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高层关注 >> 正文

审计署:被挪用地震救灾款物全部追回 21人受处分

2008-09-11 08:32:23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9月10日专电 9月10日15时,审计署副审计长余效明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就“加强救灾款物发放审计,提高救灾款物使用效率”与网友在线交流。

    2008年9月10日15时,审计署副审计长余效明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就“加强救灾款物发放审计,提高救灾款物使用效率”与网友在线交流。图为余效明在浏览中国政府网页面。中国政府网 李非 摄 

     余效明:审计已涵盖绝大多数救灾款物接收和发放渠道

    [余效明]截至到7月18日,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已经对全国18个中央部门和单位,同时对31个省市和新疆建设兵团都进行了审计,还对31个省的1126个省级部门和单位,5281个地级部门和单位,审了20471个县级单位和单位,对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五省,我们延伸审计了2676个乡镇,还延伸了5763个村,并对45149户的受灾群众进行了调查。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们的审计已经涵盖了绝大多数救灾款物接收和发放的渠道。当然,我们是一个抽审,但是面还是很大的,应该说绝大多数都涵盖了。

    抗震救灾款物审计最大的特点是关口前移、全过程跟踪

    [余效明]这次抗震救灾款物审计最大的特点就是关口前移,提前介入,全过程跟踪,这是一个最大的特点。与常规审计的不同主要是这样几个方面。第一,由以往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中和事前审计。对救灾款物的使用全过程跟踪审计,能够及时发挥我们的监督功能。第二,以往审计重在监督,查处一些违规违纪。这次审计重在服务,我们强调审计工作要从抗震救灾工作的大局出发,服务抗灾救灾的需要。一开始就是很明确,包括帮助出警建立一些规章制度,包括在这个过程当中有问题及时的整改,都体现了为抗震救灾服务。

    救灾款物管理存在供求有偏差、捐赠资金管理分散等问题

    [余效明]从目前审计的情况看,总体上有一个评价,我们觉得救灾款物的管理和使用情况总体上是好的,应该说款物在募集过程、运输过程当中、保管发放等各个环节,工作都是有序的。但是我们在审计过程当中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除了已经公告的问题以外,我们发现在抗震救灾物资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值得研究改进的问题。主要是这样几方面:第一,有关抗震救灾的现有政策法规,特别是在初期时,不能完全适用新情况。第二,因信息沟通不畅等各种原因,有些基础性数据不够准确,导致救灾资金物资的安排使用与灾区实际需要有一定程度的偏差。第三,个别地方和单位在发放补贴的时候有搭车收费现象。

    上缴不及时、挤占挪用的救灾款物已全部追回 21人受处

    [余效明]从目前审计掌握情况看,各有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比较好。如四川省广元市元坝区人民政府根据审计建议,已明令禁止将受灾群众补助款抵扣修建公路集资款,并将违规抵扣的补助款如数退还给了受灾群众,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理;四川省交通厅等省直各有关部门根据审计建议,已将结存的捐赠资金全部缴入省财政专户。如3号公告中提到的,审计共发现36起上缴不及时、挤占挪用救灾资金等违规问题,个别基层干部还存在优亲厚友现象。针对发现的上述问题,审计机关已移送相关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各相关地方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立即组织查处。现上缴不及时、挤占挪用的资金物资已全部追回,并对21名责任人给予了党纪政纪处分。

    审计署共收到举报1922件175件有可查性 已办结107件

    [余效明]大体上是这样几类,当然也有一些没有具体的线索;只要有一点线索,我们都会认真对待。从抗震救灾审计开始到现在,审计署一共收到群众投诉举报1922件,我们筛选了一下,其中175件是有可查性的,我们都进行核查。已经办结的是107件,对于查实的问题,审计署都及时提出了处理意见,依法依纪进行了严肃处理。有些不属于审计职责范围的问题,我们也会转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应该说我们对群众举报是非常认真对待的。

    余效明:审计的总定位是促进服务抗震救灾 二者不矛盾

    [余效明]审计部门的同志有一个很明确的认识,我们认为救灾审计和抗震救灾是一体的,是不矛盾的。它是抗震救灾工作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次审计工作的总体定位就是促进、帮助、服务于抗震救灾。我打个比喻,人要健康地生活,就需要一个保健医生,及时地给我们进行诊断。没有毛病,这个人健康生活,有一点小毛病,我们会预防。抗震救灾这项工作顺利进行,抗震救灾款物的审计也是起到一种“保健作用”,像随团医生一样,随时进行一些检测、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及时整改,这样保证抗震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审计成本未因人员多而大增 跟踪审计成效凸显免疫功能

    [余效明]对于有网民对实施本次救灾款物审计会花费大量的审计成本的说法,我们的看法是:一是参加本次救灾款审计的人员均为国家审计机关人员,各级审计机关均未外聘其他人员,因而不会额外增大参加审计工作的人员工资成本;二是就审计工作经费而言,参与救灾款物审计的审计人员在地震发生前是有其他审计任务的,在地震发生后根据审计署的统一部署,通过调整审计项目计划,投入到抗震救灾款物的审计中去的。事实上,完成其它审计项目的审计,也会发生相应的工作经费;三是参与本次救灾款物审计的人员数量虽然较多,但多数是当地审计机关的人员,实施就地审计,跨省或跨地区进行审计的人员数量十分有限。我看他们审计都在现场,吃的都是抗震救灾的工作餐,在灾区都是住账篷。我觉得参加的人员很多,但是成本没有因此而增加很多。

    审计部门多措并举对救灾款物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

    [余效明]具体来讲是这样的:第一,从制度管理方面,保证让救灾管理部门建立起一种内部运作机制,保证救灾款物的及时有效使用,就是督促建章立制,督促他你这个资金应该怎么收、怎么分、怎么发放,开始有一套制度,包括政策补贴等等,这样提前介入,从源头上就有一个规范的运作,不是原来的“事后”,而是“事前”。

    第二,注意使用环节。我们要求这个环节要公开透明、张榜公布,凡是发放到居民区、发放到受灾群众手里的救灾款物,要求通过一定的方式对群众进行公开,让大家来监督。第三,采取了审计人员到基层,进村入户。第四,设立举报点。

    余效明:下一步要从全国角度来加大审计的执法力度

    [余效明]目前来讲是审计署特派办对地方审计的力度比较大,因为相对来说跟体制有关系,相对超脱,相对独立。地方审计是在所在地区,相对来讲会受到这样那样的影响,执法力度不是很强,我们也看到了这个问题。下一步我们要从全国角度来加大审计的执法力度,要提高审计的独立性,特别是要发挥市县审计机关的作用。这位网友讲得很对,像这些问题下面是存在的,光靠突击,光靠审计署来做也不行,还要发挥地方审计部门的作用。所以如何发挥市县审计机关的独立性、权威性,提高他们的执法力度,应该有几个方面,第一,审计机关本身要有提高自己的执法能力、提高自己的执法力度,要敢于碰硬,坚持原则。同时,随着法制建设的完善,随着各级政府部门和各个层次法制观念的加强,将来审计的执法环境会越来越好,这个问题最终会得到解决。我们也有信心,下一步要发挥地方审计部门的作用。

    抗震抢险阶段款物审计接近尾声 10月份公告审计结果

    [余效明]这些人现场审计主要是分布在四川、陕西和甘肃,但主要是在四川。第一阶段,抗震抢险阶段的款物审计马上接近尾声。到9月底暂时告一段落,还不是结束。下一步我们要重点转到恢复重建款物的审计。原来是全程跟踪,就是一直在现场,现在是过几天去看一看,叫实时跟踪,有重大问题一查到底。10月份,我们会把抗震救灾款物的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告。以后转入灾后恢复重建资金款物审计。

    救灾审计对今后开展应急突发事件审计有很多启示

    [余效明]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这次救灾审计对于我们今后开展应急突发事件的审计有很多启发和启示。初步思考,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应对突发事件,必须明确审计的目标定位和具体工作方案。像这次我们开始就明确全过程跟踪,关口前移,提前介入。以后突发事件也是这样,开始就要明确。第二,要利用审计职能的优势,实施快速反应。做到迅速组织力量,及时部署任务,及早进点工作,从快查处问题,及时分析上报情况。因为是突发事件,容不得半点拖延。这次审计,我们很早就下发了审计程序、审计纪律、审计要求。

责任编辑:胡书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