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高层关注 >> 正文

刘明康:发挥金融优势 支持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2009-02-16 11:46:15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发挥金融优势 支持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主席 刘明康

    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一个关键环节。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问题。为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就发展服务业提出了总体要求、作出了明确部署。这既对银行业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为银行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支持服务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在国家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时期,抓住机遇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对有效扩大内需、加快结构调整、提升整体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作为提供金融服务的主力军,银行业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抓好自身改革发展的基础上,大力支持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充分认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加快服务业发展是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提升我国抗风险能力的战略举措。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明显减速,已经并将继续对我国相关产业产生深远影响。然而,这些不利因素既是挑战,也是我国加快发展服务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机遇。第一,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2007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才40%左右,发展潜力还很大。而长期以来,我国第二产业结构偏重,近年来其外向度不断提高,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风险敞口偏大。第二,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特征的现代服务业既能获得较高利润,也能提升传统制造业的层次,促进其实现转型和升级,有助于提升我国整体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减震抗险能力。第三,面对当前世界性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大力增加现代服务业比重,对实现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尤为重要与迫切。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下大力气加强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服务业产业的投入与发展,并通过有序发展金融服务业,促进新型服务业领域的拓展,不断培育服务业的新增长点,加快构建服务业市场体系,以顺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内在要求。

    (二)加快服务业发展是我国经济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是服务业加快发展是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我国,受土地、能源等资源瓶颈约束,实现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路径在于大力发展服务业。现代服务业资源消耗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小,可大大减轻对环境的损害。二是服务业加快发展是优化产业结构的战略举措。现代服务业发展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动力。发展服务业,能够很好地解决制造业外迁后的产业接续和产业替代问题,有助于提高产业结构中高端、高效、高附加值产业的比重。服务业专业化、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对提升其他产业竞争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三是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推动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现代服务业以其高知识、高技术含量占据产业链高端环节,对创新能力的提升有着促进和带动作用。加快发展各类服务业,为生产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必要的配套服务,有助于加快新知识、新观念、新方式的交流与传播,加快新技术与新产品的研发、中试和推广,从而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四是服务业加快发展是缓解就业压力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服务业具有门类多、就业容量大的特点。目前我国服务业吸纳劳动力就业仍有较大的空间。大力发展教育培训、科技研发、信息咨询、金融服务、医疗保健、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不但有利于扩大就业,也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劳动力素质结构,使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力资源强国,为国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解决和改善民生问题创造条件。

    (三)金融服务业对其他服务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导向、引领、支撑与促进作用。一方面,金融服务业在支持服务业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服务业在我国经济中的比重有所增加,金融业作为现代市场经济核心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已成为现代服务业中增长最为迅速的产业之一。另一方面,金融业对其他服务业的发展具有支撑和促进作用。金融业既消耗其他服务业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也向其他服务业提供丰富的金融服务。金融服务业与其他服务业关联度高,其他服务业对金融服务业提出的服务要求,数量日益增多、范围日益广泛、品种日益精细化。为此,需要加大金融业对第三产业的扶持力度,根据不同客户群体开展金融创新和市场细分,并将第三产业作为金融服务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二、大力提升银行业支持服务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近年来,银行业充分发挥自身特有优势,根据服务业群体的不同特点,不断改进金融服务,为服务业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各家银行大力挖掘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发展潜力的服务业优质客户,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为服务业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银行对服务业贷款占其贷款总额的比重已接近四成。但我国银行业对服务业的支持力度还存在较大差距。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要科学定位,明确目标市场。要将支持和促进服务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发展战略,深入跟踪国内外经济和产业形势发展变化,了解服务行业及其市场主体的发展前景、企业型态、运作模式及其不同特点,根据银行自身优势,确立优先支持发展的服务业领域。要优先支持那些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和良好经济社会效益的服务业,大力支持以高技术含量、高人力资本含量、高附加值为特点,产业关联度高、发展带动力强、辐射范围广的现代服务业。中小银行业机构要根据自身特点,培育和发展小型服务企业和有区域特色的服务业客户。

    二要开展产品创新,丰富服务功能。许多现代服务业企业,具有轻资产、重知识和技术含量以及抵质押灵活等特点。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针对不同行业和不同发展阶段的服务业企业特点,积极开展产品创新,转变过分依赖抵押品的传统授信模式,不断开发出符合服务业企业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围绕核心企业,开展上下游企业的供应链融资,满足企业对金融服务多样化的需求。要根据现代服务业网络化、信息化趋势,结合服务业的新需要,进一步拓宽服务渠道,大力发展电子银行等业务,推广自助设备以及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使用,丰富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银行业要发挥开展中间业务的优势,为服务业小企业提供投融资政策咨询、项目评估、财务辅导、融资设计等特色服务,协助其筹措和用好资金。

    三要完善营销管理模式,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为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根据服务业特点,在组织机构与业务流程、人力资源培训与使用、绩效考核等方面有所创新。要制定专门的业绩考核办法,创新考核机制,逐步建立一套适合服务业企业特点的激励约束机制,突出对人员和机构的正向激励。要认真探索适应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营销管理模式,提高对服务业企业的营销主动性,形成有序稳定的联系沟通渠道和专业营销团队,以支持服务业可持续发展。

    四要加强风险控制,确保商业可持续。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服务业授信风险的控制,要体现在全方位、全过程。应在优化内部审批流程、提高审贷效率的同时,根据服务业特点引入外部专家评审机制,完善授信工作的事前、事中、事后各个环节的风险管理。针对企业融资需求和现金流的特点,科学设定授信期限和还款方式;针对服务业企业抵押品少等特点,开展应收账款质押、组合担保等业务,探索知识产权和经营权质押等各种灵活有效的担保方式。认真落实贷款使用情况检查,对企业经营及其风险状况的变化情况实施动态跟踪。不断完善客户信息系统,建立和完善符合服务业企业特点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确保对服务业支持的商业可持续。

    三、不断完善银行业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实现银行业支持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形成银行业与服务业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形成有利于银行业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一是要完善和细化银行业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与规划指导。服务业涵盖的行业门类众多,市场化程度不一,发展不均衡,及时出台和更新服务业各子行业的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便于财税、信贷、土地和价格等方面及时跟进,进而不断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要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的调整,完善、细化服务业发展指导目录,明确适用相关优惠政策的服务业企业资格条件,简化程序、规范管理。

    二是要完善银行业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法律环境。需要明确《物权法》中对权利质押的相关解释。例如对收费权益的质押,虽然在公路收费权质押实践中已有广泛应用,但我国尚无一般性的明确法律规定。同时,需要明确权益的登记、管理以及有关权益的实现等。此外,应进一步完善信托业法规,健全财产权的登记、转移制度。为此,建议国家立法机构在债权人利益保障方面营造更好的法律环境。

    三是要提升银行业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信用环境。一方面,进一步加快企业征信系统建设,完善系统功能,扩大企业信息范围,提高征信信息的精准度,减少银企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偏差,从而对企业作出准确判断,提高企业的融资成功率。另一方面,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树立诚信可贵的价值观。增加风险信息的披露,提高透明度。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披露和惩戒力度。加强舆论监督,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是要加大财税政策的支持力度。对那些有助于改善民生、扩大就业、环境友好型、创新型服务业企业,更需要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可考虑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的服务业小企业贷款进行风险补偿。同时,改善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清理和取消制约服务业发展的有关税收政策。

责任编辑:胡书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