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高层关注 >> 正文

商务部部长:应尽快启动落实中非合作8项新举措

2009-11-12 12:29:43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新华社埃及沙姆沙伊赫11月11日电(新华社记者 冯康)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日前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就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取得的成果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他提出,在本次会议通过的行动计划基础上,应尽快启动落实温家宝总理宣布的中非合作8项新举措。

    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8日至9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召开,陈德铭作为中国政府的代表之一出席会议。他说,这次会议非常成功,会议最大的成果是中非达成了未来3年的行动计划,温家宝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宣布了中非合作8项新举措。

    他认为,新的8项举措内容和原来的8项举措一脉相承,同时也顺应了世界形势和非洲实际需要的变化。随着中国国力的提高,措施在力度上有所加强,同时更加着重于保护生态环境、增进非洲自身能力的发展以及民生工程的建设等。很多国家代表都希望就这8项举措尽快和中国接触,探讨可能的最佳落实方案。

    陈德铭简要介绍了中非贸易近年来的发展情况。中非贸易过去8年年均增幅超过30%,2008年中非贸易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存量为78亿美元,在非投资的中国企业有1600多家,涉及生产加工、农业开发、城市建设、资源开发等多个领域。中国企业在非洲承担了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赢得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广泛赞誉。

    谈到中非贸易前景时,陈德铭说,从这届会议闭幕开始,到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非常关键的3年,中非合作将会被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本届会议的行动计划已经通过,中非各个部门、企业和人民都应当行动起来,未来3年的前景光辉灿烂。

    他表示,中国对非洲商品开放市场,建立非洲商品展示中心,以及在非洲建立物流平台和经济贸易合作区,这些都会给非洲人民带来实实在的帮助,使他们早日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走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解决粮食安全和贫困问题。

    陈德铭认为,一些国家在历史上对非洲的殖民统治造成了非洲现在的落后,现在这些国家没有尽力帮助非洲,反而对其他人帮助非洲说三道四,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

    他强调,中国政府对非洲的援助不谋求任何政治特权,不附加任何条件。中国政府还特别注重加大对那些没有任何资源、发展非常困难的国家的援助力度。

    陈德铭指出,中国企业对非洲资源的投资是在公平公开的国际招标下进行的,中国企业在非洲不仅开发资源,也在走深加工的道路,按国际市场价格销售产品并缴纳税收,给非洲带来更多的财政收入。过去西方国家长期垄断非洲资源开发,中国企业的到来,打破了资源的垄断和技术上的封锁,中国企业的投资事实上使非洲的资源更有了价值。

我国将立即启动对非合作八项新举措的落实工作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记者 王希、雷敏)商务部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中国将与非洲各国加强协作,立即启动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中方提出的对非合作八项新举措和《沙姆沙伊赫行动计划》的落实工作。

    中国政府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全面推进中非合作的八项举措,包括倡议建立中非应对气候变化伙伴关系,加强科技合作,增加非洲融资能力,扩大对非产品开放市场,逐步给予非洲与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95%的产品零关税待遇,加强在农业、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开发和教育等方面的合作,扩大人文交流等。

    对此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2006年北京峰会提出的对非八项务实举措已全面落实,温家宝总理此次代表中方宣布了新的对非八项举措。新老举措,内容一脉相承,充分体现了中国支持非洲发展的一贯立场,同时也与时俱进,因应了世界形势的新变化和非洲国家的实际需要。

    他表示,为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挑战,中国将积极帮助非洲国家提高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和环境保护能力。受金融危机影响,非洲国家正面临融资困难、投资减少等实际问题,中方将为非洲国家提供优惠的融资支持,并继续鼓励有实力的本国企业扩大对非投资。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的情况下,中国将进一步向非洲国家开放市场。

    加强农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仍是对非合作八项新举措中的重要内容。中方将积极创新中非农业合作模式,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并为中非企业合作搭建良好平台,帮助非洲国家提高农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这位负责人强调,八项新举措,把增强非洲自主发展能力作为重要目标。中国将继续加强对非人力资源开发和教育合作,努力为非洲培养更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同时进一步采取切实措施,支持非洲国家减少贫困,发展粮食生产,提高教育和医疗水平。引导企业加大对非洲民生事业的投资,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为非洲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广大非洲人民切切实实从中非合作中受益。

责任编辑:胡书兴