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高层关注 >> 正文

以正确的政绩观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2009-03-17 10:43:03来源:人民网
     科学发展观与正确政绩观是一个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体。可以说,没有科学的发展观,就难以确立正确的政绩观;而没有正确的政绩观,也不可能真正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一)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科学考核政绩,从制度上推行科学发展观。考核制度直接影响着干部的政绩观。因此,要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进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组织人事部门和组工干部就应从改进政绩评价和考核方法入手,通过建立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来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政绩考核体系的核心是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应体现科学的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五个坚持”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六个方面的要求,具体做到“五个统一”。一是在整个指标体系的设置上,要全面反映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情况,不能片面用经济指标考核干部,做到考核体系的科学性与全面性的统一;二是在经济指标的设置上,既要重视反映经济增长的指标,又要重视反映经济发展质量和结构的其他指标,做到经济指标的外延性与内涵性的统一;三是在评价标准上,既要看反映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真实数字,又不能只唯数字,杜绝“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现象发生,做到考核干部客观性与准确性的统一;四是考核指标既要有确定性,在一个时期内相对固定,又要根据形势的发展适时调整,做到考核指标的静态性与动态性的统一;五是考察领导干部政绩,不仅要考察GDP增长、招商引资、财政收入等方面实绩,而且要考核社会风气、干部作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精神文明方面的情况,做到考察内容物质性与精神性的统一,从而促使领导干部树立起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二)掌握辩证思维方法,准确评价政绩,从机制上导向科学发展观。注重实绩用干部的前提和关键是准确考察评价干部的政绩,而考察者能准确考察评价干部政绩就必须学会辩证思维方法。一是要用全面的观点看政绩。作为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在考核一个领导班子以及一个领导干部的政绩时,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发展;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分析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总量增长,又要分析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经济发展,又要看社会稳定;既要看“显绩”,又要分析“潜绩”。二是要用实践的观点看政绩。看一个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必须要看这些政绩在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中到底是虚绩还是实绩。作为考察者,就必须用实践的眼光、历史的头脑来分析实绩。要坚决克服“一代人的政绩,几代人的包袱”的不良现象,杜绝“吃祖宗饭,砸子孙碗”、“一地致富、八方遭殃”的做法。通过考察干部政绩、凭实绩用干部来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无论在什么时候,从事何种工作,创造政绩的思路、方法,都应当符合客观实际、符合经济规律,不能急功近利、不切实际地乱铺摊子,乱上项目;制定一项政策,推动一项改革,应充分论证它的可行性,充分考虑社会影响,充分估量有关方面的可承受程序;启动一个工程,上马一个项目,应审慎考察其市场前景、资金来源、技术条件,全面分析人才状况、管理能力,客观分析对目前乃至今后经济、社会及资源、环境带来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三是要用群众的观点看政绩。干部工作、生活在群众之中,政绩的大小、真伪、优劣,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因此,考核领导干部政绩一定要走群众路线,请群众当裁判,最大限度地扩大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知情权、评价权、监督权,以获取广泛的群众对干部政绩的评价信息。通过进行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分析作出评判,以此作为根本标准来定位整个班子或某个领导干部的政绩。四是要用辩证的观点看政绩。领导干部政绩考评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工程,要客观而又准确地认定领导干部政绩,必须辩证处理“三个关系”:辩证处理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的关系。一个干部工作成绩的大小,是由主、客观两个方面的条件决定的。领导干部接任的起点和基础不同,在创业过程中付出的辛苦程度和最终绩效肯定有差异。有些干部所处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比较好,主观上稍作一点努力就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而有的干部由于所处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比较差,虽然主观上作了很大的努力,但在短期内很难取得明显成效。因此,考察干部的实绩,要科学地分析实绩形成中的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应在考虑其原有工作基础和起点的前提下,合理评定现任干部的阶段性政绩。辩证处理个人贡献与集体智慧的关系。干部个人的工作实绩与集体是密不可分的,领导班子集体所创造的条件、上级领导的指导、同级其他领导成员的协调配合和下级干群的支持,都会对干部的实绩的大小产生影响。因此,考察干部的工作实绩,必须摆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搞清个人在集体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应根据个人的职责、分工、权力、作用等情况,考察清楚个人的实绩在群体实绩中的地位,不能采用考核谁就把整个领导班子的工作都记在谁的头上,即使是考核主要负责同志的实绩也不能这样。辩证处理目前效果与长远效益的关系。看一个干部的实绩不仅要看他在自己任期内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而且要看为今后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什么样的基础、创造了什么样的条件。因此,考察一个领导干部的政绩,既要重视干部的任内效益,又要看其任后效应。如果不仅任内效益显著,而且对长远利益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这就说明这个干部实绩突出。

  (三)坚持实绩用人导向,充分褒扬政绩,从舆论上倡扬科学发展观。政绩考评结果的有效运用,对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有着直接导向作用。用了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大家就会见贤思齐,把劲用在工作上,努力干好事业;如果用了善跑关系、会弄虚作假的干部,人们就会争着千方百计走后门、跑关系、搞“政绩工程”。为把选人用人的导向确立好,首先要发挥实绩的依据作用。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和正确的干部标准,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把那些具备正确政绩观、科学发展观并且干出突出政绩的干部选拔进各级领导班子,做到谁最能胜任工作就选择谁,谁干成事业就重用谁,真正形成有实绩的人不会被埋没,而为快出政绩搞短期行为、损害群众利益或者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哗众取宠、沽名钓誉的人不会被重用的客观公正的用人导向,真正把各级干部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引导到想发展、干事业、创政绩、做贡献上来。其次要发挥实绩的教育作用。一方面要加强实绩考核标准的教育,使干部知道什么是政绩,应该做什么或者应该着力做什么,知道组织上怎么考核他的实绩,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另一方面要注重实绩考核过程的教育。实绩考核通过一套民主、科学的考核程序,能使干部在自我总结、个人述职、民主评议、民主测验和反馈考核结果的过程中,受到一种行为的自我教育和群众教育。再次要发挥实绩的激励作用。要通过实绩考核,评出考核结果档次,把那些实绩突出的干部真正凸显出来,除了提拔重用外,还要大张旗鼓地给予表扬和奖励,使这些干部有一种成就感和荣誉感,也使其他的干部产生危机感、紧迫感和压力感,从而增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作者系中共盐城市盐都区委办公室副主任、档案局长)
作者:商兆鑫 责任编辑:胡书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