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改革的关键所在
农村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的功劳,是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解决了亿万农民的温饱。现在的问题是,农民脱贫之后,如何致富?目前农民人均耕地1.4亩,很明显,农民若想靠一亩多地致富,怕是希望渺茫。
邓小平早年就说,农村改革要有两次飞跃。第一次是家庭联产承包, 第二次是土地规模经营。不错,没有规模经营,农民收入不可能大幅增加。所以农村今天改革的重点,应转向规模经营,有三件事刻不容缓:一是农业人口非农化。农民不减少,规模经营无从下手;二是城镇化。不加快城镇化,农业劳力转不出,非农化则纸上谈兵。三是明细耕地产权。耕地流转,前提是农民要有产权。若产权不归农民,转让不合法,规模经营则只能纸上谈兵。这三条,是当下三农问题的牛鼻子,若紧抓不放,农村改革必有大成。
国企改革 此项改革的重点难点皆在产权。经济学说,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既讲节约又讲效果;花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既不讲节约又不讲效果。国企改革20多年,至今乏善可陈,原因就在国家独资或一股独大。改制前,经营者用国家的钱办国家的工厂;改制后,经营者则用国家的股份办国家的公司。既然都是花别人钱办别人事,国企的效益会好到哪里去?所以,国企下步改革的关键是改组股东会,引入非公资本,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
政府改革 以往改革都是精简机构。其实,改革政府,并非只机构改革一途,也未必一定要先改机构。我的看法,比改机构更重要的,是改革行政审批。相比撤并机构,此举之妙是兵不血刃,无需官员下岗,不会造成社会震动。而且审批制一改,迷恋机关的人必会减少,于是机构改革变得容易,干部制度改革即可顺水推舟。
在诸多改革中,此三方面最重要,牵一发动全身。所谓改革攻坚,我体会就是要集中兵力,突破重点。(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主讲教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