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高层关注 >> 正文

我国高技术产业化十周年:为经济提供持久的动力

2008-10-07 10:17:33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

--我国高技术产业化10周年巡礼

    新华社北京10月6日电(记者 江国成)为了充分发挥高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解决科研和经济发展脱节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国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我国从1998年开始,将高技术产业化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力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

    9月13日,首列A型地铁车辆驶出生产车间。 当日,深圳地铁一号线(续建)首列车辆在中国南车股份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下线,这是首个由中国企业自主投标、自主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型地铁车辆项目,标志着我国成功实现了高端地铁车辆技术的自主产业化。 新华社记者 范军威 摄

    10年来,我国在信息技术涉及的通信、集成电路、软件等领域,在生物技术涉及的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能源等领域,在新能源、新材料、卫星应用等领域,高技术产业化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高技术产业化,不仅提高了国人的生活品质,也使我国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获得强有力的驱动力。近五年来,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以两倍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速度增长。去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规模已居世界第二,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接近20%。

    提升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的战略选择

    曾几何时,我国“出口一亿双布鞋才能换回一架波音飞机”的说法形象地描绘了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尴尬处境:我国出口的主打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型产品。由于技术档次不高,劳动附加值低,生产企业只能赚取辛苦的加工费;而在利润丰厚的高技术装备和产品方面,我国又不得不大量依赖进口。

    据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任志武介绍,要改变我国人均劳动生产率低、附加值低、单位产品物耗能耗高、生态环境代价高的现状,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靠自主创新和加速产业化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幅度提升技术创新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转变。

    在当前发达国家凭借技术、资金和人才等优势,主导着全球产业分工格局,对资源、市场和产业发展方向的控制力继续加强,对产业高端技术垄断地位不断强化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的宏观政策必须突出加强技术创新和高技术成果产业化,这样才能促使我国产业发展摆脱对西方技术的依赖,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此,1998年以来,发展改革委开始大规模组织实施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并联合科技部、商务部和知识产权局,先后四次发布《国家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领域指南》,还于去年发布《高技术产业化“十一五”规划》,为社会投资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奠定了基础。

    为高技术产业化营造良好的环境

    国内外的实践表明,高技术产业化是一个经济技术过程,具有较高的风险。只有营造良好的高技术产业化氛围,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才能够促进高技术产业化工作的深入开展。

    6月24日,参观者在观看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   新华社发(戴冰 摄)

    近10年来,国家先后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国务院发布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等。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与财政部等相关部门也联合发布了《创业投资企业暂行管理办法》《国家高技术产业项目管理办法》《创业风险投资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国家的方针政策,促进高技术产业化工作的有效开展。

    发展改革委还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高技术产业化组织管理体系,加强统筹协调,及时发布信息,落实专项资金,完善各类中介机构建设,促进产学研结合,形成了中央与地方联动,经济、科技、知识产权和有关行业部门协调推进产业化的工作机制,形成了政府积极引导,企业为主实施,社会广泛参与的产业化工作新局面。

    为发挥国家引导资金的作用,发展改革委择优择重实施对高技术产业发展和对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具有重大影响的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在信息、生物、民用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技术产业相关领域,发展改革委10年来先后实施了58个专项,支持了近3000项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

    这些重大项目的实施,不仅有力地提高了产业化项目的融资能力,推进了产学研结合,同时也培育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技术企业和企业家,弘扬了国家鼓励创新创业的时代精神。

    同时,为了高技术产业化的长期和持续发展,中央与地方政府联合加快推进产业化支撑条件和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在我国高技术产业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关键领域,建设了光电子器件、下一代互联网、生物芯片、中药制药工艺技术、生物育种、卫星及其应用、先进钢铁材料等130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强化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工程化和系统集成能力。

    此外,有关部门还支持建设了499家企业技术中心,促进社会科技资源不断向企业集中,提高海尔、宝钢、中国石油、联想等行业骨干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和特色高技术产业化的持续发展。

    高技术产业化孕育丰硕成果

    去年,我国高技术产品实现增加值1.9万亿元,占GDP的7.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近3500亿美元,比2002年翻了两番多,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近30%。过去7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年均增长21.5%、37.7%。

    我国在高技术领域的国际地位明显提升。随着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的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被国际标准组织批准成为国际标准,生物芯片和多个基因工程药物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了产业化,胚胎工程技术产业化极大地支撑了我国畜牧业的跨越式发展,转基因农作物育种技术产业化有效地支持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工业自动化技术产业化使我国高技术企业步入海外市场,卫星导航产业化已成为我国一个新兴的高技术产业,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化使我国这一长期以来依赖进口的产业出现了重要转机,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化已使我国风能、太阳能双双跃上年产千万千瓦的领先地位……

    我国高技术产业集聚化发展显著加速:去年,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区域的高技术产业规模占全国的比重达到80%以上,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生物产业的近70%,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出口基地销售收入接近全国软件销售收入的一半,产业集聚效应及基地优势地位日趋明显,并在全球产业布局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的实施促进了生物、新能源、新材料、卫星应用、集成电路、软件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加快做大、继续做强奠定了基础。以卫星导航为例,我国实现了相关应用产品部分关键部件、芯片、软件的产业化,为完善产业链、提高核心竞争力起到重大支撑作用,市场由2000年前不足20亿元发展到去年的500亿元左右。

    我国企业通过掌握核心技术,扩大规模,提高管理水平,企业实力不断壮大,已涌现出一批如华为、中兴、海尔、联想等跨国企业。

    据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司綦成元介绍,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十一五”后两年,发展改革委将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大对高技术产业化的宏观支持力度,特别是要紧紧围绕高技术产业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高技术产业化宏观政策环境,联合金融机构加大对重大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的扶持力度,努力通过高技术产业化促使技术创新迅速转化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动力。

责任编辑:胡书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