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高层关注 >> 正文

努力创作反映时代精神代表国家文化形象的精品力作

2009-08-12 10:39:53来源:文化部网站

——2009年国家艺术院团创作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中国文化报记者黄小驹、赵凤兰、翟群报道:2009年国家艺术院团创作工作会议8月6日上午在京召开。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在讲话中强调,要清醒认识国家艺术院团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程中所肩负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清醒认识国家艺术院团作为艺术创作的“国家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团结一致,不断进取,努力创作演出能够反映时代精神、代表国家文化形象的精品力作,把最好的艺术作品奉献给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将中国优秀作品推向国际文化市场,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扩大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陈晓光出席会议,党组成员、副部长王文章主持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和探讨如何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和艺术魅力的剧节目,如何进一步推出精品力作,使国家艺术院团真正成为代表国家最高水准、肩负建设国家主流文化战略任务的专业艺术院团,充分发挥国家艺术院团在全国的导向性、代表性和示范性作用,促进和带动全国的文艺创作繁荣发展。
  蔡武充分肯定了国家艺术院团创作生产取得的成绩。他指出,多年来,国家艺术院团积累了一批艺术品质过硬、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剧目,集中了一批德艺双馨、蜚声全国的优秀艺术家,建立了有效的演出运营机制,优秀剧目的影响不断扩大,发挥了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示范作用,圆满完成了国家的各项重大演出活动和对外文化交流任务。但也应该看到,国家艺术院团的创作与中央“两大一新”的要求、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要求、与自身的地位和职责要求还有差距,与目前所拥有的人才资源、资金投入等条件还不相称。要更加清醒、深刻地认识到国家艺术院团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严峻挑战,特别是影响艺术创作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
  蔡武强调,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总要求,按照艺术生产特有的规律,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总结经验,发扬成绩,认识差距,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使国家艺术院团在取得现有成就的基础上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正确的文艺方向,贯彻落实党的文艺方针政策。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艺事业,全面、准确地把握党在新时期的文艺方针,全面准确把握“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在新时期新阶段的深刻内涵及特定的要求。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坚持“三贴近”原则,坚持人民在艺术创作中的主体地位,尊重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努力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运用各种艺术形式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真正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创作的自由发展,倡导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鼓励创新,支持探索,宽容失败。在艺术和学术问题上,不扣帽子,不打棍子,开展健康、平等基础上的争鸣和文艺批评。在尊重差异中发展主流,在包容多样中确立主导。要正确处理高雅与通俗、普及与提高、继承与创新、民族化与国际化、主导性与多样化等各种关系,推动艺术创作生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是要不断推出优秀艺术作品。优秀文艺作品是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精神文明水平的集中反映,对全社会的精神产品生产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影响作用。优秀作品也是国家艺术院团立身之本、生存之基,对其自身发展举足轻重。创作演出能够代表国家艺术形象、体现国家最高艺术水平、具有时代精神和正确导向的精品力作,是国家艺术院团肩负的职责和任务,也是国家艺术院团艺术生产的关键环节、重要基础。国家艺术院团必须把创作精品力作作为工作的中心任务和首要目标,要有明确的规划,采取切实措施和有效办法,为精品力作的生产创造良好、宽松的环境。
  三是要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艺术生产决策机制。一部艺术作品从创意产生到排练演出,涉及许多因素和环节,是否投入艺术生产,应进行多方面的论证,包括题材的选择、艺术性的评估、营销推广的策划、演出市场的调研和预测等。要建立科学的艺术决策机制,建立演出市场论证机制,充分发挥专家、艺术家和经营管理人员的作用,对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市场效应进行全面科学的论证,以期实现作品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高度统一,避免出现决策的片面性和随意性。要通过严格的机制选择最优秀、最适合的创作人员承担创作演出任务,充分发挥各个方面的优势和积极性。
  四是必须把艺术创新作为艺术创作的根本原则。艺术的生命是创新,创新是艺术的灵魂。艺术创新首要的是观念创新,要有打破传统观念和固有思维束缚的勇气和能力。国家艺术院团的艺术品种,既有我国传统艺术的经典和代表性品种,也有近现代以来从国外引入的艺术品种。对于外来艺术品种,要不断探索如何使之“民族化”,在创作上走出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艺术道路;对于传统艺术品种,也要以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努力追求和创造属于当代的艺术风格和流派。要积极推动艺术本体创新,使艺术生产更加密切地与现代科技结合,不断拓展创新发展的空间,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和氛围,创造有利于艺术人才成长和施展才华的条件和工作机制,鼓励原创,宽容失败。
  五是要建立客观科学的创作评价标准。建立客观科学的艺术作品评价标准是对国家艺术院团创作生产的有力推动。要把评价标准与国家艺术院团的创作投资机制相结合,进一步改革和探索国家财政对创作演出的投资模式,更好地调动国家艺术院团的创作生产积极性,通过绩效评估更大限度地提高国家财政投入的效益。要尊重和倾听来自专家和观众的最真实的声音,建立健全文艺批评的良性机制。
  六是要建立和完善优秀保留剧目上演制度。保留剧目是经过长期演出实践的磨砺、得到观众认可、能够代表艺术院团创作实力和最高艺术水准的优秀作品,一般具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是著名艺术家和艺术院团艺术成就和独特风格的象征,也是艺术院团创作积累下的“品牌”。有没有保留剧目、有多少保留剧目,是衡量一个艺术院团实力的重要指标。国家艺术院团既要重视新剧目的创作,也要注重保留剧目和资源的盘活,充分发挥保留剧目的品牌效益。要努力通过建立和完善保留剧目上演机制,让经典的优秀剧目尽可能多地与观众见面,最大限度地发挥保留剧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七是要不断深化改革。国家艺术院团推出精品力作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目前国家艺术院团依然存在不符合改革精神,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也不符合艺术规律的弊端和问题,体现在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演出经营机制等各方面,特别是在创作体制和机制方面,需要我们下大力气进行改革,建立一套符合国家艺术院团自身要求的艺术创作体制和机制。在国有艺术院团的体制改革问题上,中央的政策十分明确,对那些市场发育较成熟,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歌舞、杂技、儿童剧等院团尽快转企改制,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对那些标志国家艺术水平和民族文化特色,需要保护的艺术品种的院团不实行转企,保留其事业体制,但院团内部要转换机制,深化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三项改革,以激发活力。要勇于面对改革,勇于探索,在不断深化改革中走上新的发展阶段。
  文化部有关司局、9家国家艺术院团以及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的主要负责同志和专业创作人员参加会议。
责任编辑:胡书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