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分析:中国经济在调整中前行
新华网北京10月22日电(记者刘敏)国家统计局日前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201631亿元,同比增长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与最近五年的两位数的经济增速相比,中国经济似乎已经告别了持续升温状态。
对此,专家普遍认为,在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结 构转型的特殊时期,中国政府更需要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及时升级产业结构,积极扩大内需,加强金融监管,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今年以来,国际需求减弱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直接导致出口增速放缓,出口企业承受了巨大经营压力,经济增长结构转变的紧迫性逐渐突显。海关总署近日发布的数字显示,前三季度中国外贸出口10740亿美元,同比增长22.3%,增速比去年同期减少4.8个百分点。
面对外贸遭遇寒流,人们普遍把目光投向有13亿人口的内需市场,期望通过扩大内需,减缓经济增速放缓的压力。但是,受到消费者对消费预期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尽管中国居民消费需求近年来呈现增长态势,但是居民消费在GDP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去年为35%左右,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一半;同时,最终消费率也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67%下降到目前的49%,处于世界较低水平。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认为:“关键问题是要提高消费者的消费预期,解决低收入者的增收问题。”
他建议,国家一方面要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村人口收入;另一方面加快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解决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
在保证经济结构顺利转型,扩大国内消费市场和消费需求的同时,多位经济学家强调了金融监管的重要作用。赵晋平说:“美国次贷危机给全球金融监管敲响了警钟,中国目前经济快速发展,更需要加强对金融监管体系的建设,避免严重问题的出现。”
作为亚洲开发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建议中国借助世界金融格局大洗牌这一契机,深入研究世界金融市场形势,积极寻求国际金融合作,参与到制定新的国际金融体系构架中来,提出自己的诉求;从而改变以往主要由发达国家制定规则、中国只能被动接受的局面。“这对未来中国金融在世界金融界的话语权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汤敏说。
1至9月,中国CPI同比上涨7.0%,涨幅比上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4.6%,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部副部长赵晋平认为,中国通过不断的改革和调整,各项经济数据都保持较好的状态。CPI的回落说明中国经济运行情况良好,“一保一控”的经济政策正在起效。
他补充道,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发展动力和潜力都十分巨大,中国企业的成长性不容置疑。尽管中国经济遭遇重重困难,但是经济基本面依然良好,中国经济正在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