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高层关注 >> 正文

马儒沛:让广大华侨农场归难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008-11-03 15:59:17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国务院华侨农场发展和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马儒沛十一月一日在福州表示,加快推进华侨农场改革和发展,使广大农场归难侨和职工能够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全国华侨农场改革发展会议一日在福州举行,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吉林、江西等七省区华侨农场改革发展办公室及华侨农场负责人出席。

    目前,中国有八十四个华侨农场,均是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为安置被迫迁回国定居的归难侨而兴建的,现总人口六十二万人。一九八六年至前年,中央财政已累计安排二十多亿元人民币,支持华侨农场改革和发展,华侨农场面貌有了一定变化,归难侨生活得到一定改善。尤其是近年,中国华侨农场的改革和发展进展顺利,“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三融入稳步推进,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马儒沛认为,华侨农场改革发展仍然相对滞后,改革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既不能简单套用农村改革的做法,也不能照搬国企改革的一些做法,解决华侨农场问题,要按照“根据特点、适当照顾”的原则,特事特办。

    他说,华侨农场改革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归难侨和广大职工民生问题为重点,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据悉,为全面推进华侨农场改革和发展,中国要求今年内完成华侨农场土地确权;明年底前要完成华侨农场、国有农垦企业和国有林场集中安置的归难侨危房改造任务,基本解决华侨农场债务负担问题、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障问题,建立起适应华侨农场可持续发展的领导体制和经营体制。

马儒沛表示:全国华侨农场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

    中国国务院华侨农场发展和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务院侨办副主任马儒沛11月1日在福州表示,全国84个华侨农场已基本实现属地管理,华侨农场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马儒沛在福州举办的全国华侨农场改革发展工作培训班上说,近年来各地稳步推进华侨农场体制改革,全国84个华侨农场已基本下放到所在市县,实行属地管理,并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当前华侨农场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单独设镇或并入其他乡镇;二是设立华侨管理区(经济区);三是继续作为华侨农场,由地级市直属管理或由市属区、县级市管理;四是改制为公司制企业。

    马儒沛指出,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使农场纳入了各地方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推动华侨农场调整产业结构,增强“造血”功能。目前各华侨农场在发展现代农业、工业以及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近年来华侨农场的现代农业形成一定规模。各华侨农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改进农业生产模式,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建立优质品种和生产基地,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取得较好的成效。

    同时,广东、福建、广西等省区华侨农场工业经济增长较快。沿海省区积极发挥侨力资源优势和国有土地资源优势,以工业园为载体,推动华侨农场由初级工业向新型工业化跨越。近年来广东全省华侨农场共引进工业项目903个,投资总额550亿元,创造工业岗位超过10万个,2007年全省各侨镇办(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30亿元。

    此外,一些华侨农场积极挖掘特有的华侨人文、自然风光等资源,加快发展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福建省将竹坝农场作为厦门市的“后花园”,开发成为具有东南亚风情和现代乡村农业观光特色的旅游基地,带动了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马儒沛:华侨农场历史遗留问题已得到初步解决

    中国国务院华侨农场发展和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务院侨办副主任马儒沛11月1日在福州表示,华侨农场历史遗留问题已得到初步解决,目前全国华侨农场土地确权发证进展顺利,农场社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扶贫救灾和低保纳入地方管理,危房改造和债务处置工作成效显著。

    马儒沛在此间举办的全国华侨农场改革发展工作培训班上介绍了华侨农场改革和发展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据介绍,目前全国华侨农场已确权发证的土地面积336.5万亩,占应发证总面积的79.7%,到2008年底,各省区均能够基本完成土地确权发证工作。

    华侨农场社保问题也得到有效解决。马儒沛表示,全国华侨农场绝大部分职工已经纳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全国华侨农场基本养老保险应参保人数约26.15万人,已参保约22.68万人;华侨农场参加医疗保险有了较大进展,全国应参保人数约45.18万人,已经参保约37.46万人,参保比例达83%。

    同时,华侨农场扶贫、救灾和低保纳入地方管理。马儒沛说,目前各地正积极落实民政部、国侨办联合下发的相关文件要求,把华侨农场纳入当地扶贫开发总体规划、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范围,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归难侨及其家属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

    此外,各省区正扎实推进华侨农场债务处置工作。广东省出资2.6亿元补助资金解决华侨农场历史金融债务问题;广西华侨农场金融债务已通过各商业银行总行审批,银行内部已核销;福建省已处置华侨农场金融债务1000多万元,云南、海南、江西各省均豁免华侨农场金融债务达数千万元。
责任编辑:胡书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