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是如何发动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
2008-09-26 08:29:44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邓小平作为这场讨论最早的发动者,发挥的历史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整个中国好像一架机器,由于邓小平的绝妙发动,才使全国的活力都迸发出来!
1982年9月18日,邓小平陪同金日成访问四川时,十分明确地说:“我出来以后,提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从此开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这句高度概括、画龙点睛的话,是证明邓小平是这场讨论的最早发动者的最为有力的证据。它证明了邓小平不但是这场讨论的最早发动者,而且是最具权威和最有影响力的发动者、推动者和领导者。
邓小平将实事求是与实践标准相结合,最早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粉碎“四人帮”之后,广大群众提出了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三大问题,有些人则提出了更重大更深层次的问题,如能不能从根本上否定“文化大革命”?如何拯救已到崩溃边缘的国民经济?如此等等。然而,1977年2月3日,“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却被公开提了出来,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样一来,就极大地束缚了人民群众的思想和手脚,阻碍了我国社会向前迈进的步伐。
事实上,邓小平在尚未恢复职务而没有正式工作之前,当“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刚一露头,就同它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使这场讨论首先在党内高层小范围内,开始争论起来。接着,在1977年4月10日,邓小平又提出了“用完整的准确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全党和全国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这实际上是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毛泽东思想的问题。因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经常讲、讲得最多的道理,所以在真正的毛泽东思想之中,当然包含有实事求是这一精髓在内。由于这一指导思想通过中共中央文件,传达到了县团级以上干部中间,使这场讨论便在党的中层干部范围内讨论开来。在邓小平恢复职务的当天,他就着重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观点,并且提出了“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这一著名论断。随着这个著名论断在党内传达下去,使这场讨论范围基本上扩大到了全党。后来,邓小平又进一步明确地提出整个“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这一重要论断,为批评 “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提供了最为有力的理论武器,从而使这场讨论在全国大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要批倒一种错误思想,只停留在思想理论范围之内,还不能最终解决问题。随着这场争论的深入发展,实践标准便必然被邓小平提了出来。毛泽东早在《实践论》中已经指出:“人的认识一点也离不开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毛主席经常讲的”。因此,邓小平在谈到毛泽东思想体系及其精髓时,总是要讲实践标准的。1977年7月21日,在十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已经明确地指出:毛泽东完整的建党学说“是经过实践”建立起来的。特别是在同年10月15日,邓小平与外宾谈话时,作出了“真理是在实践中为大家接受并运用的”的重要论断,旗帜鲜明地重新将真理标准高高地树立了起来。这一重要论断,为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奠定了最为牢固的基础。在“两个凡是”公之于众以来,邓小平树立实践这个标准,比有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提出同一标准,至少要早一个半月。因此,我们可以说,邓小平既首先运用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这一最犀利的理论武器,又带头使用了实践标准这一最拿手的重型武器,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给了“两个凡是”最致命的一击。其他人对“两个凡是”的批评,都是跟随邓小平而来的。因此,无论是从理论方面来说,还是从实践角度来讲,邓小平都是这场讨论的最早发动者!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是在邓小平批评“两个凡是”的思想指导下修改定稿的
或许有人会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在《光明日报》上公开发表时,邓小平事前并不知晓,而是事后听到有人反对时才看了的。既然这篇文章被认定为“引发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那又怎么能说邓小平是这场大讨论的最早发动者呢?
大家知道,我国爆发五四运动时,列宁事先并不知晓。但是,毛泽东却清楚地告诉人们,五四运动“是在列宁号召下发生的”。同样的道理,邓小平虽然事先不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发表,但这篇文章的确是在邓小平号召批评“两个凡是”的历史大背景下发生的。更确切地说,是在邓小平批评“两个凡是”的思想指导下起草、反复修改后才发表的,因而是对邓小平批评“两个凡是”的指导思想的具体阐释和发挥。
《光明日报》新任总编辑杨西光在上任之前,已经听过邓小平关于批评“两个凡是”的精神传达,并在中共中央党校参加过有关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因而对这个问题比较敏感。1978年4月10日晚,当他一看到准备翌日在《哲学》专刊上刊登的《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一文的大样时,就能慧眼识玉,立即要求重新修改,准备在头版刊用。紧接着,他就组织人力,对该文重新加工修改。
杨西光提出的修改指导思想是:“突出要完整、准确地宣传毛泽东思想体系”;“要更加鲜明针对两个‘凡是’,既强调实践标准,也要讲理论作用”;要“解放思想,冲破禁区”,“鲜明地批评教条主义倾向”。并要求从思想路线的高度进行阐述,以便提高该文的质量。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正是主要以邓小平批评“两个凡是”的思想为指导的。
在经过集体修改、快要定稿之前,杨西光又亲自加上了这样一句话:“躺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现成条文上,甚至拿现成的公式去限制、宰割、裁剪无限丰富、飞速发展的革命实践,这种态度是错误的。”不用多加论述,就能完全看出,这句话已经很好地体现了邓小平批评“两个凡是”的基本精神。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公开发表后,之所以在全国引起“那么大的反应”,使原来的内部争论爆发为公开的讨论,一个根本原因,正是因为该文是在邓小平批评“两个凡是”的思想指导下反复修改而成的,从而将“两个凡是”打得狼狈不堪,迅速地在全党、全军和全国引发了一场更大范围的、更为深入的大讨论,作用非同小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公开发表,虽然“引发了”这场讨论在全国更大范围内进行,但并不否定邓小平是这场讨论最早发动者的历史事实。邓小平起码是最早的思想发动者嘛。在他从思想上发动起来之后,随之又从思想和组织上不断推动和领导了这场讨论,使之更加健康顺利地向前发展。
启示
如果说,邓小平当年领导中国走向“新的长征”,遇到的最大思想障碍是“两个凡是”的话,那么,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遇到的思想阻力,则是停滞发展和不能按照科学发展观作指导的各种思想障碍,如小富即安和传统的发展思维模式等等。30年前,由于邓小平的亲自发动,正确领导,科学总结,亲身检验,使实践标准问题的讨论顺利发展,使人们长期被禁锢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大解放,使我国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今年以来,胡锦涛总书记率先号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解放思想,立即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积极响应,思想大讨论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起来。9月初,党中央又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可以预料,我国必将又会出现一次思想大解放的高潮,从而取得更大的实际成果!
(作者为红旗出版社原副总编辑兼副社长)
1982年9月18日,邓小平陪同金日成访问四川时,十分明确地说:“我出来以后,提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从此开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这句高度概括、画龙点睛的话,是证明邓小平是这场讨论的最早发动者的最为有力的证据。它证明了邓小平不但是这场讨论的最早发动者,而且是最具权威和最有影响力的发动者、推动者和领导者。
邓小平将实事求是与实践标准相结合,最早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粉碎“四人帮”之后,广大群众提出了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三大问题,有些人则提出了更重大更深层次的问题,如能不能从根本上否定“文化大革命”?如何拯救已到崩溃边缘的国民经济?如此等等。然而,1977年2月3日,“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却被公开提了出来,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样一来,就极大地束缚了人民群众的思想和手脚,阻碍了我国社会向前迈进的步伐。
事实上,邓小平在尚未恢复职务而没有正式工作之前,当“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刚一露头,就同它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使这场讨论首先在党内高层小范围内,开始争论起来。接着,在1977年4月10日,邓小平又提出了“用完整的准确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全党和全国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这实际上是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毛泽东思想的问题。因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经常讲、讲得最多的道理,所以在真正的毛泽东思想之中,当然包含有实事求是这一精髓在内。由于这一指导思想通过中共中央文件,传达到了县团级以上干部中间,使这场讨论便在党的中层干部范围内讨论开来。在邓小平恢复职务的当天,他就着重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观点,并且提出了“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这一著名论断。随着这个著名论断在党内传达下去,使这场讨论范围基本上扩大到了全党。后来,邓小平又进一步明确地提出整个“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这一重要论断,为批评 “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提供了最为有力的理论武器,从而使这场讨论在全国大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要批倒一种错误思想,只停留在思想理论范围之内,还不能最终解决问题。随着这场争论的深入发展,实践标准便必然被邓小平提了出来。毛泽东早在《实践论》中已经指出:“人的认识一点也离不开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毛主席经常讲的”。因此,邓小平在谈到毛泽东思想体系及其精髓时,总是要讲实践标准的。1977年7月21日,在十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已经明确地指出:毛泽东完整的建党学说“是经过实践”建立起来的。特别是在同年10月15日,邓小平与外宾谈话时,作出了“真理是在实践中为大家接受并运用的”的重要论断,旗帜鲜明地重新将真理标准高高地树立了起来。这一重要论断,为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奠定了最为牢固的基础。在“两个凡是”公之于众以来,邓小平树立实践这个标准,比有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提出同一标准,至少要早一个半月。因此,我们可以说,邓小平既首先运用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这一最犀利的理论武器,又带头使用了实践标准这一最拿手的重型武器,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给了“两个凡是”最致命的一击。其他人对“两个凡是”的批评,都是跟随邓小平而来的。因此,无论是从理论方面来说,还是从实践角度来讲,邓小平都是这场讨论的最早发动者!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是在邓小平批评“两个凡是”的思想指导下修改定稿的
或许有人会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在《光明日报》上公开发表时,邓小平事前并不知晓,而是事后听到有人反对时才看了的。既然这篇文章被认定为“引发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那又怎么能说邓小平是这场大讨论的最早发动者呢?
大家知道,我国爆发五四运动时,列宁事先并不知晓。但是,毛泽东却清楚地告诉人们,五四运动“是在列宁号召下发生的”。同样的道理,邓小平虽然事先不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发表,但这篇文章的确是在邓小平号召批评“两个凡是”的历史大背景下发生的。更确切地说,是在邓小平批评“两个凡是”的思想指导下起草、反复修改后才发表的,因而是对邓小平批评“两个凡是”的指导思想的具体阐释和发挥。
《光明日报》新任总编辑杨西光在上任之前,已经听过邓小平关于批评“两个凡是”的精神传达,并在中共中央党校参加过有关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因而对这个问题比较敏感。1978年4月10日晚,当他一看到准备翌日在《哲学》专刊上刊登的《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一文的大样时,就能慧眼识玉,立即要求重新修改,准备在头版刊用。紧接着,他就组织人力,对该文重新加工修改。
杨西光提出的修改指导思想是:“突出要完整、准确地宣传毛泽东思想体系”;“要更加鲜明针对两个‘凡是’,既强调实践标准,也要讲理论作用”;要“解放思想,冲破禁区”,“鲜明地批评教条主义倾向”。并要求从思想路线的高度进行阐述,以便提高该文的质量。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正是主要以邓小平批评“两个凡是”的思想为指导的。
在经过集体修改、快要定稿之前,杨西光又亲自加上了这样一句话:“躺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现成条文上,甚至拿现成的公式去限制、宰割、裁剪无限丰富、飞速发展的革命实践,这种态度是错误的。”不用多加论述,就能完全看出,这句话已经很好地体现了邓小平批评“两个凡是”的基本精神。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公开发表后,之所以在全国引起“那么大的反应”,使原来的内部争论爆发为公开的讨论,一个根本原因,正是因为该文是在邓小平批评“两个凡是”的思想指导下反复修改而成的,从而将“两个凡是”打得狼狈不堪,迅速地在全党、全军和全国引发了一场更大范围的、更为深入的大讨论,作用非同小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公开发表,虽然“引发了”这场讨论在全国更大范围内进行,但并不否定邓小平是这场讨论最早发动者的历史事实。邓小平起码是最早的思想发动者嘛。在他从思想上发动起来之后,随之又从思想和组织上不断推动和领导了这场讨论,使之更加健康顺利地向前发展。
启示
如果说,邓小平当年领导中国走向“新的长征”,遇到的最大思想障碍是“两个凡是”的话,那么,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遇到的思想阻力,则是停滞发展和不能按照科学发展观作指导的各种思想障碍,如小富即安和传统的发展思维模式等等。30年前,由于邓小平的亲自发动,正确领导,科学总结,亲身检验,使实践标准问题的讨论顺利发展,使人们长期被禁锢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大解放,使我国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今年以来,胡锦涛总书记率先号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解放思想,立即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积极响应,思想大讨论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起来。9月初,党中央又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可以预料,我国必将又会出现一次思想大解放的高潮,从而取得更大的实际成果!
(作者为红旗出版社原副总编辑兼副社长)
作者:曹勇进 责任编辑:胡书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