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高层关注 >> 正文

文化部切实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 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

2009-04-02 09:40:53来源:文化部网站

  文化部切实落实整改措施,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大力宣传中央决策部署,加强基层服务工作,将文化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各级文化部门充分发挥文化工作在当前经济形势发展变化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努力在全社会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维护经济发展、深化改革、社会稳定的大局。

  一是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2008年底,中央制定的十项扩大内需的措施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重要内容之一,并在1000亿元中央投资中,确定有8亿元用于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各级文化部门认真使用好管理好这笔资金,抓紧项目建设,保质保量地完成建设任务,充分发挥其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同时,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实际出发,积极研究策划新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争取纳入当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积极争取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使新增加的财政投资主要用于农村和基层;积极推进文化资源向农村和基层倾斜,大力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解决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促进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是充分发挥阵地作用,大力宣传中央决策部署。各级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文化站把加强形势政策宣传作为工作重点,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应对金融危机以及保民生、惠民生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博物馆、纪念馆面向广大城乡群众进一步实施免费或优惠开放,完善服务制度,减免有关服务费用,进一步扩大服务覆盖面,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等紧密结合当前经济形势,依托现有设施,加强相关图书资源的入藏,方便广大群众阅读;同时要办好以当前金融和经济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展览、讲座、读书比赛、板报、橱窗等。政府投资建设的影剧院安排一定场次,为低收入居民、农民工及其他特殊群体免费或低价演出。发挥公共文化单位联系群众、贴近群众的工作优势,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式,把中央方针政策讲清楚,把群众利益安排讲明白,使中央的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更好地为干部群众所理解、所掌握。

  三是文化共享工程加强数字资源建设,加强基层服务工作。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针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制作专题数字文化资源,并在门户网站开辟专栏,集中宣传当前的经济形势和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对卫星和互联网条件不具备的地区,集中制作一批资源,通过资源镜像、光盘发送等形式,赠送给乡镇、村基层服务点使用。乡村基层服务点建立服务规范,公布开放时间,重点开展有关应对金融危机的文化信息服务。进一步加强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合作,提供适合当地需要的文化信息、经济信息、金融信息、科技信息等资源,从网络传输、资源展现、服务模式、设备配置、运行机制等方面共同规划设计,共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四是创新服务形式,整合文化资源,将文化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春节期间,各级文化部门充分发挥各级专业艺术团体和公共文化单位的作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公共文化单位在充分发挥阵地作用的同时,要因地制宜,创新服务形式,开展灵活多样、适用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努力让广大群众就近方便地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积极开展流动文化服务,让有限的文化资源流动起来,加强与教育、科技等各部门的共建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共文化资源的社会效益。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下乡”活动,组织各种文艺小分队,深入企业、农村、社区、军营,深入四川、甘肃、陕西等地震灾区,把多姿多彩的戏曲、歌舞节目送到基层,抚慰群众心灵,送去党和政府的文化关怀。充分利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形式,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吸引广大群众的参与,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各级文化馆组织创作人员,深入基层创作一批生动活泼、短小精干的小戏小品等文艺节目,以优秀的群众文艺作品鼓舞人、抚慰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五、加强再就业技能培训,帮助失业人员和农民工谋求新出路。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等公共文化单位发挥在社会教育、信息服务和人才辅导等方面的优势,有针对性地举办了各种专题辅导班、短期培训班等,积极开展再就业技能培训,帮助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谋求新出路,为他们提供再就业和科技致富的信息,提高再就业技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依托工作网络,利用现有的数字资源,开展面向农民工和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知识讲座、技能培训、信息咨询服务等,帮助他们就近方便地更新知识,提高再就业技能和致富能力。

责任编辑:胡书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