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国财政收入预计破6万亿元 增长19%左右
图表:11月份中国财政收入同比下降3.1% 新华社发
谢旭人在5日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指出,2008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较快,企业效益比较好,同时,受汇算清缴上年企业所得税入库较多、税收政策调整翘尾增收等特殊因素影响,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增长33.3%。下半年,这些特殊因素没有了,尤其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幅下降,企业效益减少,并且在企业所得税税率大幅下调基础上,又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增长的税费减免政策,全国财政收入增幅逐月回落。
财政部统计显示,2008年1至11月,全国财政收入58068.2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5%。全国财政支出45825.34亿元,增长23.6%。谢旭人说,去年前11个月财政各项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3062.63亿元,增长29.7%;教育支出6822.41亿元,增长22.3%;医疗卫生支出1948.71亿元,增长37.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517.83亿元,增长33.7%;科学技术支出1448.32亿元,增长23.4%;环境保护支出830.8亿元,增长42.9%。
他同时表示,2008年下半年财政收入增幅下降的趋势会延续到2009年。今年将是财政十分困难的一年,预计全国财政收入增幅明显下降。同时支出压力会进一步加大,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将比较突出。
2008年中央财政“三农”支出预计近6000亿元
新华社北京1月5日电(记者罗沙、韩洁)财政部部长谢旭人5日表示,2008年预计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5955.5亿元,增长37.9%。在此基础上,2009年将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加强和完善促进农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谢旭人在5日举行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介绍说,2008年,各项强农惠农财税政策得到有效贯彻落实,中央财政对农民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达到1027.7亿元,增长107.7%。
他指出,今年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大力支持农村改革发展。一是要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大幅度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支持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综合运用贴息、保费补贴、税收优惠等财税政策措施,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形成多元化支农投入格局。
二是加强和完善促进农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扩大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完善农资综合补贴调整机制,以及种粮补贴更好促进粮食生产的办法。加大对产粮(油)大县的奖励力度。完善贷款贴息和补助等扶持方式,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支持以小型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落实促进生猪、油料、奶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在全国全面推行“家电下乡”补贴政策。支持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研究探索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和符合国情的巨灾保险制度。
三是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推动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环境综合整治投入。将农村公路管护纳入财政支持范围,建立稳定的资金来源。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支持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标准由人均600元提高到720元。
四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深化县乡财政体制和乡镇机构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公共服务新机制。全面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争取3年内基本完成,并推进其他乡村债务化解试点。扩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范围。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新华社北京1月5日电(记者韩洁、罗沙)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5日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强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中央在全面分析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有效应对严峻形势、实现今年经济增长目标的重要保障。那么,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2009年我国将如何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此,谢旭人指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处理好四个方面的重要关系:
一是扩张总量与调整结构的关系。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要把总量扩张与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增强发展后劲,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的关系。要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积极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增加政府公共投资,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要把扩大居民消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形成主要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同时,积极促进出口,实现内需为主和积极利用外需的共同拉动。
三是减税增支与增收节支的关系。要按照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要求,综合运用减免税费、增加支出、财政贴息等多种手段,增强企业活力,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同时,要注意统筹兼顾,处理好减税与保持财政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的关系。加强财政科学管理,坚持依法理财。切实强化收入征管,自觉维护税政的统一与规范,禁止随意减免税。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特别要压缩行政开支,降低行政成本,严肃财经纪律,防止敞开口子花钱。
四是财政调控与市场机制的关系。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辅相成。财政政策是政府调控的重要手段。在市场需求不足、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意愿减弱的情况下,要积极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并加强与货币政策等的协调配合,提高财政宏观调控的预见性、协调性和有效性。同时,要抓住时机推进财税制度改革,并大力支持其他领域的体制改革,加快消除制约扩大社会需求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通过发挥好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来扩大内需。
谢旭人强调,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原则要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把握好五个着力点:
一是扩大政府公共投资,大力促进消费需求。增加国债规模,扩大政府公共投资,并与刺激消费、统筹发展、深化改革等有机结合起来,优化政府公共投资结构,重点安排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灾后恢复重建,带动和引导消费需求,迅速拉动经济增长。同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拉动经济增长作用直接有效的优势,通过家电下乡补贴、增加物资储备、农机购置补贴等多种方式,促进消费增长。
二是推进税费改革,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税收是调节经济和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结合改革和优化税制,实行结构性减税,采取减免税、提高出口退税等方式减轻企业和居民税收负担,促进企业扩大投资,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合理实施减税政策,从短期看会带来财政减收,但能缓解企业困难,有利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从长远看将为财政收入增长奠定基础。
三是增加财政补助规模,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有利于促进消费,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提高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要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在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的作用,重点增加城乡低保对象等低收入者收入,提高其消费能力。
四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可以稳定和改善居民消费预期,促进即期消费,拉动消费需求。要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重点加大“三农”、教育、就业、住房、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投入,并向中西部地区倾斜。根据社会事业发展规律和公共服务的不同特点,积极探索有效的财政保障方式,建立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
五是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完善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财税政策,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力支持节能减排,稳步推进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改革,建立资源集约、节约利用长效机制,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等要素投入,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