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之下审视中国出口结构三大调整
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出口遭遇改革开放30年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而且,困难和挑战并没有随着新年的钟声而远去,相反正在加深,不确定性还在增加。在料峭的寒冬中,我们还看不到春的影子。
然而,在困境中,一些新生力量正在孕育、成长,他们在出口的“寒冬”中傲然面对冰雪。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些新生力量的身上都有一个醒目的特征:结构调整。
不管是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还是出口地域调整,不少地区和企业正以此为主线,不断增强抵御出口风险的能力,在困境中顽强前行。
产业结构调整篇——
不调整,就没出路
“我干企业这么多年,还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剧变。”已经在纺织行业干了几十年的江苏东渡纺织集团董事长徐卫民感叹道,“2009年,将是企业生死存亡的大考之年。”
感叹的当然不仅仅是徐卫民,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几乎所有出口重镇都受到影响。江苏统计部门数据显示,该省2008年进出口呈现先扬后抑态势,5月份出口增幅和进口增幅均达到最高值,之后便持续下滑。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此次受影响最大的还是资源型、加工贸易型等传统产业。在江苏省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部分加工贸易型企业的订单比往年同期减少30%以上。海外客户履约率降低,产品和原材料库存严重积压,部分企业不得不关闭生产线,原定投资新建厂房也因故停工。
“现在武进的纺织企业已经有2/3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但是有1/3依然活得很好,这是因为这些企业无论从设备、技术、品牌等方面都有优势,在国际国内的市场中议价能力比较强。”江苏常州市武进区委书记沈瑞卿说:“不调整是死路一条。土地、资源、劳动力成本都在上升,不调整就要受限制,现在是快调整快得益。”
如沈瑞卿所言,“快调整快得益”。纵观全国主要出口省份,尽管现在日子都比较难过,但低附加值、低成本扩张的外向型企业越多的地区,受到的冲击无疑越大。去年企业倒闭最引人注意的是广东,对这里的一些企业,人们有个生动的描述,“雇几个人,租几间房,再借点设备,就开工生产”,这种模式的企业,无论规模大小,困境中都难逃倒闭的命运。
广东省对此也有清醒的认识,为了产业升级,在去年初就有“腾笼换鸟”的策略,不过市场的变化来得太快,没有留给广东从容调整的时间。相比之下,苏南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进行得更早,尽管对外依存度也相当高,但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
“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是我们这次‘冷’得更慢的关键因素。”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较快,特别是集成电路、光伏、液晶、生物医药四个产业工业产值增幅接近50%,而传统的冶金、石化、纺织等行业则从7月份以来增幅放缓。“如果不是新兴产业的快速崛起,无锡市的GDP增速难以达到现在的水平。”
在常州市武进区的江苏新誉风力发电设备公司,记者看到,这家企业正在开足马力生产。公司副总经理孙正平对记者说,根据市政府的产业发展政策,公司2006年进入风力发电行业,当年引入了沈阳工业大学风力发电技术团队,并与国外一些公司合作,2007年开始投产,研发能力、发电能力和产业规模已经排在了国内同行业的前几位,所生产的风力发电机销往美国、泰国等地,目前订单仍然是满的。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不难发现,在危机中仍然能够平稳发展的企业和地区,是因为它们在危机未现之前,就意识到了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重要性。而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深入,结构调整正在成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
广东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丁力分析,一个地区的产业升级大体上有两种途径,第一是招商引资,第二是自主创新。最好的办法是两条腿走路,但过去很多地方主要是靠招商引资,这反映了地方政府一种过于急躁的发展心态。
“自主创新是属于内源型的一种产业升级,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对外部依赖性小,但是耗时长、见效慢。从这个角度说,金融危机在客观上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它会逼着地方政府和企业改变思维,苦练内功,慢慢打造出自己的区域品牌来。”丁力对记者说。
“要调整肯定有困难,但不调整肯定没希望。”苏州市政协副主席、原昆山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宣炳龙表示,结构调整“一个巴掌拍不响”,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推进。
宣炳龙说:“决战2009年,我们的政府和企业要拿出勇气。”
“结构调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无锡市常务副市长徐劼说,越是企业困难的时候,越要把自主创新的火烧旺,榜样的示范作用容易被企业接受。无锡市就投入大量资金,鼓励数十家科技型和自主品牌优势明显的企业发展,特别鼓励企业实施自主创新的改造。
而企业家们也在这时看到了调整的机会。无锡豪普钛业总经理吕枫说,自己的企业属于高新技术类化工企业,市场活跃时,相关技术的引进成本很高,而现在市场暂时出现困难,国际技术交易的成本也在下降,因此企业要尽快拿出一部分资金再引进一套与原来设备配套的技术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形成企业需要的技术支撑。
出口区域调整篇——
新兴市场天地宽
“公司产品远销海外,成功打入欧美发达国家市场。”在近年的中国,此等语句是描述成功外贸企业的常用之词。然而,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打,务实的中国外贸企业逐渐发现,新兴市场是片更美丽的新天地。尤其是面临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新天地魅力日增。
“过去新光集团出口是‘八二开’,欧美发达国家占到80%,新兴市场占到20%,今年新光集团出口还是‘八二开’,但是欧美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正好倒了个。”全国人大代表、新光集团董事长周晓光告诉记者,正是凭借着从2005年起开辟的新兴市场,企业才增强了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底气。
2005年,正在欧洲市场考察的周晓光预感到了危机:当地的饰品销售商原本只有四五十家,此时已经发展到200多家。回顾国内,饰品行业也出现了严重的同质化竞争现象:“从2001年到2004年,饰品市场非常好,许多外行人也加入进来。饰品原本研发空间很大,但是外行人进来,只会抄袭,打价格战。”
“当时我就想,与其等市场被做死再调整,还不如主动开发新市场。”周晓光回忆说,回国后她立即派自己的妹妹前往中东、俄罗斯、西班牙等地考察。2006年1月,新光在阿联酋迪拜成立了分公司,接下来的3年间,企业在迪拜、俄罗斯、西班牙、墨西哥和巴西相继成立了13家分公司。目前,新光集团正酝酿在南非设点,开拓非洲市场。
新光集团不是个案。记者采访时正值去年的圣诞节前夕,就发现一些公司正在根据俄罗斯和巴西的风俗,调整原本为欧美市场定制的圣诞树的风格,并用新的俄文和葡萄牙文包装换下原来的英文包装。
据黄埔海关统计,2008年1~11月广东对拉美地区进出口总额222.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5%,增幅虽较去年同期下降,但仍比广东省外贸整体增幅高出14.5个百分点。
与广东的情况一样,浙江省去年前11个月,对拉美市场、非洲市场、俄罗斯市场的出口增速,也高于全省出口增速几个至二十几个百分点不等。
“浙江企业对新兴市场很有信心,不少企业家都告诉我,新兴市场的钱比较好赚。”浙江省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主任张汉东告诉记者,去年1到10月,浙江企业在外经贸部门备案的境外投资项目有305个,其中在亚洲、非洲和南美的项目加起来就有195个。
“到美国开一个店前期投入要5000万元,至少要3年以上才能发展起来,在新兴市场开一个店只要2000万元,而且很快就有成效。”周晓光认为,商务成本低,市场见效快,是新兴市场的最大魅力。
她分析说,发达国家市场体系和消费者心理已经成熟了,来自中国的产品要打入这种成熟的市场体系,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并不容易。这也是许多中国产品不得不替外国品牌做加工,或者只能打价格战的原因。
而新兴市场普遍相当于中国上世纪80至90年代,正处于商品短缺时期,中国产品价廉物美,正适合当地消费者的需求。一位印度教授曾告诉周晓光,中国企业最大的优势是灵活,在发育尚未成熟的新兴市场,正是中国企业的用武之地。
“在新兴市场更好打自己的品牌。”对此,浪莎集团总裁翁荣弟也深有感触。这家国内袜业龙头企业目前对新兴市场的出口已占到出口额的1/3左右,其中又有2/3来自俄罗斯市场。他告诉记者,俄罗斯近几年经济回升较快,居民消费能力也逐年上升,而且“得俄罗斯者得东欧”,俄罗斯是进入独联体和东欧市场的桥头堡。
事实上,界定新兴市场,只需做一个“减法题”:摊开世界地图,除去美国、欧盟、日本等几个发达国家和地区,其余的广袤疆域都是新兴市场,它们必然日益为中国企业所看重。
然而掘金并不容易。“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法制环境不够完善,经营风险较大。”张汉东认为,这是许多企业困守欧美市场的主要原因。
“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出去的人的人身安全,因为有些新兴市场国家治安不好,政局不稳,人员和货物安全有些问题。”周晓光说,新光公司曾经派员赴南亚某国最大的城市考察,最终因为对治安的担忧放弃了设点。
华立集团副总裁肖琪经也谈到,他们2000年在泰国建厂时,厂区里时常有被车轮碾毙的毒蛇,有一位同事还被毒蛇咬伤紧急住院。
因此,派出一个好的团队非常重要。周晓光说,公司派人出去设点,等于是重新创业,责任大,负担重,还要迅速熟悉当地法规政策和风土人情,因此一定要派出一个好的团队,建立起好的管理体系,才能尽快地把根据地建立起来。
身处他乡,除了生活艰苦之外,还要面对当地社会风俗和政府政策的风险,最典型的就是如今在俄罗斯也时常发生的“拉货”现象。去年9月11日晚上,俄罗斯方面以检查“灰色清关”为由,突击检查莫斯科的阿斯泰市场,400余家温州商户价值约10亿美元的鞋子被扣。
对此,张汉东认为,企业要对这些困难增强认识,注意自我保护;同时,中央政府要加大对企业开拓新兴市场的支持力度,争取与更多的国家签订投资保护协定。一旦发生意外,驻当地的外交商务机构要及时提供帮助,地方有关部门也要积极协助。
产品结构调整篇——苦乐两重天的启示
就在东莞玩具业巨头合俊集团破产,数千员工失业的新闻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之后不久,记者在广东汕头澄海区看到的玩具企业却是另一番模样,再次印证了那句话:“只有夕阳产品,没有夕阳产业。”
站在外砂桥——澄海玩具企业每天傍晚运货外出的必经之路,记者看到,一小时内过桥的货柜卡车共有58辆,大约每分钟便有一辆货柜卡车经过。当地人告诉记者,货柜卡车运的货就是去通关的。在美国金融危机的阴影下,这样的场面并不多见。
来自汕头海关的数据显示:2008年第三季度,澄海出口额达7.17亿美元,同比增长26.6%。其中,包括玩具礼品、塑料制品、游戏机和圣诞用品等在内的玩具出口额接近2.81亿美元,增长率超过30%。
澄海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的一位负责人说:“实际出口额还不止如此。为节省成本,澄海大约有40%的玩具被运到深圳或厦门通关。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澄海区的玩具企业经营在总体上仍是健康有序的。”在2008年秋季广交会上,澄海产品(主要是玩具)的成交额达8775.35万美元,微降0.04%,保持着平稳的态势。
企业的红火印证了上述数据。目前,澄海的玩具企业没有出现倒闭和裁员的现象,个别企业甚至还有逆势上升的势头。如奥飞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申请已获证监会发审委批准通过,即将成为国内第一家以动漫玩具为主业的上市公司。
澄海区委新闻秘书告诉记者:“别说裁员了,目前澄海不少企业还存在用工紧缺的问题,如广东群兴玩具实业有限公司至少还需要增加500名员工。”记者在澄海莲下镇等地的工业区看到大量招工广告,招聘条件都较为优厚。如肯迪隆塑胶制品厂招聘员工的条件中含提供食宿,且住宿环境幽雅舒适,设有夫妻房,设全勤奖、月奖、年终奖等。
同样是生产玩具,为什么澄海的企业能够力保不失阵地?当地业内人士解答了记者的疑惑。
首先,澄海玩具企业的发展模式很扎实。“扎”是指企业扎根当地,主要依靠本地民资民力。在澄海从事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王经理说:“澄海的玩具企业场地设备都是本地老板的,而东莞很多企业属于外资,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实”则是说澄海民风纯朴,企业经营踏实、不冒进、不浮夸,“有多少钱就办多少事,不急于求成”,使得企业承担的风险较低。
其次,企业坚持创新和拥有自主品牌,不像加工贸易企业那样过于依赖国际市场。近10年来,澄海的玩具企业主动加大研发投入,进行创新和建设自己的品牌。广东群兴玩具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林伟章说:“澄海的很多玩具企业都有自主品牌,大企业有研发能力,掌握了销售的自主权,不会过于依赖某个地区的客户。”比方说,奥飞公司早在1997年就成立了产品开发部。截至2008年,该公司已取得专利600多项,知识产权拥有量在国内同行中排名第一。
最后,澄海地方政府的作用也不可或缺。区内设立有玩具技术创新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公共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强力支持。为鼓励动漫文化产业发展,澄海区还设立了专项扶持资金,预计2008年到2010年间将投入1800万元人民币。
正因为如此,即使面临压力,澄海的企业家们还是充满信心。林伟章告诉记者,尽管广交会业绩不如去年,但群兴以后的销售额仍能保持增长,因为国内玩具产品物美价廉的优势依然存在。“中国玩具再涨价40%,在全世界的生产型国家中价格也是最低的。只是以前价格太低,客户一时难以接受而已。所以不用恐慌,现在暂不扩大投资,我们要保持稳步发展。”
大浪淘沙。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澄海企业和政府的努力显示了自身的价值。然而遗憾的是,澄海这样的典型毕竟不多。放眼全国,玩具企业以及其他行业的许多企业,仍以加工和模仿为生,技术创新不足,品牌建设滞后。
之所以是这种情况,主要原因还在成本。汕头大学商学院院长徐宗玲教授指出:“产品的升级和研发需要的资金不是小数目,所以很多企业不愿冒险,而愿意去模仿已经成型的产品。在玩具行业,就是把别人的产品拆开研究,然后改一下款式、大小和原料,虽然质量远不如国外产品,但却可以依靠价格低廉的优势挤进市场。”市场繁荣的时候,企业总是有订单可接,总是有生意可做,主动转型的动力就不足。
另外,搞研发、做品牌比较辛苦,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愿意。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教授认为,有些人环境好的时候就开厂,环境不好了就做点别的事情,或者干脆不做。这些人的目的只是生存,“并不是人人都能成为企业家”。
因此,徐宗玲建议,政府必须引导和支持企业的转型升级,尤其对有潜质的企业,要着重扶持。比如引导企业吸收先进的科技知识,引进高科技项目,改革金融体系等,特别是如果能把现存的地下金融合法化,再大力发展农村金融,那对企业转型,调整产品结构就好多了。(记者 郭奔胜 冯源 詹奕嘉 陶维洲 专题策划/ 编辑:高远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