翻译软件等信息无障碍服务。
  北京残奥会圣火采集暨火炬接力启动仪式于8月28日在北京举行。残奥会圣火取自天坛,凸现“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理念,体现中国人对“人与自然和谐”的追求。8月28日至9月6日,为期10天的北京残奥会火炬接力将分为“中华文明线”和“时代风采线”同时传递。
  残奥会开幕式将突出“生命”的主题,以“歌唱生命的创造力、人性和伟大的人道主义”为理念,将东方写意风格与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相融合。开幕式演出的全部演员共约6000人,由健全人和部分残疾人艺术家共同组成。节目包括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聋人舞蹈——400位聋人表演的手语舞蹈《星星你好》,等等。残奥会闭幕式将凸现“互动”特色,作为北京奥运期间的最后一个仪式,将体现更浓郁的向往未来的意识,主要突出北京的特点,突出生命与自然的融合。
  二、残奥会筹办惠及残疾人
  北京市共有残疾人99.9万,占全市总人口的6.49%。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北京市紧紧抓住奥运会、残奥会的重要机遇,全面实施残疾人社会保障工程、无障碍环境建设工程、社会人文环境建设工程和展示残疾人事业成果亮点工程,全面推进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把残疾人事业纳入“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加强了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服务体系建设,使奥运惠及到北京市广大残疾人。北京市政府实施了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政策法规,每年都把解决残疾人就业、康复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列入政府办实事计划,逐年大幅度增加财政投入,促进了残疾人事业与首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市有40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康复服务覆盖面达到85%;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9%;7万名残疾人实现了就业,占劳动年龄段残疾人的34%;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落实面超过80%,有10万名残疾人享受到政府给予的最低生活保障和定期生活补助。
  以奥运为契机,加速推进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出台了《北京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条例》。新建城市道路、公共设施普遍配套建设无障碍,全市无障碍设施重点改造项目达6000多项,投入资金6亿多元。首都国际机场、北京火车站、北京西站和城市重要交通枢纽完成无障碍改造。地铁1、2号线、八通线、13号线共68个车站已完成改造任务。将每个季度第一个月的16日确定为无障碍推动日,5000名残疾人积极参与无障碍监督,得到社会广大市民的支持与理解。
  推进社区示范残疾人温馨家园建设,发展残疾人特色服务项目。示范残疾人温馨家园是依托街乡镇、社区公共服务资源,建立起来为各类残疾人提供综合性活动和服务的载体,具有服务、活动、教育和展示四大功能,使残疾人不出社区就可以得到康复、教育、培训、就业、生活照料和文体活动等服务。
  实施社会人文环境建设工程,营造全社会关注残奥会、关心残疾人事业的良好氛围。深入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开展“牵手残疾人、走进残奥会”助残志愿服务行动。首都广大残疾人情系奥运、参与奥运、奉献奥运,有20多万残疾人参与以“迎奥运、展风采、作贡献”为主题的素质教育工程,积极参加学礼仪、学外语、学法律和社区文体健身活动,1万名残疾人成为“残奥之星”,1.2万名残疾人报名争当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数十名残疾人自强模范、创业明星、助残先进单位代表,组成报告团,活跃在学校、社区和社会单位进行广泛宣传。
  三、残奥会将留下宝贵遗产
  残奥教育是残奥会留给中国的一份宝贵财富。北京奥组委和教育部、中国残联共同下发文件,要求在全国中小学普遍开展残奥教育活动。全国已建成和命名556所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其中包括4所特殊教育学校,在这些学校进行残疾人奥林匹克教育。1万名教师参加了奥运会及残奥会的教育培训工作。北京奥组委还开展了“同心结”活动,目前已有162所中小学与159个国家和地区的残奥委会建立了联系。
  北京残奥会参照惯例,为残奥会运动员、技术官员和已注册的残奥会大家庭成员提供免费轮椅假肢维修服务。北京残奥会轮椅假肢维修服务供应商将为我国培训50名技师,成为北京残奥会的“人才遗产”之一。
  残奥会不仅留给北京众多城市无障碍设施等物质遗产,而且还将带给中国宝贵的精神遗产。改革开放以来,人道主义思想在实践中被重新认识。党的十七大指出“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今年3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强调:“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开展人道主义、自强与助残教育”。人道主义思想的基本精神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倡导平等、反对歧视、关怀弱者、尊重人权。人道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成为我国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之一,成为社会主义道德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举办残疾人体育盛会,就是要通过这种形式展示运动员的顽强精神,让社会更多地了解、关心残疾人,提高社会的文明水平。我们将抓住举办奥运会、残奥会的契机,在全社会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宣传残奥会“超越、融合、共享”的理念,形成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
  北京2008年残奥会,将让全世界都能感受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文奥运理念在华夏大地的升华,也将能观赏到一个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隆重庆典。

责任编辑:胡书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