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高层关注 >> 正文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2008-09-19 16:22:12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一论述,深刻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体系不断健全;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方略扎实贯彻;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国际地位和影响显著提高。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如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结构性矛盾突出,粗放型增长方式亟待转变;改革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解决;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拉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很多新课题;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面临更高要求;等等。针对这些矛盾和问题,科学发展观提出,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科学发展观是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提出来的。首先,针对片面追求经济量的增长、忽视质的提高的问题,科学发展观提出,发展不等于单纯的经济增长,而是不仅要有量的增加,更要注重质的提高;不仅要追求较快的速度,更要追求更好的效益;必须在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追求较快的速度,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其次,针对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忽视社会进步的问题,科学发展观提出,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第三,针对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忽视环境保护的问题,科学发展观提出,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第四,针对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忽视改善人民生活的问题,科学发展观提出,人既是发展的主体,发展要依靠人;人又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发展为了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表明: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当代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实现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为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必须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始终保持和不断发展党的先进性,为发展提供坚强保证。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为我们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必须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中央党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作者:郝永平 唐霄峰 责任编辑:胡书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