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高层关注 >> 正文

改善民生会影响民主吗

2009-03-10 08:32:58来源:解放日报
  在全国“两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委员提出很多民生提案,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我国经济腾飞、综合国力进入新能级后,民主也成为普遍关心的话题。但有人认为,强调改善民生会削弱民主进程的推进。改善民生会影响民主吗?

    党的十七大报 告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将民生问题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使改善民生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一个核心理念。有人据此认为,既然民生这么重要,是压倒一切的任务,那么,其余的就该让路缓行,或者以不说、不做为好。有人进一步认为,改善民生就一定要限制民主,或影响到民主的发展。改善民生果真会影响民主吗?对此,必须认真地加以辨析和澄清。

    民生与民主不是相互对立、相互冲突的。恰恰相反,它们之间在本质上是一种相辅相成、和谐共进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贯强调要发展民主,在提出重视民生的同时,也更加重视民主建设。胡锦涛同志曾明确指出,“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那么,什么是民生呢?孙中山先生在《民生主义》的演讲中作了很好的解释。他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由此可见,民生与民主,都与生命息息相关。在生命的高度上,民生与民主高度地一致起来。

    不论是民生便是群众的生命,还是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实际上,两者都是在突出民生和民主的极端重要性。这两者犹如生命一样,是人民群众须臾不可缺少的,应该时刻加以尊重和珍爱。首先,要改善民生,就是要满足人们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包括老百姓居家过日子的所有要素,例如,就业、住房、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社会福利、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等在内。民生的主要部分是物质基础,是人人关注的切身利益。民生搞好了,就能促进民主这样的上层建筑得到发展,促进民主制度更加巩固。因此,民生得到改善、进步,就其本性或客观性而言,就会成为民主发展的推进器,而不可能对民主的发展形成阻碍,造成不良影响。其次,要发展民主,就是要使人民当家作主,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民主是保障主权在民的国家制度,保证人民群众能够充分实现自己本来就应当拥有的自由、平等、尊严等权利。只有实行民主,才能不断提高包含物质和文化生活在内的民生水平。所以,归根到底,民生问题也是一个民主问题。如果群众关于民生的利益诉求得不到充分表达,即使表达了而不能得到及时回应;如果多数人关于民生的共同愿望得不到满足,少数人的合理要求也得不到解决,就谈不上民生的保证和民生的落实。可见,表达和满足民生需求,需要民主的制度和机制,如果只注重改善民生,而不发展民主,民生也会陷入困境。

    民生和民主具有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内在关系,也是符合历史事实的。例如,中世纪之后的西方很多国家,当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善民生时,却遭遇到腐朽、反动的封建上层建筑的全力阻挠和镇压,人民群众忍无可忍。在顺应时代潮流的资产阶级主导下,举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终于搬掉了阻挡改善民生的绊脚石。在获得了一定的民主自由后,人民群众才获得了相应的民生改善,这可谓是革命和民主促进了民生。又如,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GDP(国内生产总值)多年持续以9%以上的速度增长,人均GDP则由当初的不足100美元上升到现今的3130美元。民生的极大改善,使我国人民群众迸发出进一步发展民主的热忱。这可谓民生促进了民主的发展。

    那么,民生和民主之间究竟有没有矛盾呢?会不会因为发展民主,而影响或破坏民生的改善呢?或许正是基于这一忧虑,才使有的人冒出这些观点,例如,要改善民生就一定不能搞民主,改善民生一定会影响民主。应该说,这类危险的情况的确曾在一些国家发生过。但主要原因是,这些国家未能正确地处理发展民主和改善民生的关系:一是置民生于不顾,离开民生讲民主,用民主压倒民生;二是片面地、过激地推行民主,以至于使民主的进程完全失控,成为无序状态,酿成百业动荡,民生受到冲击。这些教训告诉我们,用激进的方式手段强推民主,最终结果往往是国家解体、社会大乱、百姓受苦。因此,并不是改善民生就会影响民主,而是不抓民生、只搞民主,而搞民主又没有一套章法,才会造成国家的动荡不安。

    我国已经历了30余年改革开放的发展变化,但总体上说,我国仍是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尚处于不发达阶段的转型国家,面临着改善民生和发展民主的双重任务。实现这样的双重任务,要汲取国际经验和教训,坚持两条原则:第一,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大力改善民生的同时,大力发展民主政治。此外,经济建设始终是我们的工作重心,要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的基本理念。只有民生得到不断改善,搞起民主来才能更加底气十足。必须根据群众改善民生的需求、期盼,适时地推进自身的民主发展。第二,发展民主不可操之过急,步骤要稳妥,方式要得当,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略。我国发展民主政治,可以先从基层民主起步,从村庄、乡镇搞起,逐步向县、市、省等中上层级递进。同时,应首先搞好党内民主。党内民主搞好了,就会对人民民主产生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使我国的民主政治得到更加稳健的发展。(许耀桐/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胡书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