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拼敢赢搏先机——泉州科学发展应对挑战
泉州缺工12万!2009年春天,在千万农民工返乡背景下,这个数字,传递出特殊的信息!
重庆籍高级技工汤家文,在广东有19年制鞋经验,他抓住这一信息,来到福建泉州下属的石狮市,在当地最大鞋企流水线上,当起了工人。到3月30日,超过1万名在广东待工的熟练工人、高级技工,选择了二次迁移,来到泉州,找到新工作。
广东的农民工为什么迁往福建就业?泉州的企业为什么开工挺足?中央的扶持政策在企业落地了吗?危中有机、企业如何识“机”、抓“机”?跟随着农民工迁移的足迹,记者三次来到泉州,一次次的采访和交流,领略了泉州人关于危与机的辩证思维,看到了泉州人“爱拼敢赢”精神在搏击危机中的特殊展现。
求三赢:看劳动大军二次迁移
泉州是闽南金三角工业重镇,去年福建GDP首超万亿元,泉州贡献接近1/3。
在金融危机重压下,泉州不仅未出现企业倒闭潮,而且企业数量和用工继续双双增长:2008年末统计,全市注销内外资企业共661家,但同期,新注册内外资企业超过了5800家!今年新增用工大约在12万左右。春节过后,泉州市政府率各企业前往四川、贵州、江西等地定向招工,更把目标“锁住”农民工的输入地——广东。广东今年特有的富余打工人群、熟练工人、高级技工以及管理人员,让福建企业看到了特有的机遇!
春节刚过,石狮市政府率15家企业前往广州招工,受到广州市劳动部门的热情欢迎。他们在当地劳务市场内,为泉州招工团开设招聘专区,并为他们举行新闻发布会,通过广东媒体向社会推介。短短几天,这个招聘专区就签下500多个用工意向。接着,招聘团移师东莞。一直到4月初,泉州企业的招聘活动,接连未断,像汤家文一样,1万多名广东技工在新的就业机会召唤下,北飞泉州,谋求他们人生中的又一次转型。
这一切正是泉州企业盼望的。优秀技工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泉州企业持续多年的结构性缺工,得到有效缓解。
富丽公司专事生产外销工艺品,他们通过调整生产结构,接小单、短单,订单总量增加,今年新增一条生产线,3月底前需再招1500人。南下招聘回来的公司人事主管陈振声说:“他们当中很多都是熟练技工,技术精熟、管理意识强,不仅上手快,还有助于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结构和加强内部管理。”恒安集团首席执行官许连捷说:“福建企业长于市场开拓,内部管理不及广东企业,有针对性地吸纳广东人才,对福建企业是机会。”恒安从广东招聘有经验的管理专才的做法,给了很多企业启示。3月下旬,晋江市政府率企业南下招聘时,指向更为明确,已改由人事局牵头了!
企业选人才,人才选环境。泉州企业良好的用工环境,让许多打工者意外地找到了发展新空间。
北迁富贵鸟鞋业的汤家文,工作两个月后,便因工作出色,被管理方提拔为作业组长,月薪也升至3000元,还住上了厂里免费提供的小单元夫妻房。他说,石狮的工作环境,让他很意外:城市整洁、文明,工厂现代化水平高;企业3个职工食堂提供100多个菜式,免费的职工宿舍,内配空调、卫生间、淋浴房。如今他工作顺心,还把在广东打工的哥哥、弟弟也接了过来。
金融危机大背景下,福建企业的“四舍得”(工资舍得、福利舍得、保险舍得、培训舍得),让工人找到了自身和企业共同的发展空间。在一家鞋企的流水线上,记者看到曾在广东私企工作的25岁女大学生杨燕。这家企业目前有100多个大学生在一线工作,企业为他们制订了定期跟踪培训计划。这个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的上饶女孩,笑容灿烂,对新的工作环境表示满意,对未来成长空间很有信心。
广东就业有压力,农民工打工无空间,泉州企业技工多缺失,皆是困难。福建方面抓住机遇,广东“淘”工,淘出个三赢格局!
开工足:看泉州企业呈现回暖趋势
机器轰鸣、车床飞转,一条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一辆辆载货车开出工厂。阳春季节,记者走马晋江、石狮、南安……看到泉州各地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各级政府有序服务,抗击金融危机有序有效地展开。
从2008年第四季度起,在金融危机重压之下,与全国各地一样,泉州市一些经济指标也开始出现大幅回落迹象。面对困局,泉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千名企业家大会,提出“稳住大盘,固本培源,项目带动,奋力发展”!在会上,泉州市工商联主席、恒安集团首席执行官许连捷向全市企业家倡言:面对危机,无所作为,那不是泉州企业经营者的风格!越当此时,越要积极应对。会后《泉州晚报》刊发的第一篇报道不是书记市长讲话,而是许连捷全篇发言。
泉州企业经营者强烈地感受到了这样一个信号:危机面前,党委政府与企业正在紧紧拧成一股绳!
泉州市迅速成立4个机构——全市工业生产总调度室、处置经济风险企业应急保障协调领导小组、指导企业改制上市工作小组和“两证办理”协调小组,分别由一名副市长担任主管,每半个月召开一次协调分析会,梳理、解决企业困难;同时,市县两级领导分别挂钩全市804家产值亿元以上企业,尽力协助企业解决当务之急,为应对危机做好贴身服务。
“保企业、保增长、保就业”,让中央的政策和省市的举措在企业落地,用足用好!为保企业,在晋江,由政府出资成立的晋江市担保公司,无需抵押、简化证件,一周内便可为企业进行每笔500万元的短期贷款,成立的第一个月便为3家企业办理了贷款。为保增长,在石狮,由政府编印的一本《扶持企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措施》的政策汇编,被分发到每家企业手中,里面收录了所有从中央到福建省到泉州市颁布的43个方面、上百条政策及详细的解读。为保就业,泉州市率先建立失业预警制度和裁员报告制度,并规定对被裁员工一律实行免费就业服务……
企业是本,项目是源,固本培源则发展稳。2009年福建省安排1万多亿元确定建设的526个重点项目,其中泉州市就占了两成。
春到花枝俏,水暖鸭先知。最先感受回暖气息的是10万多户泉州企业。原本一直担心汇率变动、担心银行贷款的一批企业,开始稳住心绪,寻找市场,果断接单。在政府的帮助下,3月初阿迪达斯、锐步两家鞋企巨头来到泉州考察,并最终决定将把订单转移至泉州的安踏等多个企业中;与此同时,经过政府的积极联系,石狮市迪娜公司生产的胸围、短裤获得了国家质检总局的产品免验审核,成为了全国首家出口胸围内衣免验企业。“订单现在已排到今年5月末,政府的‘三保’让我们有了信心。”迪娜公司负责人说,“今年要新增员工600名以上。”
中央的扶持政策、福建“保增长”举措成为企业主心骨,泉州“三保”措施陆续到位,成为企业支撑力!到2月,泉州市GDP和工业用电同比增幅双双超过20%;前两个月的贷款投放量达到140亿元,相当于去年下半年总量;到2月底,全市企业开工率达到98%以上……到3月,泉州市各项经济指标已呈现明显回暖趋势!
据泉州市发改委最新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显示,今年1—2月,泉州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56.58亿元,增长3.9%;尤其难得的是,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实现增速2.5%。今年头两个月,全市804家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产值与去年基本持平,但工业新产品产值达到10.6亿元,增486.4%,且产销率达到97.26%,处于良性区间。
泉州人这样对记者说:泉州与江浙发达地区的差距,近年来拉大了,我们希望在危机来临时挺住,抢一把,赶三把,迎头赶上去。差距往往是在困难时拉开的,战胜困难就是抓住机遇!
敢拼搏:看企业家巧抓变革之机
危机来时,有困难,有风险,但以“爱拼敢赢”著称的泉州企业,更从困难风险中看到了新的变革之机。
走进泉州的大企业,这里的老总没有一个跟你谈困难,不约而同,他们谈的都是:危机中有机遇,机会在哪里?
恒安集团是泉州企业的领头羊,温文尔雅的许连捷用“三个下降”来分析“四个机遇”:“现在原料成本、设备成本,甚至管理成本,都在下降。换个角度来看,这次危机其实也的确是一次机遇!在这次大的经济调整中,企业有4个机遇,低成本扩张的好机遇,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升级的好机遇,做大做强主业、不断延伸产业链的好机遇,加强管理、降低生产成本的好机遇!如果能抓住当下这些机遇,练好内功,储备扩张,希望就在脚下。”他说目前企业正做两件事:抓住“三个下降”的特殊机遇,做好低成本扩张,去年底,恒安决策层果断出手,投资10多亿元从芬兰、意大利进口3台最新设备;近期企业正在酝酿推行第二次管理变革,通过战略的重新定位,提升企业的管理流程、管控制度和发展方向,从而再一次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
“企业要争做重新洗牌的高手!”富贵鸟鞋业董事长林和平说话总带有一点挑战意味。这家企业今年新增了3条生产线,他们抓住的新机遇是国内农村市场的拓展。林和平认为,开拓农村市场,不能去倾销滞销品,而要高质量地为农村消费者设计产品。这家专门从事中高档皮鞋生产的公司,从去年下半年便开始有意识调整产品结构,一方面以成本价保国际市场,一方面研发专门面向农村的“农民皮鞋”,不仅质量好,而且价格定位于100至200元间,一上市便大受欢迎。
心相印、安踏、特步……泉州市拥有一大批知名品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拥有自主品牌、立足国内市场、生产日用民品这三条,使泉州的大企业普遍日子比较好过。以安踏为例,99%的市场在国内,2008年,公司销售额比上年增加了50%,利润增长了66%,公司首席运营官赖世贤分析:原材料成本下降了,外包商的管理成本下降了,分销商的店租成本下降了,这“三个下降”可望带来利润提高。当前企业做的两件事是,通过产业集群做好成本控制,加大研发力度,研发经费要增加1个百分点,今年公司销售目标是增长20%—25%。
大企业日子好过,中小企业如何?
晋江辉驰鞋业公司原本是家代工企业,在金融危机冲击下,总经理刘辉贤意识到必须创建自主品牌、转型升级才可以继续发展下去。通过市场调查,他们发现了宝宝鞋的品牌空当,通过几个月努力,辉驰推出了自己的自主品牌——“乖宝宝”,面市仅两三个月,市场反响热烈程度出乎意料,辉驰的生产线再次欢快地运转起来了!泉州大量的中小企业,面对危机,坚韧不拔地寻找转机。
4月的泉州,和风拂面,群芳竞发,记者在这里感受到的,正是南方的暖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